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点开这篇推文之前,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封面上那个绿色的、奔跑着的帆布袋——
袋子里装着:1本书、1支笔、1个本子、1只眼睛、1个扩音器、1个对话框、1把放大镜和1台相机。
每一样物件,都不只是象征,更是方法和愿景:
眼睛 代表着观察与发现社区真实的问题;
扩音器 代表着青年发声、倡导与行动;
笔记本与笔 代表着记录和思考家乡真实的故事;
相机 代表着捕捉与见证社区生活的点滴;
放大镜 代表着深入探索与理解社会议题;
对话框 代表着沟通与倾听在地人的声音。
这一切,正是「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希望带来并实践的。
对县域的高三毕业生来说,高考的结束既意味着某种解放,也意味着新的不确定。他们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与故乡,踏上更广阔的人生旅程,却往往未曾有机会真正地、深度地认识自己的家乡。成长于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下,他们很少有机会深入地了解自己成长的土地、家乡社区的问题,对家乡的情感联结,也正在悄然淡化。
作为一家长期深耕县域人文教育的公益组织,PEER一直陪伴县域青年成长,持续探索如何通过教育实践与社会行动,帮助青年建立在地意识,对家乡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2025年,我们想做一些新的尝试:
在县域青年人生的关键节点——高考之后的这个夏天,我们还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于是,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应运而生。
本次社探营,将“探究”作为核心内容。我们希望通过青年参与式行动研究(YPAR)与口述史两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社区——
既梳理一个社会议题在本地的现状与发展,也在与当地人的互动中,建立起情感上的理解与连接。
在行动研究中,学生将围绕真实议题展开调研,分析其成因与影响,理解问题如何嵌入具体的地方语境;
而在口述史中,他们将倾听并记录生命故事,从个体经验出发,感受地方的温度与复杂性。
我们相信,只有当学生对地方的“问题”与“人”都建立起深层次的理解,行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真正生根。
本次社探营聚焦于为行动奠定基础,而对于在营期后愿意继续开展行动的青年,PEER将通过“行动基金”提供持续支持,陪伴他们将探究与理解转化为长期的公共实践。
这个奔跑的帆布袋,正是每一位青年背起的行动背包——
他们带着方法与好奇、倾听与思考,走进社区,走近议题,也走近人。
让行动从探究与理解中出发,在时间中慢慢生长。
这个夏天,我们诚挚地邀请你成为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的挚愿者,陪伴青年走进家乡,共同推动在地行动的更多可能性,一起点燃一段朝气蓬勃、热情质朴的成长旅程。

挚愿者招募开始啦!
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 是2025年全新发起的公益实践项目,专为县域高三毕业生打造。
今年夏天,PEER将招募40-50名挚愿者,前往湖南、贵州、广西的5个PEER长期合作的县域,陪伴近150名学生开展一场为期10天的深度社区探索旅程。
学生将在挚愿者引导下,运用青年参与式行动研究(YPAR)与口述史方法,围绕本地议题开展调研与行动,在走进家乡的过程中,建立起与社区、与周围人、与自己的深层连接。
一键扫码报名

https://lxi.me/TLe9H3 「2025年青年县域社区探索挚愿者申请表」

认识来自县中的高中生们
「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的服务对象,是来自PEER县域合作校的高三毕业生。
他们大多在「PEER空间」的长期陪伴下成长,从中打开了看见世界的一扇窗。
在这个由图书、多媒体设备与温暖支持构成的日常空间里,他们曾参与校园议题讨论,完成过微小却真实的行动;贴过书签、写过读书卡、做过调研展板,也曾带着好奇心发起社团、举办讨论会。
正是在这里,他们第一次意识到:
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也可以成为公共空间;学生不仅是被教育的对象,也可以成为行动的主体。


点击图片了解「PEER空间」里的故事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参与过PEER的「友毅思」项目。在那里,他们围绕自己真正关心的议题展开探索,在校园里开展过一系列真实而有温度的行动:
有的同学关注校园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发起“拼贴属于妳的诗歌”,用诗意方式倡导性别平等;
有的同学留心到校园流浪猫的生存状态,尝试用知识问答与宣传唤起更多关注;
有的同学走近本地非遗文化,学习剪纸技艺并策划了校园剪纸展和互动比赛;
有的同学聚焦环保议题,采集水样、拍摄短视频,推动身边人关注桑江水污染问题;
还有人用自己的方式重访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服饰走秀与地方展览中,讲述属于家乡的记忆。
在这些微小却真实的公共行动中,他们主动表达、练习协作,感受到自我与公共之间的连接,也初步体会到公共参与的责任与意义。

