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所“美国最有前途的学校”做了17年的事,这里也在做!
2017年7月25日
今天小P想和大家分享这篇由徐昕写的文章,同时也发在《新校长》7月刊了。
这期《新校长》从跨学科、各个单学科分享大量项目式学习实践案例,包括那所“美国最有前途的学校”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喜欢学习。“HTH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校17年来完全采用项目式学习教学,升学率和大学毕业率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HTH让学生喜欢学习。”
而HTH做了17年的这件事,PEER也正在做,并且主要把它带到欠发达地区的乡镇高中,结合当地实际,切实为一线教师提供支持。
《乡镇高中也可以玩转PBL设计》徐昕在教育部推出“核心素养”文件和即将到来的高考改革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只看分数到注重分数外素养的转变。尤其是高考改革带来的选课,学生根据想要申请的大学专业在高中选择相应的学科学习。这些改变要求学生对未来有一定规划和自主意识,也对资源相对缺乏的乡镇高中提出更多要求。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选择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这个学习模型作为教师支持的切入点。然而,项目式学习的成功开展需要满足两大要点:一、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到开放式的课堂中;二、教师的教育理念能带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超高的学习动力。而解决这两大要点在乡镇中学并不容易。认清在当今县级高中各种制约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定制特色化的项目式学习,正视每一所学校条件的不同、资源的不同以及文化习惯的不同。所以,我们并不期待学校会在第一次尝试中收获最理想的设计和最完美的结果。最重要的是由小处着手,一步一步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自己的课堂。
工作多年,整日都埋在应试刷题之中,偶尔也会抬头思考:学和做之间的距离有多远?有什么学习方法能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6年暑假有幸参与了PEER教师培训,从中了解到还有一种叫PBL的教学方法,理论上来说它能缩小“学和做”之间的差距。和刘泓老师交流后,PEER觉得再新学期与城步一中、娄底六中和我们长沙县七中几位英语教师合作,进行英语课程项目制学习初探。——高艳艳老师 长沙县七中
“上学期我自己尝试着把牛津译林版教材模块六第二单元中的Project内容引导学生设计一本幸福手册,然而我期待更加丰富多元的学生成果,也希望能尝试更加完善和系统化的项目式学习。”——易克俭老师 城步一中
长沙县七中的高艳艳老师在工作多年后,偶然在一次培训中接触到PBL教学方法,并结识了同样对教育创新感兴趣的湖南城步一中易克俭老师、娄底六中石艳平老师以及长沙县七中张金亚老师,加之四人教授的教科书相同(译林版牛津英语第七、八册),授课进度相近,遂一拍即合,开始了对英语课程项目式学习的初探。译林版牛津英语第七、八册教材中每单元中由几个不同模块组成,尽管教科书中有项目(project)这一模块,但它和其他模块,如阅读(reading)、语法(grammar)并列。每个模块间虽然由单元主题串联,但相互之间没有递进关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打乱顺序,或只挑选符合学生水平与需求的模块进行授课。然而,项目式学习强调整体性,旨在逐步培养学生回答驱动型问题的能力(见图1),由此,教科书内的项目模快不适合教师实际情况,无法直接使用 。
图1 项目流程(引用于bie.com)
四位老师通过网络连线,首先探讨了项目式学习的“项目流程”(图1),发现其中第二个步骤“学习知识、获取理解”十分符合日常英语课堂中对单词与语法的背诵,项目式学习则可以理解为学生制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的过程。换句话说,项目式学习可以让书本知识从教科书中走到学生身边,让他们真实可感地体验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因此,他们决定在项目式学习与英语教学结合后,不取代原有的知识背诵与习题讲解的过程,只是为这些单词与语法创造一个应用的环境。
以第七册的第二单元Fit For Life(健康生活)为例,考虑到单元中两篇阅读材料分别关于西药阿司匹林和盘尼西林与中医针灸疗法,老师们将驱动性问题设计为:中医还是西医能让我们更健康?通过本单元的知识学习,学生们要回答这个驱动性问题,并将回答在最终的辩论赛中展示出来。
项目式学习规划表同时也是项目概述,列出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特征,例如项目目标、驱动性问题、课堂引入事件、学生作品和评估方式,帮助老师梳理思路。然而在此项目结束后我们发现这个表格并不是全然必要的,可以由简单的项目式学习四步流程的填写来替代:第一步为确定驱动性问题;第二步为知识输入;第三步为反馈与修改回答;第四步为展示回答。在互联网上梳理完项目流程后,老师们根据各个学校调整具体的课时安排。以长沙县七中高艳艳老师的课时安排为例(表1):第一课时:高老师进行课堂引入、介绍驱动性问题;第二、四、五课时:行对成果展示(辩论赛)的引入和培训;第七至第十六课时:带领学生们学习课本中的单词和语法并撰写辩论稿;最后两个课时:成果展示(辩论赛)。再次对照图1可以看出,四个流程并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进行的。“开始项目”部分不仅是引入驱动问题,也包含了对最后成果展示的引入;而“学习知识与技能”与“制作与修改”则交叉进行,并不是在完整学习单元知识后才开始尝试回答驱动性问题。
四个教师授课进度稍有不同,较前授课的教师,会及时分享课程设计与授课成果,反馈经验,供下一位授课的教师参考,一起不断摸索也不断完善课程设计。也因为不同的授课进度,PEER能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在地支持。此外还有小助手参与课堂环节、收集学生成果、进行拍照摄像等记录授课过程,便于了解授课效果,协助后续调整。(详细的引入课教案见文末)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讨探究课,作为一个一线课堂中的教师,每天如果真有这么多优秀的朋友用心帮忙设计、思考、改进,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高艳艳老师 长沙县七中
作为四位老师的首次尝试,这轮英语项目式学习的案例结合了问题和项目,但并没有把两者结合起来,仍然有很多亟待进步的空间。但它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让我们了解如何一步一步去分解和尝试项目式学习。原来在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设计与执行项目式学习可以如此简单。
PEER毅恒挚友向我们分享了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办法。考虑到个体差异性,以下答案仅做参考。
Q1:作为一个新手,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可实施的项目式学习?
