4月18日晚,我们有幸邀请到徐莉老师来到PEER教师社群第九期线上分享会直播间,和一线老师们一起聊聊大家关心的问题。
基于预报名阶段收集到老师们的问题特点,我们大致将其归纳为四个主题:教师个人成长与职业进阶、有限空间的自主教育实践、教师职业幸福感和班级/学生管理。分享会上,徐莉老师结合自身从教经历和体悟,非常真诚地和大家交流了她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
撰稿 | 冯玲玲
排版 | 卢自伟
PEER教师支持项目部
特邀分享嘉宾
多数同行并不真的想作出改变
徐莉老师玩笑说,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关键在于:按部就班和不怕麻烦。
按部就班
按部就班是指老师按时完成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的基本工作要求,为自己赢得一个相对稳定,有基本信任的工作环境,才有长期探索的空间和可能。如果遇到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如果不是特别费时,徐莉老师说,自己大多会在第一时间就做完,以免消极的情绪一直影响自己。不能立刻完成的工作则搁置到最后的时间点上再赶工,尽量不打乱自己原本的工作节奏。以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时间和热情留给其他更感兴趣的事情。
不怕麻烦
不怕麻烦是指在做方案设计时,提前用想象的方式在脑海中预演几遍可能的情形,可以帮助我们提前熟悉要做的事情,之后进入真实的场景中,能够有更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再就是为有价值的事情付出,不是一味贪图简单、方便、快速、立竿见影而做事。
徐莉老师提到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有限的自由空间“的事实,既定的课程标准、教科书、学校的课程计划,为老师们提供了基本的教学框架与时空安排,让老师们不必每天从头开始思考每堂课要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这些”束缚“也让老师们在做教学创新时有所依凭,提醒任何创变都有解释为什么要改变的责任,让教师对发动创变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徐莉老师分享了在早年的教学工作中,她向校领导争取到了一定的自主权去进行教学创新,但那段时间其实非常辛苦,她需要在浩如烟海的教学内容和素材中“海淘”,常常难以作出让自己信服的选择和判断,无限的自由背后是“非常态”。
所以,老师们不用总是抱怨教材和考试限制了自己的教学自主空间,在不断的小尝试中拓宽自己的经验,拓展教学的边界,用实际效果来向大家证明,学生不仅该学的知识学到了,还有更为丰富的收获。
徐莉老师谈到从业态度,用了三个关键词:边界、谨慎、担责。
边界与谨慎
老师需要经常和校领导、同事、学生、学生家长沟通,和周围人的边界感格外重要。
比如我们有时会抱怨领导不理解,但是也需要考虑领导要维持整个系统的秩序和运转,当然不可能每天无微不至的理解和体谅你,所以和领导的边界就是在沟通中提前思考和组织好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剔去情绪化的部分,有事说事;
和同事相处时,要保持自己的友善客气,相敬如宾;和家长的边界则在于不要整天指手画脚,指导家长该如何做父母,谨慎地描述自己的观察,除非对方真的需要,要尽量少给意见。其实所谓边界意识就是双方试图彼此理解和尊重。
在和周围人交流时,要能分辨事实和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简单地抱怨和倾吐苦水。不是所有人都必须“爱”你,而是所有人和你都应该保持对彼此的尊重。
担责
担责也是教师在教育创新和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在行动之前,教师需要先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需要付出和可能得到的是什么?会有哪些风险?面对大家的担忧和质疑,如何控制风险?
