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了上一期《教学勇气》的共读,教师社群第三期读书会也如约而至,本期读书会的阅读书目为《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继社群见面会和领读共创会,以及第一、二期线上交流会之后,我们仍在持续学习交流与探索
这篇文章将带领你感受读书会社群第三、四、五期的线上交流会,你将:
- 了解本期读书会所读书目、1+1领读人制度,共读模式;
- 浏览《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第5~9章节的内容概要 (附教师阅读笔记);
- 知悉老师们围绕这本书、结合自身经历所进行的探讨和交流;
- 了解老师们对每一次交流会的感受与未尽的思考。
关于读书会
书 | [美] 威廉厄姆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在这本书中,作者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学生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每章作者将基本原理与课堂启示相结合,带领大家一起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探讨在当前教育中关于背景知识、反复练习、因材施教等问题。
人 | 老师,PEER工作组,
1+1领读人制度
5位上期读书会老师+8位本期老师参与共读,组成“太阳场”和“月亮场”两个不同时段的阅读交流会。老师们来自不同地域,执教不同科目,教龄长短不一,使得读书会丰富而多元。谈及加入读书会的原因,有的老师坦诚“最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上受挫”;有的老师期待“结交教育同行,和有创新力的同伴做一点不一样的事”;也有老师是因为“喜欢这个读书会的氛围和形式”而继续参与……
本期读书会采用升级版“1+1”领读人制度。每次阅读交流会由1位上期教师和1位本期教师组成全新搭档,共同设计和领读。同时,PEER为每组教师配备一位协作伙伴,提供全程支持,也分享了前期准备的领读指南、资源包、协作集等“脚手架”,协助老师们更好地设计和领读阅读交流会。
联结 | 社群见面+领读共创+
阅读交流+总结分享
读书会由1次社群见面会+1次领读共创会+5次阅读交流会+1次总结分享会构成。我们通过社群见面会初识彼此、同聊期待、组成领读搭档、制定社群公约;通过领读共创会,老师们分享作为领读人的担忧和经验,思考作为领读人的职责与自由,从而生成集体的知识库,也进一步明晰自己该如何领读;并在每一次的交流会中积极表达、分享、追问、思考,更深入地认识了这本书和一起读这本书的人。
自动化过程+专家式思考
第三次交流会
“如果带球的同时还要思考踢球的角度和速度,你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选手。像这样的低层次过程必须不假思索,才能给高层次的过程如战术战略提供足够的空间。为什么要练习?就是为了获得基本能力,使你能够“不假思索”。”
本书的第五、第六章节主要在阐述练习的重要性,以及练习的内容和方式。练习可以加强基础技能,为学习更先进的技能做准备,可以防止遗忘,并且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同时,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无限度的练习的。我们首先要问:哪些过程需要自动化?必须有的放矢。其次,分散练习,这使得记忆更持久。
由于本周阅读章节的内容偏理论知识,有些难以理解,所以第三次交流会两位领读人认为,首要任务是基于章节内容,对文本进行准确理解。例如,自动化过程是如何来通过练习来产生的?哪些练习对于本学科而言是有意义的?如何将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且有效?而后,再从专家性思考的角度来反思日常教学。
交流会探讨:有意义的练习
思考:在自己本学科教学中,到底哪些练习的内容是必要的(形成自动化后让效益最大化),有没有一些反复训练的内容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或者有没有一些应该自动化但没得到训练的内容?
交流会探讨:如何让练习变得不无聊又有效?
每个人分享【一个】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觉得无聊的练习或者不知道该怎么练习才有效的内容,大家进行头脑风暴,为TA出谋划策。
未尽的思考
“就语文学科而言,怎样练习、练习什么,我要结合今天老师们的建议和分享会的内容,再思考消化一下(估计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持续很久,一边实践一边思考)”
“什么是专家?练习到底要练习什么?一切的行动都要想明白为什么出发。要留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你这个学科的目标是什么?你期待在你的教育下看到学生什么样的成长?”
“训练过程中需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变化, 需要细化训练内容,明确训练目标,并且争取不同老师达成一致”
“学习不是教师“倒卖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思考以及选择和行动。很多问题可以之后深入交流。学生能不能达到像专家一样思考?有些没有达成共识的点。带走的问题:教师应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观念?”
