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10分可以分配给PEER空间(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公共空间)的三个功能,你会怎么分配?第二学期在中方一中服务,挚行者张伟对于功能的分配有了很多新尝试……
作者丨张伟
PEER空间
上学期岗前培训的时候有个游戏,每位挚行者10分,需要划分给空间的三个不同功能(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公共空间),当时我还没进入学校,空间只存在于想象中。
在我的设想里,空间存在的意义就应该是让同学们在这里有所收获,能学到课堂之外的东西,比如更多元的视角补充、更充分的综合能力训练等,所以我给学习空间留了最多的分数,休息放松的生活空间留了最少的分数。
然而进入空间之后,现实颠覆了我的设想。同学们最常说的是“空间是好玩的”。对,是好“玩”。同学们把空间当作一个休息放松的地方,是在高速运转中喘口气的存在,所以空间里最吸引大家的活动是手工类的、影视播放类的活动,除此之外,非常“功利”的对提升成绩有显著效果的活动,也有吸引力。但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从头学习、讨论、锻炼的活动,主动参与的人是很少的。
出于对“用户需求”和“人流量”的关注,以及代入学生身份产生的“体谅”,我开始不自觉地在策划活动时先想“这样的活动够轻松吗,能吸引人来玩吗”,连选择播放影片的时候,都会想“放动漫吧,学习已经很累了,看电视就不要学习了”。只用一个学期,我就彻底放弃了空间的学习功能,只想把这里当作一个游乐场,所以在结项的时候,同样的问题,我把10分全给了生活空间。
(看动漫的时候专注又安静)
假期我遇到一个案例,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案例讲的是台湾叫五味屋的社区空间,它的运营老师顾老师是个优秀的教育者,很注重把空间里发生的各种细节都转化成教育和学习的环节。比如有人想给空间捐赠自行车,经过沟通后,原本要捐赠的新自行车变成了二手车,空间的孩子们需要自己学习修理技术,组队配合,把旧车变成可用的新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东西的不止是同学们,参与各个环节的大人也都有所收获:捐赠者明白了什么样的公益行为更适合,家长在教技术的同时也拉近了与孩子的关系。案例里还有几个关于家庭的故事,空间在为同学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把他们背后的家长和社区纳入进来,同样也给家长提供帮助,帮他们留在家乡。
这个案例教给我两件事:学习不是要策划单独的事件,而是渗透在各种细节里;空间应该是开放的,除了学生,还要看到他背靠的家庭和整个社区。
所以,我又重新审视我们的空间功能和上学期的做法,新学期想做些尝试和改变。
首先打散学习,不再执著于组织活动让同学们学到什么,而是将学习在日常的布置和运营中体现出来。墙面的话题讨论和隔空辩论依然保留,会出一些没人回复的话题,比如“你怎么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贫富差距”;墙面增加了各种规则提醒和解释,还有一块感谢墙。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小细节,帮助培养大家的公共意识。
(即使没有人讨论也是一种影响)
管委会也从单纯的值班和活动策划变成功能组,有值班、宣传等日常运营工作小组,也有文学论坛、跳蚤市场这样的项目活动组,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组建、制定规则、运营、述职,借此帮助大家训练自己的综合能力。
(行动组自己做的策划)
(一个人主动策划、实施、复盘的义卖)
(同学们主动维修空间的乐器)
还有些在策划的事情,比如增加图书、影视作品的展示墙,增加空间里的艺术作品展示,多一些“美”的熏陶;在墙面上做专业和职业的分享,给同学们选择未来提供更多的信息。空间应该是一体的,学习、公共意识、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并不是割裂存在的。
另外,开放空间,邀请校园里学生之外的人来空间坐坐,或者把空间“借”出去,使之成为一个更加公共的场所,当然,前提是优先保证同学们的使用,这些还都在筹划中,希望一个学期的时间能做一些小小的探索。
现在如果再给我10分,我不想再分配分数了,会把三个功能整合起来,给个100分。
2023年春季挚行者招募
正式启动
|
招募人数:12人 |
|
服务地点: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县域中学的PEER空间 |
|
服务时长:春季学期或一学年 |
|
报名方式 |
报名扫码
(或“阅读原文”)
扫描海报二维码进入咨询群
PEER空间分布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2年8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1所初高中累计逾148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10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7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