点击图片了解「友毅思」行动案例
除了在本地的探索与行动,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在PEER的鼓励下走得更远,看得更广。
有人曾在「空间冬旅人」中跨出家乡,走进陌生社区,与来自其他县域的青年共建在地生活共同体,参与市集、演讲、孵化课程,在真实场域中体验多元、平等与公共参与;

点击图片查看2025「空间冬旅人」观察员手记
有人参加了中学生领导力挑战赛,在梳理校史与开展口述访谈的过程中,锻炼了项目统筹与表达能力,也在与地方故事的连接中重新思考何为青年责任;

点击图片查看龙胜中学「校园口述史」团队获奖历程
也有人即将加入「少年E计划」,在大学来临前体验高校学习生活、进行志愿规划,为即将到来的转变提前热身;

点击图片查看2024「少年E计划」 结营回顾
还有人将走进「启挚学舍」,在导师带领下走进沈从文与柏拉图的世界,参与人文研讨、共居共议,体验一个开放、真诚、平等的公共空间。

点击图片查看2024「启挚学舍」项目介绍
他们通过一次次相遇与连接,认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青年,也看见了更多种可能的人生。
也正因此,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在离开家乡之前,回到这片土地——带着经验与方法,完成一次深入、系统、完整的在地探究。
在这个没有高考压力、不被课程打断,没有催促与评价的夏天,他们可以真正慢下来、沉下去,走进县域社区,从公共议题到个体故事,从理性梳理到情感共鸣,在即将奔赴更远的路上,先与出发的地方建立一次深刻的连接。
这,是PEER希望送给县域高中毕业生的“成年礼”——
不是如何走得更远,而是是否愿意,在启程前把目光落回脚下的土地;
不是看完世界再告别,而是带着曾看见过的世界,回到本地,再次出发。
在这十天里,我们不追求立刻的改变,而是给予理解生长的时间和空间,让行动的种子,在深度探究之后悄然发芽。
在即将远行前,与家乡发生一次深刻的连接;在离开的路上,带走的不只是回忆,还有理解、回应、牵挂,以及对未来行动的憧憬与思考。让他们的人生故事,从看见家乡开始,也始终与这片土地同频共振。

走近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
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是PEER今年全新打造的公益实践项目,专为PEER合作县域的高三毕业生设计。项目以PEER空间为依托,与挚愿者和学生们开启一段为期10天的深度社区探索之旅。
学生们将在挚愿者的陪伴下,以青年参与式行动研究(YPAR)和口述史为核心方法,围绕本地的人文历史与社区议题开展实地调研与访谈。他们将倾听在地人与物的故事,深入理解家乡的现实状况,探索社会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与以往的营地活动不同,社探营更强调扎实而完整的在地探索。项目鼓励学生将青年参与式行动研究与口述史相结合,在走访人与社区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地方真实议题的成因与背景。从个体故事出发,延展出对公共问题的整体认识,在理性分析与情感共鸣中,建立起与本地人和事的深刻连接,为后续的公共行动积累基础,以更主动、自觉的姿态迈向大学与社会。
同时,PEER将特别设立“行动基金”,为有意愿在社探营结束后持续开展行动的学生提供长期支持。议题的选择、行动的方向与方式,都将由学生自主决定,让探索与理解延续为持续、扎实的公共实践,倡导更多青年以行动回应现实、走进社区。

全新营期内容 更多自主空间
作为升级后挚行伴夏服务-学习体系支持的全新暑期项目,社探营主要围绕社区探索、挚友之家和留白三个板块进行。
与以往的项目不同,社探营在保留结构性支持的同时,赋予学生与挚愿者更大的自主空间——不再是简单的走访与展示,而是真正鼓励他们通过持续、深入的调研与行动,与县域社区建立起更紧密、更深层的连接。

