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大城市白菜”等诸如此类的标签仿佛是县镇中学们身上的厚重帘幕,在媒体助力下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刻板印象。如何去打开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自身体会和观察出发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让他们看到真实生活之外的更多可能性,这是挚行者一直在探索的主题。
挚行者赵溪竹在一周一次的弘慧课上,通过开展阅读《红楼梦》的阅读讨论,公益团体项目的行动挑战等方式,企图揭开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帘幕,形塑学生的认识。在一次次的行动中,学生身上的潜力也正在被不断地激发出来。
作者丨赵溪竹
PEER空间项目部
桑植一中挚行者
Hi,我是溪竹,名字很江南的新疆人。高中时期学理,大学转文,现在是在教育行业内跋涉的新手教师,因为脸圆个子矮,经常被认成学生。喜欢看书,喜欢爬山,喜欢谈人生。在上海吃甜,在湖南吃辣。今年的愿望是做个好人。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PEER空间长期驻校志愿者招募中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如果想了解更多挚行者项目相关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2021年挚行者申请交流群,我们将不定期发布线上或线下分享会信息,解答大家的疑问。
2021年挚行者申请交流群
在弘慧学校,挚行者需要上一周一次的弘慧课,主题由自己安排。而这学期除了上课之外,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公益团体项目:行动挑战。
一半是课堂讲授,一半是讨论和行动,学生们的认识和想象在两种方式中被激发。
红楼梦:“文学就是让人云里雾里?”
上课前,结合高一下的整本书阅读要求,我把《红楼梦》定为了课程主题。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定题时担心如果和学科内容差别较大,得不到学生重视和学校支持。定题后又担心把握不好这部宏篇巨著,设计不出有趣有料的课程。然而用心去做,总有一些时刻像燃爆的礼花,噼噼啪啪炸出一串喜悦。
林黛玉是一个女孩子吗
第一次课上,我提供了一些高中生对《红楼梦》的常见点评,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龄人的看法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有人说:“我想点评一下第三种说法,就算不被抄家,按照他们俩的性格,也不一定能在一起。”
有人说:“不认同第二种说法,这本书讲的是大家族兴衰,他的理解太浅了。”
有男生站起来说:“我同意第一种看法,林黛玉有点过于……过于作了,我不喜欢这种类型”,引起一阵哄笑。
等稍微安静,我提出了下一个问题:林黛玉真的是一个女孩子吗?我们可以把她当作身边人来理解吗?
看大家露出思索的表情,我再次提示,林黛玉哭,和同班女生哭,是一样的吗?
课堂场景
“同学哭可能是受委屈之类的,林黛玉是因为在书里,作者设计的性格……”,有人迟疑着说。虽然断断续续,却说到了我预先埋下的伏笔:理解虚构人物,需要体会小说自身语境,领悟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课程收束,请同学说这节课的感想,一位同学缓缓说:“我知道了看书的时候不仅要看发生了什么,也要去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书里的生活让我们看到真实生活之外的更多可能性。”一瞬间,担忧仿佛被洗净,就算亚里士多德再世也不能说出更好的课堂总结了。
情景剧的意料之外
设计课程时,我一般不满足于拉开距离欣赏,而是希望作品能和大家的生活产生连结。于是有了模拟林黛玉进贾府的小情景剧:
我们在课堂上模拟这个场景,现场对话。第一位尝试的同学是位男生,被问到 “最近成绩怎么样”时,梗着脖子说:“反正比你好。”面对出人意料的场景,我也硬着头皮推进冲突:“你了不起啊,别在我家住了吧。”
第二位站起来的女生柔和了许多:“最近学的东西太难了,我都不怎么会。”请她解释原因,她说“佳佳不爱学习,所以尽量避免说自己成绩很好之类的,引她反感。”
“对,婆婆可以主动讨好,搞好关系。在婶婶面前乖一点,别惹麻烦,还可以说自己愿意辅导佳佳。”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
“那么,林黛玉有相似的经历吗?”——“有!”
小剧场的目的是体会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寄人篱下的心态,因此我出示了第三回中黛玉的反应,问道“为什么这样回答,她的心态是怎样的?”
坐在第一排的男生站起来说:“这样回答为了不让别人反感。她在贾府很小心,因为她是农村来的。”班上立刻有人纠正:“不是农村来的,是借住在贾府。”然而,这一瞬间的脱口而出,是否是与生活经验产生联结后,内心的自然流露?看着在他人纠错声和笑声中面无表情的男生,我突然感受到语言的无力。
这样意料之外的瞬间还有很多,好似划开平滑的水面,看到生活的裂缝。虽然直到现在也不能确定课堂上的安排是否合适,但这样真实的瞬间,让我感到有力的联系正在慢慢建立。
平心而论,《红楼梦》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确实有难度。封建大家族的喜怒哀乐和学校生活有天然距离,琐碎细致的描写也消耗着同学们仅有的时间和耐心。这本书像一座高峰,学生则是仰着脸爬山的人。他们跋涉在复杂而精妙的对话中,感叹书里的人“好有情商”,用力想象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待人接物方式,仿佛在云雾缭绕的半空辨认熟悉的轮廓。
学生做的红楼梦海报
行动挑战:“看见真实的需要”
比起强调感受和理解的阅读课,强调公益行动的行动挑战,则是另一套玩法。
沙滩上搭城堡
五一期间收到消息后,我在当周弘慧课上介绍了行动挑战,将其简单概括为兴趣、团队、公益三个关键词,并下发了策划书。下一周的课上,又从主题、产出、技能、分工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引导,便把剩下时间都交给同学们讨论。
在项目开始前,我心里满是压力和忐忑:日常学习时间这么紧的情况下,学生愿意花多少精力来完成这个和成绩无关的活动呢?我该给他们多少支持,期待他们做到哪种程度呢?
