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EER空间的每一场活动背后,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有的活动是早有想法,却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有的是延续曾经,在等待自己日子来展示;有的是灵感爆发,干脆利索开始干;但不管哪一种活动,都倾注了每个人的期待、努力、和坚持。
作者丨刘灵宇
PEER空间项目部
在来到江华二中的第二个月,熟悉了PEER空间的运作之后,我就开始琢磨着“搞事情”了。
突如其来的灵感
“姐姐,我想让早播和PEER空间合作举办活动,让更多同学知道PEER和校园早播。”
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应道:“好呀!”随后脑袋飞速运转了一下,突然回忆起,疫情期间,困在家里的时,参加的一个线上读剧活动,觉得很有趣。而广播站是以声音来传达信息的,是不是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做一个影视戏剧配音活动呢?
从决定双方一起合作办活动,到迸发出活动灵感,真的非常突然。我和小J随即就组建了一个活动小组,成员包括PEER空间管理员,以及校园早播团队成员,和大家提了一下活动灵感,获得一致认同后,活动就正式开始进入策划筹备阶段了。
活动名字的诞生
向来不擅长想各种名字(活动名称、组名等等…)的我,陷入了冥思苦想而不得的困境中,其他同学想了一些名字大家也不太满意,场面几度陷入沉默的静止画面。
这时,小H突然灵机一动:“不如就叫‘帷幕之音’吧!我们这个活动是配音,听众也看不到选手的脸,就像是藏在幕布后面一样。”根据我对小H的观察,他平时的思维就非常的活跃,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学生,虽然有的时候看起来可能有些“不羁”,但是做起事情来非常认真。
“帷幕之音”这个名称顺利地全票通过,用活动小组成员们的话来说就是“瞬间感觉咱这个活动变得高大上了呢!”
团队碰撞
在活动小组刚开始讨论的时候,为了能让大家尽可能多地发散去思考,并且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并没有在讨论中介入太多。而是在一开始的时候,阐明了大方向和一些关键要点,鼓励大家去提出自己的想法。
小J自觉担当起了小组领导者的角色,和成员们共同讨论活动的具体方案和细节,而我会仔细去倾听大家的想法,并且观察讨论的过程,在跑偏的时候把大家及时拉回来,适当地提一些建议。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小J非常积极,想法很多,能力也很强,所以他会很热衷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此同时,我好几次观察到有几个成员欲言又止,话正要说出来的时候,就咽回去了。除此之外,我也会看到有成员在听小J说想法和方案的时候,露出疑惑的表情,似乎并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
第一次的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小J留下来跟我说:
“姐姐,我觉得刚才的讨论会,并没有达到我预期的那种效果,大家的想法和我的有偏差,而且我感觉他们并没有理解到我的意思。”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在刚才讨论的过程中主要是你在讲呢?”
“对,因为我有很多想法,我很想把我的想法都说出来。”
“有想法是件好事,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意见都值得我们去倾听。我有观察到好几次都有同学想表达,但是因为没法抓住说话的机会,所以最后欲言又止了。我们之后应该要注意一下倾听他人,给其他成员一个表达的机会,而这其实也是一个促进互相理解的过程。”
在接下来的几次讨论中,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之前欲言又止的成员们,都有机会并且也很乐意去表达,而且成员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思维很发散,想法很丰富的“智多星”,也有善于提出合理质疑,能发现漏洞的“黑帽子”……通过倾听与表达,活动小组从几个人组在一起的“乱炖”,进阶到能真正称之为“团队”。
优秀的活动小组
活动进行时
小插曲
活动决赛是分成两个场地(广播站和一个教室)进行,参赛选手在广播站利用广播进行配音,选拔出来的大众评审则需要集中在一个教室里收听广播并进行投票。
因此我们需要将活动小组进行两个场地的分工,一半在教室,另一半在广播站,而且在广播站的一定要确保有早播团队的成员,以熟悉设备的操作。
然而状况还是出现了。比赛刚开始,设备似乎出了些问题,迟迟没有声音,有声音之后也是忽大忽小,有的时候还会有杂音。播放PEER主题曲的时候本来是将其作为主持人开场白时的BGM的,结果后来变成只放歌曲没有人说话。后来听学生说广播站的设备出了点问题,在调试设备上花费了一些时间。
因为分隔两个场地,所以两边的工作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及时的联系。活动小组成员们的临场应变能力,还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在教室这边的同学及时与广播站取得了电话联系,也安抚了在现场焦急等待的大众评审。与此同时,在广播站负责设备的同学,充分发掘利用了其他可用的设备。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比赛总算是顺利开始进行了。
热情高涨的大众评审
一场声音盛宴
参加初赛的共有70位同学,经过选拔进入决赛的同学有12位,可谓是高手云集了。
