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Jiyoung Jeong (郑知荣),2016年秋季学期PEER挚行者,在长沙县七中的四个月里,主要负责设计和开展英语相关的活动和课程,同时协助开展阅读课。
翻译:雷曼莉 王辰宇
“老师和我说,毕业班加起来大概只有50个学生能考进大学。照现在看来我大概考不进大学,我想去韩国上大学。你也知道,我是国际生,也许会容易考取一些……”
十二月的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名高一学生一起蜷缩在我一件臃肿的大衣里,坐在四楼教师办公室聊天。她推了推眼镜,眯起眼睛看着我,说起这件事的平静程度就跟她告诉我她中午吃面一样。“50个?660多个学生里只有50个?”我计算了一下,8.3%。我惊呆了。从概率上讲,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学生考取大学的可能性,比被申请常春藤学校并能被录取的可能性都小。当然我本来就知道,有些学生毕业后是不会上大学的,从这个县考取一所“重点”大学,非常困难。只不过我没想到数字会这么低。“对啊,就是这样,”学生耸耸肩说,“大多数学生就不去上大学了。高考考不好的话直接去工作。”
我走回宿舍,非常不解。第二天,我走进办公室,看到学生们围在办公桌旁,争相查看他们最近的考试成绩。我看到了几个经常来英语角的学生,就问问他们考得怎么样。“不好!”他们嘿嘿笑着回答。
我问,“不好?有多不好呢?”听到我的问题,其中一个学生又笑了。
“我有一门课只有二十二分!”
“二十二分?……你努力学习了吗?
学生摇了摇头,又笑了。
“你不是要上大学吗?”
她耸了耸肩。“是啊,也许吧,”她说,“但本来能去的人就挺少的。”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对于许多学生,努力学习并不重要,因为他们不相信他们能比大多数学生好。这个道理逻辑上说得通:如果绝大多数人都不能成功,那他们为什么,也凭什么相信自己就是那些能做到的人之一呢?
所以我在思考,学生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真的不喜欢学习呢,还是因为,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一开始就给他们灌输了“大部分人都不行”的信息,之后才开始变得不努力的呢?换句话说,是这些学生天生不想学习,还是因为,学校本身对他们就没有期待,导致他们学习热情随着时间逐渐下降了?我在想,学生本身的潜能是不是就这样,被学校这些没有期待的信息所以扼杀了呢?
当然,对学校里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生(单高一年级就有580多个人)都抱有期待显然不可能,尤其是在七中,这个和北京上海等那些大城市比较起来处于劣势的县城高中。然而,无论中国的教育体制如何不公平(尽管我自己了解地也不多),我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被肯定,他是一个聪明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目标。我认为,教师的鼓励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家长经常不在身边的七中孩子来讲。我知道,我可能把这个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对老师们来讲,鼓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也很辛苦,每天面对 50到60多个人这么大的班级,教书,还要监督学生读书。
另外, 仅仅因为身边的人们(包括老师和同学)觉得他们能学得更好,他们就真的会更努力学习。也许有些学生天生喜欢学习。但我想说,单单这种“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到”的信念会让学生的世界有所不同。
我小学时,有位老师认为我“不太可能成功”,并且在一言一行中传达了她对我的这种判断。她不怎么关注我,少数的几次,也是当着我40多个同学的面,指责我做错了什么。我的学校也很一般,在我的老师们眼里,我也只是那些不能去优秀初高中的“大部分人”中的其中一个。我在学校里浑浑噩噩了好多几年,觉得自己本来就不是那个好学生。这种态度加重了我的坏习惯:我怎么在意我的成绩,中等成绩对我来讲就挺好。 即使我有父母的鼓励,之后也遇到的鼓励我的好老师,建立自信对我来讲简直太艰难了。直到我上了九年级(中国学制的初三),我才慢慢开始在课堂上张口说话,分享想法,觉得我的想法是有意义的。
如果不是因为我父母的激励和鞭策,不停地告诉我,我“只是做事情稍微有点慢”,以后一定可以追逐我想要的,我不太可能在中学非常努力学习。可能我一直就都只是个平庸的学生,因为别人给我的期待值不过如此。如果这样,我根本不可能获得世界顶级大学的录取,甚至我连想都不敢想。
所以在PEER,我努力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让他们知道,我觉得他们能做得更好。例如,在六个星期的课程中,我参考了聂教授的建议,设计了英语阅读课程,带二十名学生读母语是英语的高中生要读的短文。我们每天花四十五分钟读《纽约时报》选段或经典小说节选,有时整堂课都只能讨论一小段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课上,我经常挑几个学生大声将文章朗读出来,如果他们被单词困住了,全班会一起鼓励他,帮助他正确念出这个单词。课程初期,大多数学生只理解文章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意思;到了最后,他们可以用英语陈述文章主要思想,并且能正确地翻译出大约百分之五十的阅读内容。
课下,我要求学生们将上课没读到的文章翻译出来,并反思短文内容。尽管对阅读材料内容还是懵懵懂懂,但通过这些联系,我看到一些学生努力建立起来的自信,也看到他们隐约意识到了他们自己的成长,逐渐期待自己能够克服一些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几个星期前完全不愿意站起来朗读的学生现在主动举手朗读、回答问题。他们也明白了,看不懂文章并不是一件值得不好意思的事,并且也学会了如何问问题。在我教的大课上(六十个人的课堂),学生们经常走神,但在这门课上,学生们的注意力却非常集中:他们之间的“交头接耳” 只是为了帮助对方更好理解讨论内容。
我知道,牺牲一部分午餐时间去上一门额外的英语课,不轻松。但是这门课几乎没有人缺勤。和他们相处的每一天,看到他们努力阅读和学习自己也许根本看不懂也不了解的内容,我的敬佩之心都油然而生。
我不知道我的英语阅读课能不能给学生带来长期影响。但是我由衷希望,这段短暂的时光让学生们收获到了自信,也激发了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对于十五六岁的人来说,缺乏自信是将他们从成功之路上击退的最佳武器。我希望,学生们至少能比以前更相信自己一点点——经过这段时间,我也对他们抱有了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