学生却好像没有那么多担忧,二十五分钟讨论时间里,生成了桑植民歌和红色文化、体育课调查、饮食健康、新高考改革、垃圾回收、小卖部物价调查和出租车发展史七个主题。
小组讨论定题
学生定题的过程像是在沙滩上建城堡,从距离最近的生活经验与观察中取材:
“都说桑植红色文化多,但其实校园里了解的人不多,我们可以做一次宣传”;
“体育课上干什么的都有,吃饭的、学习的、洗澡的、看书的,可以搞调研”;
“有些女生打饭只打米饭和一个素菜,一顿饭四块钱,我觉得不健康”;
“新高考和我们切实相关,但我们的了解很不够,也没有人调查过学生的看法“
“经常看见收垃圾的婆婆,会打个招呼但没有聊过,不知道她们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充电要收钱,从卡上提现要收钱,小卖部物价比超市贵,但因为只有一家,所以大家不得不在那买”
“政府出台过文件要求出租车打表,但现在还是不打表,我们想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
……
大家能聚在一起讨论公共议题已是难得,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的氛围更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收不回来的风筝
到正式行动的周天下午,大家却陆续出现问题:有人关学无法到场;有组员不积极无法推进;有主题被老师否定进行不下去;有因为没有手机无法调取资料……
大家一般把做事地点定在空间,我看着一位组长在空间等待他的组员。从两点到四点,从轻松地看小说,到屡屡抬头望向门口,再到哗哗翻动书页。“怎么都没有人来”,他终于忍不住吐槽。
人较多时的空间
即使人能到场,问题也没有减少。
“让你查这个资料,什么也没查出来,还得我重新查。”
“上次讨论过这个问题,你们谁记了?”结果发现没有人记录,只好再重复一遍。
“组长让我来做问卷,但我不知道怎么做,她什么都没说清楚。”
在那两周里,我不断听到各种各样的抱怨。
如果只是畅想、聊天,当然可以各抒己见、其乐融融。但到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就不可避免要面对分歧、压力、摩擦、焦虑、冲突、妥协等众多情况,在预期和现实之间攀援。扪心自问,哪怕对成年人来说,做到这些也不容易。
“我们要做出一个特别专业的作品吗?”再一次在空间度过体育课,课代表追问道。从一开始不断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调查和采访要科学全面、要把问题想深刻,到亲身体会到时间有多紧张,要把热情付诸行动有多艰难,我很难再提出要求。
同学们的策划书
一开始定目标时,大家的想法都很多:“要收集二十个班的信息写报告”,“做一场介绍红色文化直播”,“访谈每位垃圾处理工作人员,整理人物画像”。关于产出的想象铺开成天空,分下去的工作像收不回来的风筝。期待落空,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又多了一层。
认识和改变
5月最后一节弘慧课,PEER和弘慧的项目官员来桑植参加行动挑战答辩,我们也邀请了班主任做评委。到上台时,每位答辩人风格各异,但都落落大方地展示了自己小组定题、分工、行动的全过程。
其中不乏意外发现:
“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其实桑植民歌一直在宣传,但是没有和新兴文化结合起来,在校园里没有影响力。”
“采访同学关于垃圾处理人员的看法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他们其实很赚钱,你同情他们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如果我去收垃圾你就不会同情,只会觉得我能赚很多钱。”
“有些出租车司机说这份工作能赚到钱,有些说不能,我们发现一般干了三年以上的对这份工作评价较高。”
方法可能稚嫩,但每一段展示都真实而独立,好似点点微光。
答辩现场
“我们读高中时都没有机会发展这方面。”
“没有这种关注社会,关注现实问题的意识”。
结束后,身为评委的我们反而被学生们积极探索的热情打动了。
刚来这里,有时会听到学生说,小县城里什么都没有,以后要考出去,考进城市。也有老师会在初次见面时说,“欢迎来我们这里指导”。然而城市和县镇的学生,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也许在资源上确有不同,但不影响他们有同样甚至更宽广的眼界,更多层次认识自我和世界的机会。如果我们认可教育不仅是升学率和“走出去”,愿意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勇气,一切既有秩序都有了松动的可能。
晚自习时的教学楼
阅读《红楼梦》是自上而下地理解与接受,行动挑战则是自下而上发现问题、自我驱动。两种文化,都在形塑学生的认识。如果弘慧课上的经历,能打开他们对生活的想象力,能稍微拨开“小镇做题家”、“大城市白菜”的厚重帘幕,从自身体会和观察出发理解世界,便是值得全力去做的了。
阅读原文报名
成为PEER空间挚行者
如果想了解更多挚行者项目相关信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2021年挚行者申请交流群,我们将不定期发布线上或线下分享会信息,解答大家的疑问。
2021年挚行者申请交流群
直接添加助手小P微信咨询
或请小P会拉你入群
(加好友备注“挚行者咨询”)
中方一中
龙胜中学
江华二中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0年12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27所初高中累计逾111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73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4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