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PEER 2020空间冬旅人项目的嘉年华阶段是一段短暂匆忙却丰富热闹的旅程,短短4天,从早8点到晚9点,100余位有着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朋友齐聚在中方一中。在这个新集体里,有作为“东道主”的中方一中学生,有第一次来到中方的外校学生和老师,有对教育满腔热忱的挚愿者,也有再次回到PEER大家庭的Alumni……
也正是这段旅程,让如此不同的我们迅速联结在了一起。告别陌生后的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是谁,彼此身上原来都那么有故事、那么有魅力。而当这段旅程结束,踏上归途的我们又惊讶地发现,关于这几天里所有相遇相识的记忆是那么深刻,PEER留下的印记、带来的改变是那么清晰。
于是在项目结束的一个月后,我们采访了五位不同身份的“冬旅人”,并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我们想知道,他们在旅途开始前的故事是什么,他们在这段旅途中遇到了什么,他们在旅途结束后又会走向何方……
(本文章共计7000余字,阅读大概需要五分钟)
文字丨朱锴治 刘晨欣 刘子为 向秒 薛尔清 龚玉廷
图片丨受访者提供
中方一中学生丁丽华
未来的样子
丽华生活照
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来自中方一中的高二学生丁丽华原本安排好的寒假补课也落了空。但是,面对这个“从天而降”的空白期,她并没有感觉到无聊。《当下的力量》、《谈美》、《三毛经典作品选》……现在的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她把自己形容为“一只空着肚子的蜜蜂”,书籍中的曼妙文字就是她的养分。
参加冬旅人之前,丽华的生活并不是这样。枯燥的高中学习生活让她感到厌倦,有些叛逆的她总想着如何“逃离”课本和教室,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因此,看到冬旅人的活动宣传后,她马上报名了——那时,她以为冬旅人就是一次普通的冬令营活动,大家可能会去参观博物馆。“能开拓眼界就是好的嘛,每天都在啃书本,感觉自己会学傻了的。”
丽华没有等来逛博物馆的环节,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形式别具一格的“真人图书馆”。“我感觉到惊讶。大家都太优秀了,我从来没有在一次活动中遇到那么多优秀的人。”当丽华谈起整个冬旅人项目中让她印象深刻的人物的时候,她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工作人员竹飞哥哥、挚愿者玥玥姐姐、课程导师博远哥哥和佳雯姐姐……她走近了一位位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冬旅人”,也开始对未来的自己产生了更多的憧憬。
丽华(右三)与挚友之家的伙伴在一起
在PEER工作人员曹竹飞主持的自主沙龙“有趣的数学”中,丽华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改变。“我的天,我竟然在怀疑1 1是不是等于2!” 在她看来,从第一堂数学课开始,就没有人会质疑1 1=2的正确性。“我们被告知这就事实,但是这个等式在任何情景下都一定成立吗?”竹飞这堂不一般的“数学课”让她对于过去所学有了新的思考,也同样让她感觉到自己知识储备的局限。“真的要多读书才行。”
嘉年华的短短四天里,还有许多类似于这样的环节,给很多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结营仪式上,学生们和自己喜欢的哥哥姐姐们拥抱告别,用眼泪表达不舍。每个人都想多拍几张合影,慢一点画完冬旅人的句号。但丽华并没有加入其中,而是站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大家,有意逃避着那些因离别而伤感的环节。“我害怕自己沉浸在难过的情绪里面,没办法控制住眼泪,虽然最后还是哭了。我很喜欢大家,但冬旅人已经成为过去,我会更期待明天即将发生的事情。”
丽华参与平行工作坊时闭目沉思
“未来的丁丽华会是怎样的?”这个形象,在参与“如何用形象剧场表达自我”的平行工作坊时,就已经在丽华的脑海里成型了。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探索,丽华感觉到,她能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未来自己的样子,看到现在与理想的差距。