葱提到的鼓励学生犯错,拼写单词。很多关于训练的负面感受,或许和对训练的反馈有关,毕竟训练的时候总是有个标准答案在那里,很容易感受到受挫。
我与慢慢共成长
第四次交流会
本书的第七,八章节主要在讲我们如何因材施教,以及如何帮助慢热型的学生。有的人鲁莽行事,有些人则需要花点时间做出决定;有的人喜欢让事情变得复杂,有些人则认为简单就好;有些人想的具体,有些人喜欢抽象。人的认知风格总会有些区别,同时风格也不是绝对的黑或白,大多数人会处在两个极端的某个地方。
除了认知风格,在接收信息的风格上也会存在偏好,例如视觉/听觉/运动知觉型的学习者。以及提出了人的多元智能,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动脑筋,但大多数人擅长其中一部分而不太精通其他部分,这些部分包括语言、逻辑-数学、身体-运动、人际的、内心的、音乐的、大自然的、空间的。
虽然每个人在认知风格,接收信息,多元智能上存在差异,但我们可以相信的一点是孩子智能上的差异是可以通过持久努力来改变的。他们和其他学生具有的潜力都一样,但差异在于他们所知道的,他们的动力,他们遇到困难的毅力以及对自己的看法不同。我们相信他们可以改变,但也承认他们确实落后很多,要想改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本期交流会时间恰逢期末阶段,考虑到参与老师们可能平日工作比较忙碌,心情较为烦累,两位领读老师打算做一场轻量级的交流会,不太多专注在解决问题,而是尝试把时间和空间空出来体验与感受,让生命与思想可以自然流动,期待参与老师在内心深处能感受到一抹绿色,一朵鲜花。同时也期待通过敞开的方式来和学习上“慢慢”的学生联结,重新理解“慢慢”并尝试发现新的共同成长路径。
交流会探讨:脑海中的慢慢
首先在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搜索一个叫慢慢的小朋友,(慢热型学习的学生、聚焦:学习不擅长的孩子)喜欢说什么?它的表情经常是怎么样的?它的口头禅是什么?他喜欢做什么动作?走近它的身边,静静看他一会,然后将他画在一张纸上
交流会探讨:慢慢的经历
我们刚刚想到的这样一个慢慢同学,他平时在学校和家庭中可能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交流会探讨:如果我是慢慢
如果我是慢慢,在刚刚场景中遭遇的事情会让我有怎么样的感受?在经过事件演绎,老师们亲身体验之后有了这些感受。
交流会探讨:鼓励花束
在感受到慢慢的心情后,我们都感到非常沮丧与低落,于是我们想要给予慢慢一些鼓励,分享了自己所感受过有力量的鼓励话语。
练习、观察与伙伴支持
第五次交流会
第九章的名字叫做“那么,教师呢?”
“教师,和其他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教师这项认知技能需要两方面的知识,第一类是事实性知识,即是学科本身内容的知识。第二类是教学方法的知识,即如何将学科知识得以教,学生有所学?
书中提到教师的练习有三方面,一是有意识的自我提升,自我管理,记教学日志。二是寻求反馈意见。可以观看点评自身的教学录像,可以找“搭档老师”寻求反馈,互相观课,评课,以及看其他老师的课堂或录像,最后用到班级里,跟踪从学生处寻求反馈,在不断的反馈与看见中打磨提升自身。三是为提高自身水平完成无直接联系的任务,花时间在非目标任务上,以提高完成目标任务的能力。
两位领读老师认为本周的阅读章节比较偏向教师的自我认识与情感,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学伙伴,观课,自观和他观来认识到自身的教学习惯。由此设计出观察练习的环节,大家在交流会开始设立了自身的观察目标。然后再共同探索“教师如何刻意练习”这个话题,探讨结束之后再来互相分享刚刚的观察结果。最后则是以线上媒介,形成彼此的教学搭档,互相倾诉与倾听教学上的难题。
交流会探讨:刻意练习
“教学,和其他任何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得以提高。”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让我们听听你最有感触的答案。
交流会探讨:表达与支持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进行观课、反馈与教学练习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请描述伙伴教师项目在实际教学语境实施中的困难,让我们一起头脑风暴解决的对策。
未尽的练习
针对教学练习,请每位老师写下一个自己想要突破和改变的方面,制定小目标;然后互相支持鼓励一下吧~
未完待续
通过共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第五至九章,我们一起探讨了练习的重要性,专家的思考模式,重新认识了学习的风格与人的智能,以及思考如何帮助慢热型的学生,作为教师又该如何练习,如何实习自我的成长。
而除了对书中的认知心理学原理知识有了更多学习以外,老师们之间的联结也在慢慢加深,如果说前段时间是从书到人,通过读书会,老师们彼此开始互相认识,那么现在就是由人达心,在交流会以及微信群的互动里,老师们彼此将心声徐徐道来。我们相信,读书会中神奇而美妙的联结正在深入到参与的老师心底。
同时,敬请期待最后一篇关于老师们的总结交流会与PEER教师支持伙伴对读书会全过程的总结与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