聊到这里,徐莉老师也分享了一次自己教学创新的经历。当时,徐莉老师请家长们填写一份关于在该班级做教学创新项目的意见问卷,然而在仅收集到的一半问卷中,就有家长明确表达了自己的不支持。因此她召集了一个简短的家长会,针对家长们担忧的问题进行回复,承诺按时完成区域性的课程计划,并且在期末的区域统考中该班级的分数和其他班级在同当的水平上。
这样的承诺就是担责,理解并直面家长的质疑,如果解决不了就不能直接行动,因为这关系到家长和学生的实际利益,存在实验的伦理问题,教学改革不能是谁谁脑子一热就一厢情愿折腾所有人。
徐莉老师小结:获知教育创变如此麻烦和费劲,感到多数同行并不真的想作出改变。大家只是在幻想,存在着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的绝对自由,而忽略了自由背后需要担负的巨大责任,比如不断地向所有持份者发起解释、说服、沟通、协作。
一直朝向理想去努力,
也接受现实和理想一直有距离
谈及教师的幸福感,作为已经从业二十余年的教育者,徐莉老师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有三大好处。
一份难得的克制和最终的平静
首先,教师的收入波动较小,培训机构的明星老师除外,没有多少人因为教书而暴富,只能够保证基本生活,这种稳定能够给我们带来面对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份难得的克制和最终的平静。
美好的人生体验
其次,无论你是严厉还是温和的老师,内心总是希望学生做好人、说好话、行好事,想传递给学生的是自己认为是好的、对的知识与价值观,这是非常美好的人生体验。
创造的巨大可能
最后,作为教师的我们拥有创造的巨大可能。虽然存在外在的规训,但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把控、教授方式的选择是非常大的自主空间的。有时你觉得失落或委屈,也许是把别人对你的要求当成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了,要学会适度理解转化他人对自己的要求。
现实和理想总有距离,我们可以努力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让教师职业的价值意义得以体现。
徐莉老师强调,我们需要一直朝向理想去努力,也接受现实和理想一直有距离。永远不能让自己的认知固定下来,必须不断和持份者相互调试以接近理想。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时间和精力的权重分配
在人生不同阶段对时间和精力的权重分配是有差异的,对自己的要求也会相应变化。在四十岁之后这个阶段,”教师“这份工作是徐莉老师的重心,因为家庭方面不需要她操心太多,而工作带给她很大的快乐和自我认可。在她刚刚有孩子的阶段,花在家庭上时间就会相对更多,这不是缺失专业精神,而是生活的真实,是一个暂时的阶段。
对于目前难以平衡家庭和工作的老师来说,如果家庭有困难,可以优先解决家庭的事情,因为这个阶段总会过去,之后回到工作中才能有宁静踏实的心态。
慎重地尝试
徐莉老师对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的建议是:在保证周围工作环境稳定的状态下可以尝试不同事情。去了解教育行业中那些最用心、最优秀的一批人在做什么,向他们看齐,你会慢慢发现探索是无穷尽的,总会逐渐找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新尝试都应该慎重,提前确定具体方案,有目标,有评估,有调整,考虑学生端的权益,衡量付出与收获,而不是想着只要行动就好了。教师职业生涯中的收获并非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更长远地审视自己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自省,感恩他人的提携,依然葆有好奇心,学会乐观处事,坚持探索钻研。
学生不是天生的讨厌规则和秩序
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是一线教师都要面对的挑战,老师们对于“管多少”和“怎么管”心有犹疑,怎么把握师生关系的度?怎么把握管理的度?徐莉老师提醒大家在和学生的相处中,相互理解和合作并不理所应当,是需要双方努力的事情。
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个专业,要更多地了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不能一味使用蛮力。老师们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选择行动策略努力理解学生,找到适合的方法,并不断反思改进。其次,在教室里和学生共建规则和秩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学生不是天生的讨厌规则和秩序,相反,他们喜欢因此带来的安全感和秩序感,失去必要掌控力的老师,很难获得信任与尊重,我们反对的始终是缺乏理解的过度控制,不是反对必要的控制感,特别是在目标任务明确的教学活动中。如果班级里十分混乱,有的只是老师对学生无限的宽容,不止是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就没有可能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班级秩序和安全感对老师在刚接手一个班级时尤其关键,否则后期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建秩序,赢得学生的合作,那时难度将会更大。