她打算去了解更多的哲学和心理学知识,未来上大学之后,和更多优秀的人交流,参与更多挑战自我的活动。当然,丽华希望身边的伙伴和她一样,能够看到未来的自己,不再虚度时光。“要不,推荐钱志龙先生的《校长日记》这本书吧。我好想帮助身边的人走出已经习惯了的应试教育,看看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认识自己,改变世界”。丽华现在真的理解了这句,不久之前在PEER空间看到的话。
龙胜中学学生阳贤凤
“小太阳”的光芒
贤凤生活照
如果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途,贤凤的前进方式像朝圣的信徒。没有交通工具也不寻求捷径,她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心脏匍匐于砂石冰雪之上,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这个来自广西龙胜中学的高二女孩,自愿舍弃了同龄人的娱乐消遣,整日埋头苦读,即便在旁人看来有些“痴傻”。
可是偶尔,当努力和激情像水汽蒸发不留痕迹,贤凤也会茫然失措,停下脚步。“你为了什么前行?目的地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地理老师问过,学校挚行者何明琴问过,她也开始问自己。
行动力极强的贤凤决定尝试偏离原有的轨道,去领略一番别处的风景。她探索的第一站,便是自己学校里的PEER空间,从此PEER成为了她心底的一种执念。2019年夏令营时,非实验班的她无缘参与,就申请当空间小助手,默默记录下挚愿者哥哥姐姐们带来的奇思妙想。半年后听闻“冬旅人”项目,她想都没想就报了名,这一次她过五关斩六将,终于争取到了前往中方一中的车票。
贤凤在晚会上带来了精彩的民族表演
短短四天的行程,被贤凤换算成5760分钟,每分每秒都在她心里定格珍藏。她喜欢在口述史课上扮演小记者,在与人交谈的过程里拼凑出历史的模样;她喜欢在古城寻宝时,与挚友之家的家人们为了一张纸片而浴血奋战;她喜欢在大巴上感到困倦时,新朋友子璇捂着她的手,让她靠在肩头… …
在如此多美好时刻的浸润下,贤凤也不知觉地成为了美好的一部分。在许多冬旅人伙伴眼里,她像一轮“小太阳”——热情爱笑、勤奋好学,浑身散发着能量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
嘉年华第三天的早上,贤凤站到了人群前,讲述着自己从没有目标到发现目标、认识自己并去追求目标的故事。利落的短发衬得她目光更为坚定,笑容好似被晨露散射的阳光,或许微弱却让人挪不开眼。但在前一天,她并不是这般轻松:趁着去往黔阳古城的一小时路程,她不顾大巴的颠簸,紧攥着一张被反复涂改的稿纸,嘴里不停地默念。这是贤凤第一次亲自写稿,她想在面对PEER这样亲切的朋友时,能够做到尽善尽美,能够分享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坐在车上还在认真念稿的贤凤
贤凤没有去过很多地方,印象里最远也未曾离开广西。当她回到龙胜,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家人好奇的湖南趣事,而是越来越清晰的目标。“可能我不够聪明,但我想读北大,想成为村子的骄傲,想学教育,想像PEER一样,把我生命里的所有温暖分享给大家……” 贤凤的语气充满了笃定,少年的纯粹总是平凡得像奇迹。
这就是贤凤,或许还有青涩和犹疑,也还有敏感与迷茫,但更多的,是身为“小太阳”的认真、善良、勇敢和执着。
回归日常的贤凤养成了反省的新习惯。每天晚饭后,她会一个人在院子里散步,对着晚风自言自语。有时候,她会看见一扇虚掩的门,门外流光溢彩的是冬旅人的世界,她有幸目睹过,却必须回到门内,在原有的轨道上继续奔跑。
但她知道,这扇门,是关不上了。
冬旅人挚愿者刘博远
好奇心与想象力之旅
博远生活照
因为关注教育,于是在学校里有了一群喜欢做教育公益的伙伴;因为其中一位伙伴和PEER有着很好的联络,于是开始了解和关注PEER;因为经不住这位伙伴一遍又一遍的“安利”,于是报名成为了PEER 2020空间冬旅人的其中一名挚愿者。这便是博远与PEER的缘分,显得有些“勉强”。
当然这只是博远惯常谦虚的淡然表达。当被问起选择报名的真正原因时,他笑着答道:“或许是对教育创新的好奇心吧。”
他对教育的关注在北京读大学起就已经开始了:他去河北的县城中学举办读书营,耐心地为学生们解答一个又一个成长的烦恼;他在北京的务工子弟小学开展教育项目,关注这群处在社会边缘地带的孩子们的成长;而如今,他是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站上祖国大西北的三尺讲台,当一名默默奉献的支教老师已经半年有余……正是这些在教育领域内的亲身实践让他做了一个大胆的转变:读了四年理工科专业的他,研究生阶段的专业选择了社会学。
博远站在支教的讲台上
有好奇,也必定会有担忧。在活动前,博远期待着可以体验从未接触的教育理念、发现不一样的教育模式,但与此同时又在担心,传统教育体制里待了太久的自己,能否接纳、融入这样的新模式?自己设计的全新课程结束后,学生的收效又为几何?