2025 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营期内容一览
I. 社区探索
社区探索是社探营的核心板块,占据营期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将在挚愿者的陪伴和引导下,围绕真实社区问题展开一场以行动为目标的深度探索。每个营点的议题将由1个行动研究(YPAR)挚愿者和1个⼝述史挚愿者来带领,涵盖以下四大主题:
本地历史与文化保育
在地文化的记忆,是否正在悄然褪色?
从方言、节庆、饮食,到老工艺、老行当、老建筑……本地历史与文化保育议题将鼓励学生走近文化传承者、老物件与地方故事,重新发掘家乡的文化肌理,唤醒对这片土地的情感与记忆,让“理所当然”重新被看见、被理解、被珍惜。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不只是基础设施的更新,更关乎青年如何重新理解“乡村”的未来。
在这一议题中,学生将关注社区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青年流动、公共服务、教育公平或本地产业等,结合居民经验与在地资源,探索适合家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
极端气候、资源紧张、垃圾污染……生态议题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的山水田野之间。
本议题鼓励学生走入县域田地村庄,观察并记录生态变化,尝试通过公众倡议、调研实践、低碳生活设计等方式,推动更具可持续性的社区生活方式。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21世纪到今年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的历程。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在这25年时间里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并深度改变了我们的县域、乡村与社会。从基建狂魔到拔尖人才,从尖端制造到人工智能,这些名词不仅仅是国家的宏大叙事,也与县域中的人息息相关。
本议题以科学技术视角为切入点,通过“理科文做”的跨学科思维使用行动研究及口述史来探寻县域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在每个营点,这些议题都将通过两种核心方法展开:
青年参与式行动研究(YPAR)
青年参与式行动研究(YPAR)作为社区探索的重要的方法,将促使青年深度参与研究全流程,从设计到传播,在真实场景中提升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领导力及社会责任感,助力青年为自己和群体发声,推动社会改变的研究与赋权实践。YPAR方法将遵循“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循环,持续用研究结果与对行动的观察反思优化后续行动。由于今年营期时间限制,参与者会在一轮小微行动后专注在更为深度的研究,后续行动将在营期结束后以行动基金的方式不断开展延续。
口述史
以文化人生口述史研究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访谈亲友或社区中的文化传承人,探究个人故事与历史、社群文化和人生之间的关系。通过阅读、检索、聆听、分析、写作等实践,学生将不仅提升研究与表达能力,还将培养文化认知、批判性思维和洞察力。项目通过代际教育和叙事教育,帮助青年理解本地历史文化,增强同理心与责任感,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并为其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2025 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设计逻辑
II. 挚友之家
挚友之家是PEER挚行伴夏服务学习体系的一个特色制度,涵盖了PEER朋辈教育的理念。开营后,挚愿者们将带领学生形成挚友之家,作为营期中的团队归属与情感支点。这里不仅是协作完成探索任务的单元,更是日常反思、经验共享与多元理解发生的空间。
在这里,学生将通过公共活动与真实分享,拓展对他人的理解与对世界的认知;通过TED演讲、真人图书馆、开放麦等形式,感受多样人生与多元视角;通过自主沙龙和小讲座,参与平等对话、主动表达新知;结合县域资源开展职业探索与社会实践,提升情绪表达、生活技能与社会感知;同时在各类协作与团建工作坊中,锻炼沟通协作能力,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共担责任,为后续的行动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III. 留白
留白是社探营中的特别设计。它刻意为学生保留一段没有被安排的时间,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反思与创造。
在下午挚友之家结束后的时间,PEER将不强制安排任何活动板块。留白不代表偷懒,增添留白时间,是将时间交还给挚愿者和学生,由他们来决定如何使用。学生将有更多自主的时间与挚愿者以及其他伙伴们互动,和团队一起完成项目、应对挑战,并让新创意主动生长出来。

2025 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日程参考

从这里出发,成为他们的同行者
在这个世界不断向前的时代,我们却想邀请你,一起“慢下来”。
不是每一次探索都要立即产生结果,不是每一段陪伴都以教学为名。
我们更想在一段10天的旅程中,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倾听故事,在田野的风中,在长者的讲述里,在青年与土地的连接中,共同完成一段深刻的成长。
在这场深度的在地探究旅程中,我们在寻找这样的你:
- 热爱教育与公益,认同PEER的价值与行动;
- 拥有相关研究或在地的经验,愿意陪伴学生理解议题、关注人;
- 乐于倾听、善于分享,渴望与青年一起探索地方、回应现实。
我们期待你成为他们的引路人,亦是同行者。
带着你的方法与视野,与你所关切的议题再次相遇;带着你的耐心与热情,一起抵达在地故事的深处。
在他们人生即将转场的夏天,我们邀请你,与他们一同回到家乡——
将这场深入、系统的在地探究,作为与PEER共同献给县域青年的“成年礼”;
在真诚与具体的陪伴中,一同种下探究与行动的种子。

挚愿者角色组成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探索中被真实支持、被温柔看见,这次的社探营,我们也为不同背景与特长的你,准备了不同的角色参与方式:

