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一场工作坊里同时有刚刚“志于学”的高中生、未及而立之年的志愿者与青年教师、不惑之年的资深教师和年高德劭的专家,他们会如何互相学习?擦碰出怎样的火花?在2022年7月23日至8月8日期间展开的友毅思论语演绎暑期工作坊为此提供了一种答案。
欢迎阅读我们的往期推送:
作者丨张守岳
排版 | 周佳银
PEER友毅思人文项目组
8月7日下午,在线上线下数百名观众的见证下,一群原本零演绎基础的高中生们完成了一场破茧成蝶的华丽演出。同学们分别表演了《管鲍之交》、《这天不一样》与《公山氏召孔子》三场戏剧,并齐声合唱了《听音乐在空中回荡》。
暑期工作坊成果展演视频「乐其可知也」
演出落幕后,同学们自发响起了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互相拥抱,合影留念。这场令演员热泪盈眶、观众感慨万分的公演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演出幕后
师生们从工作坊早期就开始为剧本做准备,同学们慢慢掌握了编剧、表演的理论素养。嘉宾孙⼤申、文清阁、刘叶萱老师多次来到场地,带同学们从团队协作训练、剧本创作头脑风暴、舞台环境想象开始,一步步走进戏剧世界。志愿者张志希、杨晟抓紧零碎时间,带同学们做打开身体的训练。在剧本初步成型后,嘉宾们又对每组剧本进行了针对性指导。
学生小组排练现场
令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在现代剧《这天不一样》里,一个简单的拖地动作都有“戏”,饰演“妈妈”的小演员在嘉宾的示范下展示出了做家务的疲惫与此时儿女不听话的愤懑,体会到了《论语》中“孝”的意义。
在《管鲍之交》中,嘉宾建议小组编剧塑造“说书人”一角,通过“说书人”之口尽可能地直接呈现故事中的精彩部分,也将整个时间线串起来;带演员们尝试加入了一些符号化的肢体语言,使戏剧表达更鲜明。
而《公山氏召孔子》这场戏,嘉宾画龙点睛,建议同学们在孔子的梦境这一幕中穿插《论语》箴言,展现孔夫子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同学们大受启发,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亲身体会了传统经典的深意。
同学们的默默努力,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小编剧们每每改稿到深夜,在反复推翻旧稿中体验打磨作品的苦与乐;演员们一有空就背台词;导演与编剧偶尔有龃龉,也能在沟通后化解。在改编经典故事时,同学们从被动的学习者变身为主动的创造者,思考古人为何要这么做、先贤的精神内涵如何展现。老师们为同学们自费租赁了汉服做戏服,陪编剧字字斟酌台词,每次排练都全程指导,请同学们吃雪糕、烧烤解暑。
公演前夜,大家一起擀面、和馅、包饺子
从工作坊的后半程开始,师生拿出了大量时间排练,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胡志丹老师总结说:“最后所有人都专注于把同一件事做好,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成就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收获了成长。”
排练的过程充满欢笑与泪水,而收获的果实也是令人喜悦的。《管鲍之交》饰演齐桓公的小演员创造性地利用了舞台的二楼,展现春秋五霸之一的豪情,奈何头老是撞到天花板的吊灯,引起排练现场的阵阵欢笑。同学们在公演结束后还出不了戏,彼此以“寡人”、“大王”相称。饰演管仲的小演员在台上克服紧张,表演了一段说唱抒发角色的内心感受,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在一个小时多的公演直播里,小演员们毫无忘词迹象,淋漓尽致地发挥,老师们都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演出,同学们将十六天所学所思都展现在了这场汇报演出里。
演出现场照片
课程的收尾
在中期小结提到的嘉宾讲座与教师课程之后,教室里醍醐灌顶的故事仍在继续。同学们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产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作业。
著名作家孟繁华老师与同学们谈论了何为文学批评,评书艺术家王封臣老师介绍了评书艺术,差事剧场负责人钟乔导演解释了为何剧场是“共同创作的场域”,谷仓乐队孙恒老师介绍了他的百村乡歌项目。靳大成老师为同学讲述了《史记·孔子世家》,提出要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放在孔子的人生经历的框架中看。陈代寿老师讲解了《论语》中与“仁”相关的篇目,要求同学们“立身体、立精神”以成仁。嘉宾与老师们力争深入浅出,用高中生能理解的语言讲述对学生来说新鲜的事物和大道理,让艺术下里巴人,让孔孟之道老妪能解。
课堂剪影
在老师们的循循善诱下,同学们写出了《十七岁的孔子》、对孝的理解、五分钟剧本、《这个时候,我其实可以勇敢》、嘉宾讲座感想、对孔子幸福观的理解、《戏剧是什么》、何为仁等作业,形式丰富多样。老师们按时批阅作业,了解同学们的吸收效果,有针对性地优化后面的教学。
同学们的阶段性作业