决赛的赛制如下:第一轮是分组演绎,将12位选手分为6组,大众评审需要在每组两位选手中,选择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一位,票数最高者进入下一轮;第二轮是由第一轮胜出的6位选手,按照抽签顺序,进行个人剧目演绎,大众评审需要在各组选手竞演完毕后,投出自己认为表现最好的一位。最终6位选手,将按照票数高低依次排名。这个赛制其实也是活动小组集体,经过多次推倒重建之后的智慧结晶。
“帷幕之音”决赛第二轮
而对于剧目的选择,一开始我们是想着让大家,去配一些经典戏剧话剧的片段,但后来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同学们此前并没有怎么接触过,再加上这学期时间也比较紧,所以我们就把范围扩大到影视戏剧了,同学们也可以自主选择电视剧或电影片段。从题材来看,同学们选择的主要集中在动画电影、励志、校园暴力等等。
正在认真配音的参赛选手们
从现场的呈现效果来看,参赛的同学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把人物的性格、内心感受、情绪的前后变化用声音演绎得淋漓尽致。
比赛全程我都在大众评审现场,可以看到同学们都很认真投入地倾听每一位选手,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个同学配的是《滚蛋吧!肿瘤君》里面的一个经典片段,我看到,听众席有些同学眼眶湿润了,大家都非常安静地沉浸其中。
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们强烈的表达欲,每个人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声音,对情感也有着不同的拿捏方式。
与其说是一场比赛,倒不如说,是一场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且无比享受的声音盛宴。
比赛结束后大众评审有序地进行投票
回顾与反思
比赛结束的第二天中午,我召集了活动小组,对这次活动进行反思复盘,做得好的和不足之处,都需要提出来。
小组成员对优点的反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意和策划不错;充分发挥了随机应变能力,去解决设备问题;团队协作氛围好;参赛选手和大众评审的质量不错。当然,大家也提出了很多不足之处:场地没有提前沟通好;前期分工不够明确;没有制定应急预案等等。
成员们的不同声音。也引发了我对这次活动。以及对自我的反思。在听大家反思的时候,会发现一些自己可能从来没怎么留意的问题,比如协作的前期阶段,早播团队的参与度问题,这可以反映出我在前期的团队建设方面并没有做到位。我当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大家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会对整个活动产生影响的。
作为组织者,这次的活动筹办,以及和活动小组的协作,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往我可能很多时候,设想的都很美好,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去做一些事情,却在很多时候,会忽略了其他因素以及其他人的声音。
在和学生一起办活动的过程中,并不是挚行者在“领导”或者说“指挥”,而是共同协作,互相促进和成长,我也从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经验教训。
决赛选手与工作人员合影
不完美的完美
活动的所有收尾工作做完之后,我和小J瘫坐在沙发上。
小J问我:“姐姐,如果给这次的活动打分,你会打多少分啊?”
“7分吧,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你呢?”
“其实我想打10分诶!”
我觉得挺惊讶的,因为一开始,小J给我的感觉是他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很想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完美。所以我问他:“为什么会想打满分?”
“因为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没想到我们突然的一个想法,在短短两周内就真的实现了,而且我们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举办活动。早播团队也是第一次和PEER空间合作,我真的太开心了,以后一定要延续下去!”
这让我想起了“先完成,再完美”这句话。在学生日常时间安排,本就非常紧凑的大环境下。要组织这样的活动确实困难重重,也无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限制。学生需要抽出很多时间,去做这件事情,而他们都做到了,也收到了来自参赛者的积极的反馈。尽管会有不足之处,但这些都可以,作为下一次举办类似的活动时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7分,是我想留给自己更多反思改进的空间,而10分则是不完美中的完美,在我心目中,学生们都值得这10分。
其中一位参赛选手填写的活动反馈表(节选)
有一个参赛的学生,在反馈表中写道:“感谢这个活动,让我在学校有一次放开自己的机会。”
在日常和学生的接触中,我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很有想法也很有才能的,只是可能很少有表现的机会。让更多的声音被听见,让更大的可能性被发掘,这条路很长,但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