所有的担忧随着课程的真正开展而烟消云散。“我在课程的第一天就受到了震撼。”
博远的课程主题是“空间的无障碍化设计”。在第一节课上,他让学生坐上轮椅从教室出发到达指定地点,记录下一路上遇到的障碍。令博远没想到的是,正当大家吐槽门框给残障人士出行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在一旁的中方挚行者盛波老师不仅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给学生们解释了门框的由来,而且还从高中物理的维度为他们做了轮椅过门框时的受力分析,并由此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来提出解决方案。在讶异于盛波老师即兴授课的同时,博远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无意间得到了最生动的回答:过去他常常认为大众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很多时候脱离了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无法得到认可的,而此刻他发现自己的想法错了,他震撼于踏踏实实的素质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平和却又巧妙。
博远(右一)讲授无障碍化设计知识
身为支教老师,博远与中学生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可谓不多。但这一次在PEER的项目中看到一名名高中生,他恍惚间似乎看到了自己印象里高中岁月应有的样子:有被点燃的希望;有自我的成长;有对已有事物的批判精神……他说在中方一中的几天里他很兴奋,因为他看到的不是一个个被体制压抑的穿着校服的刻板躯体,而是一个个充满着理性精神、插着想象力翅膀的灵魂。
博远坦言,自己在团队中是缺少领导力的那一个。但当项目结束时,他俨然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人气王”。每一位和博远有过交谈的人都发现,他好像就是一个会发光的人,虽然许多时候话不多、说话的声音也不大,但他始终保持着认真与真诚,于是便成为了打动每一个人的那一点星光。
“人气王”博远的腼腆笑容
从填写报名表时对冬旅人的主题产生怀疑,到最后发现这是一场富有想象力的旅途,博远收获了满满的爱与信心。结束完冬旅人这趟旅程的他,又将继续回到青海支教。他说,他将用冬旅人收获的新启示,摸索素质教育与应试体制的平衡,为支教所在地构想一些新的促进项目。热爱教育,坚守初心,追寻理想,博远将在教育领域继续着自己新的探索。
有学识,有思想,有理想主义,有公共追求,博远希望成为这样纯粹的人,而他也用行动和反思说明,自己一直坚定地走在成为这种人的道路上。
PEER Alumni潘大江
满身花雨又归来
大江生活照
“我与PEER的缘分?”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江笑了笑,“那说起来可就很长了。”在他身上,有关于PEER的许许多多身份:2013年PEER丹寨夏令营的学生、2015年长沙县一中的挚愿者、2018年的面试官和线上线下导师、2019年再度成为导师……而这次冬旅人嘉年华,他选择成为一名Alumni。
学生、挚愿者、导师,再到这次的Alumni,他说,自己的人生可谓是和PEER一同成长的一生:看着PEER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教育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自己也逐渐从懵懂走向成熟。“高二的时候很喜欢记日记,发现当时与PEER经历的很多事情都影响了现在的决定。学到的拼搏精神、社区探索的技能等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
2019年在江华二中的时候,大江给一名学生拍了一张照片,留了联系方式。4个月后,他突然惊奇地发现那张照片出现在了那名学生的生日和年末总结之中。“我当时很感动。回顾一整年的时候,PEER能在其中有一席之地,说明我们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大江在PEER之前的夏季项目中
