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毅恒挚友在6月18日举行了2023年秋季挚行者招募的第二次线上分享会,友毅思项目实习生朱红霄以及两位本学期的挚行者沈辉和邓鹏卓,与大家分享了她们在学生行动方面的努力与思考。
她们用故事和感悟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县中学生的生活,也使我们看到挚行者与学生都是“行者”,共同成长,一起行动,让那些像野草般被忽略的社会议题,在学生心里种下种子,静待有一天开花。
让我们共同回顾三位嘉宾的分享内容:
理想之壤开出现实之花
23春 友毅思项目实习生 朱红霄
什么是 “理想之壤开出现实之花”?为何不是“现实之壤开出理想之花”?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是谁的理想、谁的现实。
简单来说,友毅思是将公共议题引入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参与实践,由此帮助学生发展博雅、人文素质教育的成长计划。项目流程大致包括:学期初招募学生(可能延续上学期的行动组)、撰写项目书、开展行动、中期复盘、学期末结项展示、复盘、产出(挚行者与学生分别产出成果)。在项目中,挚行者或者导师会陪伴和支持学生,用挚行者理想的“土壤”开出学生自主行动的“花朵”,所以是“理想之壤开出现实之花 ”。
红霄前往了几所本学期开展友毅思项目的学校,在采访溆浦一中“蚂蚁之美”行动组的初中学生时,她惊讶地发现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知识积累是远超挚行者的。红霄感受到了学生的兴趣在行动研究中的重要性。而学生在县镇的课外学习资源相对受限,挚行者正好可以帮助大家筛选优质的信息源,破除部分信息差。
另一件令红霄印象深刻的事是,在一个小长假,挚行者休假离开空间,学生们仍然能够靠自己自主经营空间,让大家看到了空间未来自主运营的可能性。
学生成果
在行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红霄发现学生可以赋予行动新的意义和新的延申:“想种一朵兰花,却开出了向日葵”——一位同学在两个学期的行动中,没有延续同一个议题,而是从植物议题转到残障议题,有了多样的尝试与思考;“想种一颗笋,却长成了竹林”——一开始挚行者评估学生的能力,希望做一个简单的植物挂牌行动,学生们自主创作了植物肖像画和诗歌,还额外制作了植物手账;“想种一片菜地,却开满了野花”——学生成立“防暴少年团”构想做一出反校园霸凌话剧,但由于演员不认可剧本内的人物设计,和编剧产生矛盾,挚行者带领学生学习“非暴力沟通”,在项目目标外,让学生从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正确的沟通方式……
回顾友毅思的点点滴滴,“引入”、“帮助”和“鼓励”学生做出公共议题的思考和行动,我们所做的,就是让“理想之壤开出现实之花 ”。
对话让我们看见彼此
23春 龙胜中学挚行者 沈辉
自我与他者,倾听与表达,询问与回答。你来我往间,我们看见彼此。
沈辉围绕学生访谈与学生的“自我叙事”行动,分享了她是如何组织学生们并鼓励大家提出问题、提出方案、转换思维和解决问题的。
起初,友毅思的概念离沈辉原来的生活有些远,于她而言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期待着友毅思开展,催促着、问询着。沈辉招募到了9个学生参与友毅思,却发现同学们不会提问题。学生思维使大家习惯于被灌输知识,而质疑、好奇的想法遭到了压抑。
沈辉换了个问法,循循善诱地将学生们的思维打开:“你们对现在有什么不满?”学生们开始讨论他们对学校限制发型不满、对食堂不满……大家进一步讨论和归纳校园内的基础设施情况、规章制度要求等等,再由此为起点,提出一些待解决或待探讨的问题和对应的行动形式:发起读书会研究“言论自由”;通过主题工作坊(读诗歌、看电影、办展览)改善校园内学生缺乏情绪宣泄出口的问题;通过录制视频来探究“民族文化”;用文本记录来完成“自我叙事”……
“自我叙事”是使沈辉受益良多的习惯,她曾经回顾自己的人生,用自我叙事的文本帮助自己成长,她也将这个方法带给了学生,七位学生加入了这个行动组。
学生们进行讨论
在“自我叙事”行动中也藏着许多困境。例如一开始的行动名是“自我民族志”,名字太高大上反而使同学们望而却步。由于高中生没有手机,在没有团队公约和小组长的情况下,团队维系和召集受阻,沈辉发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只有先把团队建立起来才能把事情开展下去。在确定了行动内容(将人生按不同阶段书写下来)后,又出现了新的困难:学生无法直接书写,于是转而尝试用访谈的形式去了解别人的故事,积累和了解他人的叙事后再回到自己的故事。可是如何进行访谈?学生们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沈辉带着大家边实践边学习如何确定访谈提纲、访谈。有的同学完成之后觉得很有意思,还自发地访谈了其他老师。