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挚愿者角色组成
每一种身份都独特而重要,都是这场成长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同行人。
议题挚愿者
围绕本地人文历史与社区问题,分为行动研究(YPAR)挚愿者与口述史挚愿者,引导学生开展调研与行动。
方向一:行动研究(YPAR)挚愿者
围绕本地社会议题,带领学生运用青年参与式行动研究(YPAR)的方法,识别社区中的重要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并设计行动方案。
行动研究挚愿者将引导学生通过数据收集、分析与反思等研究方法,深入理解问题的根源,同时鼓励他们结合在地资源,推动实际的社区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锻炼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与社会实践能力,探索自身作为青年行动者的社会责任与可能性。
方向二:口述史挚愿者
以文化人生口述史研究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访谈亲友或社区文化传承人,探索个人故事与历史、社群文化及人生的关系。借助阅读、检索、聆听、分析和写作等实践,帮助学生掌握口述史研究方法,培养文化认知、批判性思维和叙事能力。
口述史挚愿者不仅指导学生开展访谈与资料整理,还将引导他们理解本地历史文化,增强同理心与责任感,鼓励他们关注并参与社区文化的记录与传承。
在地挚愿者
县域本地或本籍贯的大学生,依托对家乡的深入了解,为学生的社区探索提供支持。作为连接学生与社区的重要桥梁,在地挚愿者将协助学生获取口述史资料、文化背景信息及其他在地资源,推动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地方故事,并共同探讨可行的行动方案。同时,在地挚愿者也将负责营期中活动、工作坊的策划与执行,促进学生团队协作与个人发展的成长。

我们在寻找这样的你
议题挚愿者
- 年满18周岁
- 曾经在 PEER 有过至少一次完整的志愿服务经历的申请人优先
- 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有团队协作和责任意识
具备以下经验或能力的申请人优先:
- 具有议题研究或在地行动/口述史经验(本地历史与文化保育、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
- 掌握基本调研方法,如访谈、田野调查、数据分析等
- 具备团队组织带领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探索议题、策划行动方案
在地挚愿者
- 年满18周岁
- 县域本地或本籍贯大学生
- PEER空间合伙人优先
具备以下经验或能力的申请人优先:
- 对县域当地有一定了解,愿意挖掘与链接本地资源
- 有组织活动或社区参与经验,具备一定沟通和资源整合能力
- 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配合议题挚愿者推进行动落地
- 具备会议筹备、后勤统筹、摄影摄像、文案撰写相关经验为加分项
费用说明
- 挚愿者需自行承担个人往返交通和在地餐饮、住宿费用。
- PEER将补贴去往PEER嘉年华段的部分交通费用。
- 营期PEER为挚愿者免费提供短期意外保障。

挚行伴夏服务-学习体系
在这趟旅程中,你不会是一个人。
为了支持每一位挚愿者更好地服务学生、开展实践,助力成长,我们准备了一整套系统、扎实的服务-学习支持体系。
基于PEER已有的挚行伴夏服务-学习体系,社探营将以五个阶段为核心框架,确保服务内容在各发展阶段之间自然衔接,帮助挚愿者灵活运用资源,并获得持续的督导与陪伴。

挚行伴夏服务-学习体系五阶段一览
从线上共学开始,挚愿者将逐步了解县域语境与学生背景,在督导的支持下进入教育公益语境,了解PEER的工作手法,探索公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内容,并为带领学生开展议题探究做好充分准备。线下营期中,督导也将为挚愿者提供支持。通过定期反思交流,引导挚愿者分享经验、探讨群体中的共性问题,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助力挚愿者在教育公益中成长与突破,实现自我提升与发展。
始终以“服务学生”为核心,我们希望每位挚愿者都能在服务中获得成长,在陪伴中拓宽边界,在一次次真实的连接中,成为青年行动发生的催化者。

项目时间线

*成果交流会自愿参与
项目时间可能根据实际计划进度的情况进行调整
项目地点
广西省:龙胜县
贵州省:正安县
湖南省:沅陵县、江华县、城步县
招募时间
4月4日正式启动
收到报名表后会陆续开始面试,滚动录取至
4月30日23:59分招募截止
报名通道
点击报名表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https://lxi.me/TLe9H3 「2025年青年县域社区探索挚愿者申请表」

扫描二维码进咨询群

这个夏天,我们将再次出发。
去县域,去社区,去和县域高三毕业生们一起,用行动拥抱家乡。在十天的共处里,陪伴他们走近问题、扎根土地、发现自己。
书包换成了帆布袋,教室变成了街巷与田野。他们背起这只帆布袋,把问题写进风里,把行动落在家乡的土地上。
这是一段关于连接与改变的旅程。
也是一段值得你一同书写的夏日篇章。
字体版权支持

关于挚行伴夏

“挚行伴夏”是PEER服务-学习体系的重点品牌,暑期所有挚愿者项目的通用服务-学习支持体系。通过引导挚愿者深入县域场景、了解学生需求,探索教育发展历史,不断提升公益实践经验并促进自身成长与发展。升级的挚行伴夏服务学习体系将支持三个项目:挚友夏令营、少年E计划、以及全新的面向高三毕业生的PEER青年县域社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