于他而言,PEER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作为Alumni在这个冬天再次回到PEER是再正常不过的决定,更像是自己与PEER缘分的自然延续。“2013年接触过PEER之后,我就在心里种下了种子,今后会尽量参与PEER的活动。”当然,选择Alumni这个身份,他还是刻意为之的:“一是能和昔日PEER老友重聚;二来不用承担太多活动工作,通过摄影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记录和思考。”
“总体而言这次特别棒。”这次冬旅人项目给他带来了与以往都不同的感受。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不同学校的学生聚在一起分享快乐、产生火花的过程,感觉颇为特别。
大江在黔阳古城
“同时还有老友相逢的感动,也是我忘记不掉的。”在尝试以全新身份参与到项目中之外,这次活动对于大江来说,或多或少也让他追忆起了旧日时光。再次见到了以前一同共事的挚愿者,再次见到了之前的学生,再次看到自己的学生时光在这里的孩子身上展开……在属于他的PEER森林中,相逢的人总会再相逢。
“不过这些都变化很大。”他不无感慨地说,“我见到了原来江华二中的一个孩子,很明显能看到PEER给她带去的改变。在暑期活动时的她的分享比较凌乱,而嘉年华空间市集时她变得更有主场感,可以控制节奏了;同时她看世界的眼界和格局也更大了一些,之前只是通过夏令营里的七个老师了解到PEER,而这次能够认识更多优秀的学生和嘉宾,接触更大的世界。”在大江眼里,这样的学生还在不断出现——在PEER,每个人都不断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其他人,形成了孕育改变的良性循环。
相比起自己当学生时的内向、木讷、信息闭塞,他十分羡慕现在高中生的见多识广,拥有很强的表达和思维能力。“部分原因是他们之前和PEER已经接触了一段时间,养成了这样的思维方式。老师们的优秀提供了很强的激励,给了学生们更大的目标去追求。”这一切,他都在这次嘉年华中有着真切的感受。
2019挚行伴夏项目时大江站在签名板前
“我目前工作上有一些不顺利,当下确实需要反思自己。”每当自己的人生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的时候,大江往往会想着回到PEER。“我与PEER的缘分肯定不会这么就结束的。回到PEER之后我能够重归教育公益这一块,既是人生的再次升华,也是职业上的考虑。”
“我还会回来的,不过以后肯定不止于摄影记录和旁观思考,会当一个分享的角色,但要当好这个角色要首先充实自己,希望下次能够带回来不一样的东西。”
在采访的尾声,大江补充道,这段时光对他来说就像是冬日里闲坐,享受着从容不迫的阳光。因为知道何以来,所以自然清楚何处往。
沐浴暖阳之后,潘大江启程前往自己人生的下一站。与单纯的告别不同,他很坚信,不论前方风雨阴霾,终有一天,自己依旧是“满身花雨又归来”。
沅陵六中老师曹玉林
红尘中快乐奔跑
曹玉林生活照
曹玉林老师与PEER的缘分,已经延续了五年。已经是PEER老朋友的曹老师戏谑地说,在和PEER熟悉起来之前,自己会念错“毅恒挚友”的顺序,会疑惑“PBL”究竟是什么意思,也会在课程研发时感到局措。而如今的她,已经熟知PBL执行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了在课程中从容回答“我是谁,我能干什么”的自信。“和PEER相处了这么多年,我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了。”
这是曹老师第二次踏上冬旅人的旅途。去年在江华的第一次冬旅人,她和其他老师坐在阳华岩上,肆意谈论教育;而今年的这一次,她随教师团队来到洪江古商城,大家将教育的痛与慰化入酒中,一起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小年。她记忆着冬旅人期间每一次与朋友的深入讨论,她乐于与老朋友话旧、与新朋友交流,乐于与同门师兄周昌卫老师和PEER特聘专家们聊属于自己的成长史。在这些言语碰撞间,身为老师的她总觉得自己成为了受教者,对于自己、对于教育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她谦虚地说:“我在做的,其实很多是其他老师教给我的,是我遇见的好老师的善的延续。”
曹玉林(右一)同教师团队其他伙伴在洪江古商城