如何看待“录音”也是同学们的行动思考,最开始沈辉建议录音,同学们也每一次都录了音,直到有一个同学找到沈辉说录音并不好,有学生很抵触这种记录方式。沈辉与同学们在共学时探讨了这个问题,学生们提出在网上看到的通过录音搞垮其他人的新闻,大家又进一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拓宽了行动本身的意义,产生了新的思考。到了书写自我经历的环节,同学们度过了一个假期后却没有一个动笔记录,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枯燥,没有经历可写。沈辉便又化身为访谈者去访谈行动组的学生们,以他者的对话完成与自我的对话,让同学们知道不是只有伟人的经历、“精彩”的经历才值得书写。
行动最终生成了一本十二章节的小册子,关于自我的故事和他者的故事。
行动成果册
“我会发现,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有一种魅力,推动着我们想要继续做下去。”
——沈辉
种下一颗种子,阳光和风雨都是养分
23春 溆浦一中挚行者 邓鹏卓
“带学生做行动不仅是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也是在我的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不论在过程中经历成功的瞬间,或是坎坷挫折,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体验。”
——邓鹏卓
溆浦一中的学生行动可谓是丰富而多样,有致力于朋辈心理支持的“秘密树洞”,有成立新闻编辑部的“眼界社”,有聚焦于碳中和科普的“碳息计划”,有热心于校园图书义卖捐赠的“图书漂流瓶”,还有科普类的“校园植物科普”、“蚂蚁之美”,关注女性的“我们(Women)编辑部”,以及学生们受到启发后自发提出的“破除性别刻板印象”的视频和“反对校园霸凌”的微电影创作。
挚行者鹏卓从互联网大厂离开,来到溆浦一中PEER空间当一名陪伴同学成长的大姐姐,她谦虚地说自己没有教育学相关的背景和经历,但从她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她的付出、洞察和循循善诱。与沈辉一样,鹏卓也遇到了许多挑战:
学生行动的挑战
鹏卓鼓励同学们:“遇到问题都是成长的瞬间。”
在“图书漂流瓶”行动中,三个女生一组,组长和组员相继来找鹏卓抱怨小组合作问题,鹏卓却很“欣喜”,欣喜于她们遇到了“坎儿”。她趁此机会引入了“非暴力沟通”的课程内容,帮助她们了解彼此的想法,重新明确小组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小学贫困儿童,最终化解了小组矛盾。
鹏卓也坦言,学生很透明地、真诚地表达自己,帮助挚行者清晰地看到症结所在,是不同于社会上的成人法则的特别体验。
“图书漂流瓶”行动
当思考到“真的有失败的行动吗?”鹏卓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虽然有些小组的成果和预期相差很大,例如“秘密树洞”每周只收到三封信,距离预期的十封还很远,但是评估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以及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做得更好,培养成长型思维,可以让大家受益终生。行动也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之外的乐趣与能量,还让挚行者感受到微小的改变,也是非常珍贵的体验。
最后鹏卓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小观察:县镇学生的思维很多时候是为了逃避事情,也被称作“消极自由”,是一种逃避的自由,例如“我可以逃避枯燥的学习吗?”而真正的积极自由,是去思考热爱是什么,“去尝试、去探索;去拥抱变化、去找到真正的热爱。”
让野草开花吧!
可能是从贫瘠的土壤里;
可能是在荒废的石板阶;
可能是在桎梏的围墙角;
在批判与怀疑之间,
萌动着思考的新芽,
等待着生发。
2023秋季学期PEER空间挚行者招募
|
招募人数:10人 |
|
服务地点: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县域中学的PEER空间 |
|
服务时长:2023年秋季学期或一学年 |
|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
招募周期
5月10日-5月31日 第一轮招募
6月1日-6月30日 第二轮招募
7月1日-7月20日 第三轮招募
滚动招募,招满即止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项目信息,可添加工作人员小P的微信(peer0101),备注【挚行者答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挚行者招募答疑群。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2年8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1所初高中累计逾148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10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7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