要克制一味支使他人
做自己想做的事的倾向
在预报名收集到的问题中,徐莉老师说,她看到了不同角色的教育从业者的不同烦恼和困惑: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唤醒教师的教学热情;主课老师会烦恼学生生源问题和学生不够努力;副科老师则对学生、主课老师和家长的对于副课不够重视表示不满;致力于创新的老师感到想要落实自己的创新方案却遇到诸多考试、课时数等的限制;有的老师希望家长能够更加配合老师的工作……
这些问题背后都有一种强烈的,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的“企图心”。
对此,徐莉老师的看法是:其实很难让别人心甘情愿做我们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我们对他人的失望,或许是因为目标或预期本就不合理,存在对他人权利的侵犯,所以找准目标定位很重要。
作为管理者,如果想要带动老师,那就需要和老师一起去做,而不是要求老师们有源源不断的热情努力做布置的工作。
要面对生源差的不止有主课老师,也有学生,他们来到这里已经是被大环境否定了一次,也清楚地知道这个事实,所以自我期待不高,并且这种状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就改变。需要老师先调整预期,有时这个预期低到你觉得匪夷所思,比如希望并努力做到让学生是安全的,在学校里不会头破血流。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和老师大多也在认真学习和工作的,有一个努力提振自己的氛围。看到学生每一点向好的意愿和行动,及时肯定……只能这样一步步、一点点的带着陪着他们往前走。好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看到三年、五年后的事,但也关注眼前的事,从能做的做起。
作为副课老师,没有主课受重视是事实。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自己也没有那么主课老师那么大的学业成就压力,更多是课堂组织管理的压力。我们需要和主课老师一样,理解学生的真实处境。徐莉老师也是副课老师,她经常用“错峰”的办法安排教学活动:在刚开学初和期中考结束后再安排比较有难度的教学内容,临近期中和期末考时会放慢教学节奏,更多设计操作体验类的学习活动,不和主课老师抢时间抢孩子。
想做教学创新的老师需要提前做规划,如果这学期想做两个有意思的主题活动,可以大致想好在哪个月什么时间段进行、如何进行,留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设计修改方案,而非走一步看一步,毕竟船到桥头不一定直,也可能沉下去。
而对于家长不配合的问题,徐莉老师认为我们需要去理解家长为生计奔波的难处,不要给家长过度的要求和负担,注意边界。有时候家长也并不清楚老师要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称老师的心。
互动问答
Q1:之前读到徐莉老师的文章中写到,如果“教育指向的只是知识技能的掌握,那么技术带来的就只会是教师进一步控制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我教高二,有的学生会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作为目标,当我想要布置一些阅读鉴赏活动时,就有学生直接找老师表达说自己不想参与个活动,想要刷题和得分。面对这样的情况,您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
徐莉老师:一个高中生,有足够的理性知道自己升学需要达到哪些基本要求,从而主动规划在不同方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因此,大学录取的要求会直接影响高中教学和高中学生的自我规划。
我国的大学录取从2018开始施行新方案,整体的倾向是强调社会参与和社会实践,从制度设计者角度来看,评价标准的变化是想带动高中教学改革,但是具体落到地区和学校,落实到老师、家长、学生,对这种变化能理解、感受到什么程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老师、家长和学生依然认为用大量的时间精力提高学科分数很重要,至于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社会服务这些方面,有余力就做,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作为老师,在理想方案还没有转化落地带来实际改变的时候,应该理解并认可学生,学生能从高考的角度主导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展现了对自己的学业觉知和掌控的能力,基于录取规则调控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的能力,并且能够走到老师面前主动协商,为自己赢得支持是极其不容易的,堪称可贵。
如果是我,会非常欣喜。我会认可学生的判断和选择,做出的合理让步,也会鼓励学生和我积极沟通,表达合理诉求。
当然,我还会多做一点,预告未来趋势,帮助家长和学生意识到这种看起来不能直接提高分数的尝试是有益的,同样宝贵。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关顾理想,看到趋势,同时理解家长和学生的现实处境。
Q2:目前我是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您对即将进入学校的新手老师有什么建议呢?