轻松和幸福,是曹老师对于这次冬旅人给出的两个关键词。觉得轻松,是因为她不用操心学生,也不用操心活动的方方面面,只需要做一个自由的参与者,去体验、去感受。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夸奖起PEER的工作人员和挚愿者。“我轻松了,但他们为活动辛苦奔忙了很多。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浓浓的热忱和旺盛的活力,驱散了冬天的寒冷,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
“至于幸福,是因为我的冬旅营是有别于学生的,是属于老师身份的冬旅营。”
“平时生活中的我们一般不交流教育,上了台又多少有点伪交流之嫌。”但在PEER,当教育同行聚到一起时,曹老师发现境况大不一样。“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真诚的场合,让我碰到了太多的点,这些点又慢慢形成了一个个侧面。大家对教育的赤诚深深地激励着我,教育不再是孤独的,也不仅仅是自己面前的一亩三分地的事。”
冬旅人期间曹玉林灿烂的笑容
今年冬旅人期间,曹老师跟随PEER秘书长刘泓、PEER特聘专家王小杰老师一行探访了江华、绥宁。他们从湘西开到湘南,第一天深夜到江华,第二天深夜到绥宁,第三天下午回到中方。这一路基本是高速,一直在山里穿行,数不尽的桥梁和隧道,修到最近几年才刚通车。时值春运,高速上的车却已然稀稀拉拉。曹老师坦言:“我终于明白什么‘闭塞’,什么是‘欠发达地区’。”
在看了绥宁、江华和中方的PEER空间后,曹老师发现每个学校的空间都各有特色,相同的是满书架因为被翻阅太多而不够新整的书籍。在她眼中,PEER空间就是就是专属高中生的书房,他们可以在这儿放松、学习、发呆。她很喜欢“空间”这个词,用得太准确。在灰色的学备竞赛的紧张中,让高中生有一个喘息的空间,让落后县城乡镇的高中生多些生命的色彩和柔软。
曹玉林(左一)在教师论坛上
曹老师还记得在这次冬旅人项目中的两场教师场次,PEER特聘专家靳大成和王小傑分别带来了精彩的演说。第一场的靳大成老师说:“教育应该是灵活的、接地气的。不要去追求做教育明星,因为那样容易脱相、走味,反而对教育遗害无穷。”王小傑老师在第二场说:“老师们要调理好自己的脾胃,活出自我生命的丰盈与质感,这样对他人的影响力也就产生了。这就是:安好身,命才立得好。”王老师将这种方式形象表达成:在红尘中奔跑。
曹老师也还记得,PEER秘书长刘泓给大家拍大合影的时候,站在远处拍了一张,然后朝大家奔跑一二十米,快速换镜头,又拍了一张。那个撒欢奔跑的样子,让曹老师突然想起认识PEER的五年里一次又一次遇到的刘泓:一直积极快乐,也一直低调扎根公益。
曹老师的教师生涯还在继续。收获了这几天和学生一起游戏、和老师坐而论道的经历过后,她又将回到常规的校园当中。但曹老师决定继续努力,往属于自己的教育真谛上慢慢靠近——做好自己,自显风流。她准备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和PEER一起,不做在天上飞的天使,而是投入教育的红尘中快乐奔跑。
是“冬旅人”
更是人生“旅人”
如果说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是十个不同的故事开端,给了读者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去续写接下来的故事;那么PEER 2020空间冬旅人项目更像是一个站台:我们行走在不同的人生旅途中,在这里短暂相遇之后,又带着各自的使命,乘上去往不同目的地的列车。
在结营之后,冬旅人的挚愿者们开展了一次线上复盘。在会议结束前,大家轮流说出一个自己对未来的期待作为总结。博远留下了这样的回答:“我相信大家都能在各自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期待蓦然回首时,彼此还在为同一个理想而奋斗,道一句‘原来你也在这里’。我想这是件很浪漫的事情。”
其实来到中方一中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面对的,是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而冬旅人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站。但这个项目奇妙的是,纵使只有短短4天,它也能装满我们各自的行囊,鼓舞着我们去成为更好的人生“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