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会上,小兑让我写写PEER是什么,我坐在电脑前很久,一句完整的话都写不出来。是太激动了么,我想没有,PEER两年,我对它的质疑永远比赞扬多,在PEER的工作,想来纠结与困难也永远比答案多。
但是我还是愿意说,是的,我PEER过。
我一直不断地跟别人说,PEER不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光环,更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但是自己却很难不因为一句“PEER过”而感到值得和幸福。
大概想要去“支教”的小伙伴都听过看过太多或美丽或心酸的田野故事,或许还有更多存在于你对于自己未来经历的想象里。想象,就像希望,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拥有想象力并愿意为了这种想象去实践一下子的人,总不至于太过无趣和懦弱。而我想说的是,在PEER的经历告诉我,拥有这种想象本身,就是我们最奢侈的财富。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带给学生的一种想象力,一种未来的可能性。
在昨天的分享会上,有一位先生提到,学习也是一种欲望,与其他欲望一样,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而我们无疑不应该去强加这种欲望。
我想是的,对于人生、对于生活、对于是否考学、是否工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则往往需要有人告诉他们,你还可以选择,更重要的是,你身上有种种潜力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你考上大学,你可以读的专业不仅仅有大家都想去的英语或者经济;也不是你读了法学就一定会做法官或律师、读了传媒就不是记者就会去拍广告片;而如果你走向工作,你可以从事的职业不仅仅有你觉得高不可攀的律师医生和老师;也不是只能去给别人打工搬砖或者自己开个花店饭店。
这些在我们看来近乎常识的事情,可能对于一些哪怕不是最偏远地区的学生而言,都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很快很快,你就要面对更多元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而你,会作为一个独立的坐标,构建自己的生活。你有这种潜力,不因我们来到而萌发,也不因我们离去而消失。
PEER是由学生构成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的学生在定义着PEER。
今年冬天,有一些挚愿者回到之前PEER去过的地方找到几年前的学生做回访。有一个姑娘回来跟我说,她感到的不仅仅是震撼,甚至有些惭愧。一个跟她同岁的学生如今已经大专毕业开始工作,从小城镇出来在一个二线城市拼搏,虽然还没扎下根,但是已经可以挣钱养家,除了工作还有自己的生活,他说,对自己的状态很满意,还有很多事情没做,但是想慢慢来,应该都会做到。诚然,可能对于我们来说,一份二线城市的工作并不算什么成就。但是看到同龄人已经开始以一个成熟有担当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时,好像他们也成为了一面镜子。
我不想说,是曾经的短期项目给他带去了怎样的改变和影响,只是仅仅从一个挚愿者的角度去看,在许多许多学生身上,你看到的不会是太多他们需要帮助、需要同情、需要你去关怀的因素。你会看到的,可能是一种别样的人生。
更多的学生不会因为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教育资源过少而自怨自艾,她只会告诉你,看书和给家里人做饭都让她感到很开心,只是镇上没有书店,如果有机会请你再给她寄两本大部头。她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你送她书,但是在她身上,我看不到任何乞求或是贫穷的气质。
他们可能并不会因为知道了你来自北大、清华,去过纽约伦敦莫斯科旅游交流就觉得世界很不公平,她只会在结营的时候开心地告诉你,我会考去北京,请你在那里等我。如今的她选择了复读,依然还是那句,在北京等我,语气里没有我所担心的懊丧。她似乎志在必得,但又心怀坦然。
他们可能不会因为你曾经出现在生活里,还跟他们说我会来看你们我们会保持联系但你没有做到而怪你,甚至我收到的大多数短信都是以这样的内容结尾:“姐姐,我知道你学习肯定比我更辛苦,别总熬夜,不用回啦,早点睡。”太多时候,是学生的敏感和宽厚容纳了我们,也成就了我们。
我说我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够走出他们成长的那个社区。
刘泓告诉我,他们中的有些会走的很远很远。
而我看到的是,他们已经拥有一种让自己幸福的潜力,而我们要做的,是告诉他们,这种潜力就在你的身上,和高考成绩无关、和事业前途无关,无论未来你在哪里做着怎样的事情,你都有这种幸福的权力,你都有让别人也感到幸福的能力。
我还想说的是,PEER不是一个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故事,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创造故事的人。
同样是昨天的宣讲会后,我为了挚愿者培训课程的教学模块请教一个PEER曾经的挚愿者丁文隽,她现在正从事着英语教学研究的工作。本来我想象的这场对话将会是简单的我问她答,她以自己的专业和经验给予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文隽姐跟我说,她很高兴有人能跟她进行这样的讨论,平日的工作条条框框的东西很多,原则很多,她也清楚地知道要怎么推进下去,但是真正的关于教学的交流反而少了。面对我们做的“五颜六色”的课程表和课程大纲,文隽姐建议我们在长期更多地考虑学生评估的问题,她还说:“我看到这个东西就觉得好激动,想想有这么多事情可以做,将要做,就觉得很兴奋”。在她的神情中,我只能看见真诚,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震撼和激励。
反过来想想,这种震撼可能来自于平常我们对未来工作的一种幻想,许多人都在说,我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不感到厌烦,但另一边却也因为可以预见的困难和枯燥而感到颓丧和绝望。但文隽姐让我看到这种可能性,梦想的燃点。
在PEER遇见的人,曾经的学生、长期的挚愿者、男神女神、文艺男青年和大龄女汉子,这个曾经在外界精英主义的诟病中成长起来的组织里,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没有故事的好同学。
PEER的每一个人可能都是感性的,但是在我看来,大多数时候PEER都是理性的,也正因为这种理性,才让它走到了第八年,也将走到更远。
大抵关于短期支教项目的种种质疑中,头脑发热不负责任算是最严重的问题质之一。正如昨天在分享会上所说,对于我们这些既是曾经的挚愿者也是今天的工作人员的PEERs来说,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平衡自己内心的热忱和激情与公益组织发展所要求的专业和理性。可能一时的热情能让我们在某一次的项目中投入更多,但是是对教研的严谨、对乡土的思考、对学生成长的责任感让PEER能够在八年的短期项目中持续进步。大概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才有了我和小伙伴现在做的“挚愿者服务学习项目-培训课程”,我们希望PEER能够提供的是对乡土社会和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的挚愿者,有着基本的公益视野和专业素养;也希望每一个对乡土教育有所期待和疑问的挚愿者能够在PEER得到些许启发。在许多次想要水过的时候,我一直记得去年夏天培训时的一句话,“我们怎样认真地对待挚愿者,挚愿者才会怎样对待学生”。我想,对于所谓的“短期支教项目”而言,挚愿者本身在【服务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的思考和成长,也将推动项目走的更远,走得更坚实。
我想,我还是没有清楚地回答PEER是什么的问题。
但大概没有什么选择从一开始就斩钉截铁,死心塌地,因为每个选择实际上都是那条人迹罕至的路,而每一条路上都有着不可复制的风景。
我相信的是,在路的尽头,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本文作者马珺,2012冬季项目巴马营志愿者,2013冬季项目京山营营长,PEER挚愿者服务-学习项目负责人。
不错的文章,内容妙趣横生.禁止此消息:nolinko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