A:把一个完整的项目式学习拆分成更容易入手的零件,更有利于我们一步步往期待的目标靠近,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也是如此(详见图2 PBL刻度尺)。
图2 PBL刻度尺
最左边是刻度起点(0),越往右边越理想。不一定所有教师都是从起点开始的,请你在刻度上找到自己现有的位置。
如果你还是一位“新手”,可以从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的理由开始,引发他们探究与学习的兴趣。如果这是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学生能获得一个“从前往后”的驱动力。
下一步你可以设计一个项目开始“从后往前”为学生提供驱动力,也是为学生将要学到的知识技能创造一个应用的情景。例如一场辩论赛、话剧表演、小组竞赛等。记住对次项目的评估也尽量有详尽的设计。
完成这两步后你可以尝试结合一个驱动性问题和项目,问题的答案可以用某种展示方式(完成某种项目)实现。
再之后,你可以增加学生与社区的互动。例如将驱动性问题设计为基于社区的真实问题,或者请学生在社区中有目的地进行采访和询问,此处可以参考PEER的社区探索课程中对PBL的应用(详见文末)。
跨学科指的是你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设计一个综合不同学科知识技能的项目式学习。
在积累一些实践经验,设计与操作单独的项目式学习之后,你可以开始思考不同的项目式学习之间可以有什么样的进阶关系,而这些进阶关系如何在前期设计中体现出来?是否可以用一个项目式学习贯穿一个学期,而学期内学生阶段性项目成果的逐步累积能否使他们完成学期末的大项目呢?或者学期初给一些固定的驱动性问题,而在中期与末期就可以尝试半开放、全开放的问题,甚至让学生自行提出驱动性问题。
Q2:中学,尤其高中,学业负担很重,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会比传统方式需要更多的课时吗?如果需要更多课时,就会影响整个学科的教学进度。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A:一定会有“额外”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但不一定会增加课时。是否会增加课时以及增加多少课时取决于你想尝试PBL刻度尺上的哪一步。如果是初步尝试提出“驱动性问题”,你可以在课前花10分钟做课程引入,或者最多用一个课时播放电影片段、新闻。如果是“开展一个项目”的话,课时长短取决于项目类型。如果是举办一场辩论赛的话,赛前的准备时间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开展辩论赛可能需要1到2个课时。如果是“结合问题与项目”的话,就是将先前提到的课时相加即可,即2-3个课时。第一章英语PBL就是“结合问题与项目”实例,它的课时安排是在传统授课的课时前后分别增加了两节引入课、两节辩论赛展示。其它的资料查阅和辩论稿写作都是在课外进行,所以没有占用课时。如果想要在英语PBL实例中增加社区元素,可花1到2课时带学生们走访学校附近中西医药店,或者邀请中西医师各一位来到学生课堂为他们答疑。因此老师们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课时,善用课外时间。如果驱动性问题或者项目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并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话,在教师协助拆解和分配任务后,学生们会自行自发地使用课余时间完成。至于如何提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如何拆解和分配任务,如何跟踪学生进度并适时给予帮助请见第四问。
A:的确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而大班教学是大部分教师必须面对的。前文提到的实践英语PBL的三所学校中,师生比例分别是1:48、1:55和1:72。最主要的困难是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解决办法是采用分组的方法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这里又涉及到拆解与分配任务了。
A:其实这就是对学生参与度和学习体验的控制,需要详尽的前期设计。在分配任务时要尽量让学生有自由权和选择权。以前文的英语PBL为例,56位同学被分为8组,8位辩手分别担任组长。会有一个课时用来签订小组秘密协议,然后根据项目成果思维导图来画一条时间线并将其转化为打卡清单。
第一栏填写组员名称和项目名称,中间部分则是组员需要讨论并共同遵守的规则,最后则是所有组员的签名。通过签订这份秘密协议,希望组员能够有意识地遵守和维护一些约定,例如:当组内有人发言时就不插话,按时完成分配的任务等。
最左侧的任务是最后的辩论赛,将辩论赛不断拆分得到最右边一列小任务。当我们画这个思维导图时是从左往右。而从右往左浏览时,学生能清晰地看到如何通过完成一件件小任务,从而完成最后的项目。
引导学生画的。先在线上标明最后辩论赛的日期,再倒推几号需要有初稿,几号收集材料等等。
这份清单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列出了任务名称、负责人、截止日期、状态(是否按时完成)与完成后可以打勾的小圆圈。这时可以让组内自行分配任务填写清单。教师最好也保留一份此清单的复印件或者照片,适时与组长确认进度。
在有限的篇幅中,我们看到了项目式学习在湖南省几所县级高中实践的案例,了解了如何一步一步去分解和尝试项目式学习。原来在相对薄弱的学校,设计与执行项目式学习可以如此简单。
祝每一位读者都能与我们享受这次分享一样享受这次阅读,也期待更多的老师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项目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