徐莉老师:多看周围的人:领导、同事、家长、学生,这种看是不带评判的,不去比较好坏对错,或者谁说的做的是高级还是低级,从而更多地了解你所处的环境和自身。
看的越多,思考和分析的越多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专业定位,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的专业发展会更加持续。遇到不明白的就和别人多聊,多想想还可以怎么做。
了解资讯对新入职的老师也非常重要,因为教师是需要处理大量信息并且做出快速判断的。我们曾经做过不同国家研究生阶段的师范生专业学习内容比较,发现中国的师范教育更偏重学术能力,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学术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多听、多看、多想也是为了避免过分依赖理论,要重视实践的丰富复杂所带来的从业挑战和乐趣,学会享受不一样的东西。
Q3:您刚才分享到关于秩序感的建立让我很受启发,我接手的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属于温柔的坚持,并不是无原则的宽容,但是在学生眼中严厉的才是秩序感,温柔的就不是秩序感,您怎么看待这种冲突?
徐莉老师:我在刚开始接手一个班的时候,会先和其他任课老师沟通,收集信息,如果发现班级确实存在秩序混乱的问题,我会向学生们展现出自己坚定有力量的一面来花是建力气建立秩序感。
正如前面提到的如果一开始不能很好地建立这种秩序感,后期所有的努力都会很困难,所以我会向孩子们展现自己的坚持,告诉他们哪些事情是一定不可以做的,哪些可以沟通讨论,当然,我会把限制尽量减少的最低限度。
我也曾同时在一个年级接手好几个班,每个班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不一样的,就是班级课程定制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班级的差异性,内容安排、学习方式、课堂节奏,都要调整。
在建立基本的课堂秩序方面,也是各班程度不用的预期和要求。对于这类课堂秩序混乱的班级,我会将讲授的部分尽量压缩,因为学生对外在信息的接受和转换是比较难的,就更多地让学生去动手做,去展现自己掌握的情况,我再随时调整讲多少和讲多久。
另外,再次强调老师需要降低预期。有的班级我会期望这学期的学生安全目标能实现,绝大部分同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就很满意了;而有的班级喜欢有挑战性的知识技能,那我就会在学习模块里增加拓展任务。所以不要单纯把建立秩序感当成纪律问题,要把纪律问题,和这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学习方式结合到一起来考虑和设计,这样的话,从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组织等方面其实都在帮助建立班级秩序。
Q4:前面您提到担责的问题,不知道您在教改做承诺时,是否有没实现承诺的情况?
徐莉老师:不要过度承诺,我不会许诺改革之后一定比之前更好,我可能兑现并承诺的是”相当“。实施过程中,将承诺的“相当”优先完成,在此基础上改革探索。而不是先进行改革,改完之后再担心承诺做不到,这是优先级的问题。
作为公立学校的老师,乍看会觉得有很多束缚,束缚正是尝试的限制条件,是好事情,不至于跑得太远忘了来路。不能指望改革是随心所欲自由发挥,这样的改革真的是拿学生当小白鼠,心里应该过意不去。
Q5:如果学生自己一直很不喜欢学习,上课不听,作业也不写,老师希望学生可以认真一点对待学习,这时对学生的这些要求是合理的期待吗?您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徐莉老师:首先要看学生是几年级,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展现出来的这种不合作的态度,首先看的不是这个问题行为本身,而是学生多大了?对比同年龄段的整体发展水平,排除是否只是这个年龄的普遍行为特点。
有些孩子早期的时候没有从大人那里得到合适的支持与引导,到中学或高年级的时候才没有办法理解老师的好意,出现的行为问题是之前不当教养的结果,要回到最初去缓解。所以,我更愿意教低年级的学生,他们需要有专业能力的老师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供合适支持,避免积重难返。
透过问题行为找到背后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再定目标,想清楚希望得到一个什么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老师需要进行专业提升,不要把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普遍行为当成问题是关键的一步。
如果原因找对了方法都隐藏在原因里面了,总有可以做的事情。如果暂时找不到好的干预策略,就尽量不在课堂上和学生发生剧烈冲突,不加剧师生对立,这是作为成年人的责任和理性。还是那句话,行为矫正的目标是否合适,先看原因找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