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挚愿者访谈录
小P请到了几位PEER的往期挚愿者
以及往期挚行者们
分主题来聊一聊关于PEER的故事
1.为什么加入“PEER”?
我想了一会儿,说,要说究竟PEER的经历带给了我一些什么,我也说不清,但我比较想说的是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可能带给学生们的。
他恍然大悟,说这才是对的思路。
但其实身为挚愿者,除了短时间内朝夕相处的陪伴和感动,我们究竟还能给那群学生带去什么,是我们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
近十年来,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在参与式民主的潮流中,随着各种国内国外大学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软性硬性要求,成为了大多数学生个人履历上的一个重要部分。
短期支教,因其时间短,“公益”和“实践”性质明显,很快成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优质”选项。
很多短期支教的参与者,可能都会是抱着刷经历的想法去参与支教的,最初的我也不例外。而抱着这样的想法,最大化的肯定是志愿者的个人利益,而不是学生们的利益。
我参加了2014和2015的PEER暑期项目。当我抱着以学生为绝对中心的想法第二次参加PEER时,短短两周半的项目时间内,我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我和我高效的挚愿者伙伴们,在不断的自我审视和质疑中,也在一些疑惑中,带给了学生们一次有意义的夏令营体验(我并不把PEER定义为支教)。
可以说,相较于第一次,初衷的转变给我提供了更多的激情和动力。
刘洁旖,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参加PEER2014、2015年暑期项目,担任2015年暑期项目江华课程营长
此外,我和挚愿者、营员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现在,让我受益良多。
从起初的敌对和排斥,到最后的接纳和感激,是PEER让我成长。在2014时候与PEER再次取得联系,成为了中方的一名挚愿者。
就像曾经的我一样,我的学生有很多爱调皮捣蛋的,有了当初的经验(在桑植营的时候,我是最调皮的营员之一),我知道如何与调皮的学生打成一片,我们相处非常愉快。
每做一个活动,都让我想起6年前的自己,只是自己不再是学生,而成了挚愿者,突然间,也理解了当年带我们的挚愿者的心境。
快乐时光总是转眼即逝,与小伙伴们相处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那些天大家都很忙碌,每天都会备课到深夜,但是我们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
冒着酷暑,齐心协力同一目标而奋斗,这样的感觉十分难得。
在 PEER 的每一天,都让我难忘和珍惜,以至于我在今年年初,再度参加了2016冬季特别项目。
这一次是在湖南长沙县的长沙县第七中学,我们带着学生阅读,进行专业认知介绍,参加社区探索。
后者让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很难想象几个高中生能够凭借自己的想法为学校,社区,乃至政府献言献策,甚至通过努力想法变成现实,但这些孩子们的确做到了。
惊讶之余,不免赞赏他们的毅力和勇气,永远不要低估学生们的能力,永远不要打击别人的信心,永远不要轻信认为做某件事是不可能的。这是我这次的最大感触。
烧脑又烧体力的挑战赛环节!
PEER挑战赛中即将发射的水火箭!
3. 我们”和“他们”之间
在和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我大概可以提炼一些较为显著的特征。
比如,在欠缺自我认知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既自负又自卑;又比如,大家普遍认为山区县城学生们的物质生活相较于大城市的我们而言会比较匮乏。
其实,在和学生们的相处中,我发现了“我们”与“他们”的各种看似不同实则相同的状况和处境——学生们没有的自信,我们挚愿者本身可能也没有;自以为物质生活丰富的我们其实也容易在比较和攀比中陷入一种因欲望无法被满足的变相物质匮乏中。
但与此同时,仍然有那么多的不同,它们相互缠绕着,以至于很多时候我只能不停质疑自己的态度和做法,是否是正确的,是否是于他们有益的。
差异固然存在——年纪的差异;阅历的不同;学习能力的差距;在山区中的那群青少年们,即便通讯发达,他们在网络上所接触的事物及其经历所带来的视野可能还是会比较狭隘。
而做为挚愿者,我们对这些差异持有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我们传递给他们的信息。
我个人认为,挚愿者应该理解差异存在的必然,及其在现阶段出现的合理性,从而不去做是非判断,也不要替学生做是非判断。
而我们能带给他们的,对他们影响最深的,可能会是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以及在此分析上构筑的对个体命运和发展的关注。
一个开心的拥抱
我在乌压压一片不知所谓圈钱的项目中,所幸经过朋友安利找到了PEER毅恒挚友,在贵州度过的两周也从此改变了我很多看法。
2014年夏天,我跟着PEER去了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见识了不一样的乡土风情。
少数民族交汇之处,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使当地学生有着淳朴但别具一格的视野。
上课时,我们是朋友,是相互介绍对方世界的好奇者。他们教会我的,也许还比我带给他们的要多。
两周相处下来,很开心自己也能分享给他们一些我的梦想和我的思维方法。
时隔三年我仍然回想起那时的学校,学校里质朴的乡野大厨为我们每天准备的食物,清晨豆浆的香味和大雨后清醒的泥土气息。
想起夜半微风中在宿舍阳台上,与同行的朋友聊理想国,听学生发给我的那些“逃跑计划”的歌单。
我一直感谢14年与我同行的朋友。他们来自LSE,中央戏剧学院,NYU,复旦,北大,武大,港大,南洋理工等等。
与他们在一起,我看到了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PEER的小伙伴们特别棒,过去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有交流沟通。
当年安利我去的小伙伴得到了很大的人生领悟,现在在国内开start-up,一直不忘他在PEER的经历。
甚至连我申请法学院道路上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导师”,都是当时同行的一位朋友的哥哥。另一位同行的男神,今年已经在耶鲁法学院了。
此外,PEER每个月在微信Alumni群里开展的图书计划十分有趣,而这七八年PEER挚愿者带过的学生,很多也长大,回到PEER大家族中成为挚愿者。
欢乐的生日会
在中国,公益组织发展不易,教育创新不易;而PEER在前进,是艰辛的,是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关注和参与的。
最后说一句实诚的鸡汤:勿忘初心。给所有的挚愿者们。(刘洁旖)
三次 PEER 的经历,让我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就读于世界各地的好朋友,PEER是一个大家庭,在这里大家能够愉悦地相处,畅快地交流。
我相信,PEER给与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一种参与过就不会后悔的自我完善之旅。
衷心祝愿PEER能够越办越好,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彭俊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