在工作坊早期,靳大成老师观察到:当我们将知识送到学生面前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问精神反而不甚理想。他课间坐在教室时,没有学生去请教他问题。靳大成老师举了《史记·留侯列传》中所载老人黄石公为让张良珍惜《太公兵法》而三次考验张良的故事,提出需要“改造我们的学习”。经过训练,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们变得积极起来,学生在做核酸路上主动提出一起背台词。老师们为他们的每一点成长喝彩。
教学相长
全程与学生们一起学习的高中教师、志愿者与助教都觉得自己是沾了学生的光,有幸聆听这么多大学问家讲座,有幸得到靳老师在备课方面的亲炙。更重要的是,学生改变自我的决心、付出与执行力也启迪了老师们。这是一段教学相长,闪闪发光的日子。
教师、志愿者与学生意识到彼此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需要在自我管理方面实现互相谅解。在工作坊开营制定规则时,学生表示愿意在上课时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其余时间自己把控手机;年青的志愿者选择相信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却未能在制定规则前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咨询。事实上,学生多在课间、用餐时及入寝前玩手机,导致不能及时休息与复习。教师决定介入,在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学生们接受了手机管理制度的修改,白天不再接触手机,仅在晚上用手机一小时,之后把手机交回老师。
同学们共创、调整营期公约
制定与修改规则的过程也令志愿者反思,自律是需要条件的,即使在校外的暑期工作坊这一场域,也需要像在校内一样尊重教师管理学生的经验,同时倾听学生的意见。
每天晚上学生自习时,也是教师团队晚间共学的时刻。教师与志愿者们互相磨课,复盘今日,细化明日日程,还抽出时间阅读了《西方哲学史》、排练了公演上的教师节目等。每晚的共学时间,在靳大成老师的带领下,资深教师与年青的教育公益从业者互相砥砺、取长补短,靳老师可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教师与志愿者团队在备课
与北京城的初次相见
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在带队老师或志愿者的陪同下,大家游览了天安门,看了降旗仪式,在国家博物馆感受文物的魅力,在北海公园荡起双桨,在景山公园俯瞰故宫。工作坊自始至终坚持“游”与“学”的结合,带领同学们在玩中学,在观光中思考。
8月2日游览北京城时,每位同学都收到一个任务卡,提醒他们细心观察旅途中的景物,比如金水桥上的华表有几尊,走过的胡同叫什么,国博里文物的故事是什么。通过这一形式,同学们边游览边记录,实现城市探索的教育意义。
北京市内游学剪影
8月4日农历七夕,活动组的小伙伴们为同学们设计了拜文魁星、吟诗、七夕乞巧等活动。希望向同学们普及传统文化,七夕不只是情人节,还包括许多习俗。据说用一根线穿过7个针就能获得幸福。于是有同学连穿了14根,要获得“双倍幸福”!
七夕乞巧活动
重新出发
公演结束的当天晚上,同学们回看了演出的录像。当大家再以旁观者的视角回顾自己和团队的演出表现时,都感慨万分。小演员们开始自发地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与成长变化。随后,在夜幕的笼罩下,工作人员也组织大家开展了感情味十足的“晚会”,每个人选取了心仪的营期照片作为纪念,并参与了围“炉”夜话、拍肩膀等告别活动。
公演结束当晚:回顾、夜话
在8月9日上午的闭营仪式上,工作团队为同学们、教师们、志愿者们颁发了证书。陈代寿老师也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别平谷》表达离别的心情:
也曾因紧张而发言磕磕巴巴,
也曾强撑睡意而课堂上迷迷糊糊。
在激情友善的共学队伍里,
我绝不做掉队和放弃的那一个……
剧本推翻又重建,无妨!
角色塑造遇困境,谁怕!
一天天我们相互磨合打开自己;
一个个我们暗中比拼谁更进步。
一晃就登上了收获的舞台,
尽情地把感恩和欢喜表达。
来时的路还在眼前,
未来的路日渐清晰……
结营仪式现场
友毅思 · 春夏论语演绎项目自2022年春天伊始,在暑期工作坊结束之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总结反思中,下一季的友毅思人文项目将会更精彩。我们相信,传统经典教育的尝试永远在路上。
点击下方视频可回顾论语演绎项目春季成果
感谢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六中学、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七中学、
浙江省柯桥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中学、
湖南省娄底市第六中学
对本次「PEER友毅思·2022春夏论语演绎项目」的支持。
感谢
北京同心公社
对本次「暑期工作坊」活动的大力支持。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2年8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1所初高中累计逾148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10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7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