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末堆 子航 9月13日 报道
在过去的1个多月里,公益机构PEER毅恒挚友的秘书长刘泓一直往来于各地的合作学校与项目点,新婚不久的他,连与妻子团聚的时间都很少。这位哈佛大学毕业生,希望能够帮助改善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现状。
目光|从面向大学到关注高中
毕业回国之初,刘泓曾在北大做过面向大学生的博雅教育实验尝试。“后来我有些失望,大学可能有些晚,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2014年初,刘泓全职投入PEER毅恒挚友的运营,将注意力投向县城里的高中。
刘泓说,选择面向高中群体的原因是,15岁到18岁是个人成长体系中的重要时间段,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三观会开始形成,并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的选择,但却少有机构选择介入这个年龄段。“相较于小学和初中,面向高中生的公益机构并不多。首先,高中被投入的资源更多,看起来并不贫困;其次,大家都觉得如果高考啃不下来,就没有可施展的空间。但如果我们找到空间,得到的效果将是极大的。”另一方面,刘泓认为,PEER毅恒挚友提供的课程内容也更适合高中生。
“学校最大的诉求是,如何在新高考的竞争中不被拉下。”刘泓说,高考改革带来的教学改革正促进着学校对新课程内容的需求,“现在教育改革,或者说高考改革的走向对于县城是不利的,给县城中学的学生留下的机会很小,危机意识会让学校乐意去尝试新的内容”。
服务|推出两种学习体系
PEER毅恒挚友提供的服务,主要是服务学习体系和项目学习体系。其中项目学习体系主要通过与合作高中建立PEER空间进行。
PEER空间有两个主要功能。首先,PEER空间在学校中拥有固定的场地,场地内有可阅读书籍和相应设施,每个空间都有一个志愿者,负责空间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例如,举办阅读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阅读。除此之外,在部分空间中,还会招募另一名志愿者,刘泓将其称为“教育创新协作者”,负责协作学校和固定的班级进行教育创新。
刘泓想要做的事情就是,由PEER毅恒挚友担任支持者的角色,为学校提供更多可行性尝试。他认为,尽管各地推动教育改革的项目很多,但这些项目并不都是从学校本身出发,而且项目本身也是鱼龙混杂。“我们更多的是和学校共同探讨,到底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协助学校,去做他想做的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
服务学习体系是PEER毅恒挚友从2007年成立开始就一直在运行的项目。起初,项目实施是以支教形式进行,目前是以夏令营的形式展开。
每年的暑假和寒假,PEER毅恒挚友会与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的初高中或合作机构开展为期15-20天的学习项目,由志愿者团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人文素质和社区探索类的课程学习。课程内容包括,从社区探索、国外引进的DST多媒体创作等课程。
方法|相对保守的教育创新
“我们是以一种开放但相对保守的方式,为地方提供定制化教育创新服务。”这是刘泓时常提及的观点。“高中的压力较大,容易在教师间造成没必要的反弹,而这个内耗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们不能依靠行政的力量从上向下推进改革,这样效果肯定也不那么好。”
PEER选择与有意向的学校或老师合作,对部分课程进行创新,先通过短期课程进行试验,再将其转化为长期课程。“在学科学习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老师,所以我们采取了一种比较轻量的方式,通过寻找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老师来做。”
刘泓举例,在英语学科实验中,就是通过教师社群寻找到有意向进行创新的英语老师。“我们发现有些老师在英语课程中做过小的项目,了解项目式学习的益处,也希望能够将课程做得更系统,将项目式融合到学科教学中,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志愿者就将这部分老师聚集起来,为他们提供项目学习的模板,给予相应的支持,让他们互相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最后,来自三所高中的四名英语老师,把高二下学期的一个单元得内容,用三周的时间,以英语辩论的方式,将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呈现。此外,PEER空间的志愿者还用同样的方式,以喜剧呈现的方法,制作了高一语文课文《雷雨》的项目式学习课程。
刘泓告诉芥末堆,除了对学科课程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改造,PEER毅恒挚友还会和有意向的学校合作,共同创办教育创新实验班。在实验班中,每周学校会提供2-8课时的选修课时间,课程内容分为阅读观影课和社区课两种,由空间的志愿者和任课教师一起完成课程内容。“社区课主要是带学生了解社会议题,参与社会议题,并进行一些社区服务。”
目前,PEER毅恒挚友一共在8所县城高中建了PEER空间,其中有七所高中在湖南,一所在广西。“如果往3年后看,3年可能做到20个PEER空间,但是不会迅速扩张。”刘泓解释,不快速扩张项目点的原因,首先项目点扩张过快会导致质量无法保证,其次每个项目点都要去做课程定制,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