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初到现在,PEER教师社群第一期线上读书会进程已近尾声。参与者包括5位来自不同学校的社群教师、1位PEER教师支持项目部顾问。老师们投票选定了《正面管教》作为读书会共读书目。每周老师们共同阅读两章文本内容,打卡读书笔记,并定期参与线上分享与讨论。
一起来看看老师们的所思所想、所虑所得;对于“正面管教真的适用于所有场合吗?”“老师自我状态差时如何调整?”未竟的探讨,也期待您在文章底部留言互动。
作者丨李云琦
PEER教师支持项目部
PEER教师社群于2017年10月搭建,希望形成由教师主导的学习共同体,为教育创新同路人搭建一个互通有无及观点碰撞的交流平台。
PEER大使石艳平老师曾在教师社群里分享过她读到的“一名终身学习者需要做到的三件事”:“
“首先,你需要放眼长远,
学习那些对你有长期价值的知识。
其次,你需要发展自己的
知识管理能力和学习管理能力,
在碎片化的时代构建深入而系统的知识。
最后,你需要加入一个社群,
和认可的老师及志同道合的学习者们
共同成长。” ”
这半年来我们很多次被社群中老师们的对话而感动,无论是老师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学经历,还是真诚地提出疑问并尝试解答,或是对于某一文章进行观点碰撞,这些都让我们看到老师们在 “终身学习”道路上的精进。
与教师社群伙伴们一样,PEER坚信,阅读是终身学习者的必备习惯。社群中也常有老师互相推荐教育相关书籍,或询问书单推荐,这是线上读书会发起的最初原因。
读书会目的不仅仅想让参与者从阅读中有所得,也创设了与共读书友平等对话、深入探讨和增进彼此了解的机会。
每期我们将遴选3 本对一线教师有启发/参考/帮助的教育领域书籍,根据报名老师的兴趣与意愿分组进行小而美的精读会。
和有关书籍推荐的对话关键词
3月5日,春节方过,第一场PEER教师社群读书会正式开始。前期老师们的投票确定本次读书会阅读书籍《正面管教》,由5位社群老师与1位PEER教师支持顾问共同参与。为了保证讨论深度,每期线上读书会将持续6周。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
这本书告诉21世纪的父母和老师们: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漂流笔记
每位参与教师每周至少在读书群里发布两次读书笔记打卡,分享阅读思考或感受,或是联想到的生活经历。我们鼓励老师对漂流笔记互相回应。
胡老师曾几次在读书会群里提问并且 “都得到了大家的回应。讨论后感到大家提出的方法可以进入自己的心里,真正感觉到自己可以去尝试做到。自己的问题得到回应,而且似乎通过头脑风暴能解决困惑,很让人激动。”(胡老师原话)
冯老师也在漂流笔记中详细分享了自己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应用了正面管教的思考方式:
老师们也会结合具体教学问题在笔记中讨论,如何“使用正面管教的工具来重新分析问题”:
漂流笔记这个环节的设计初衷,是希望能借由打卡笔记来敦促教师持续阅读并产生更深度的交流,在对话与观点碰撞中形成联结。读书会从不要求一味赞成作者所说,我们鼓励参与教师结合自我的经历进行实践与反思。
“正面管教”是否真的适用于所有场合呢?
李老师是这么认为的:“在有些情况下,实在不知道如何和善而坚定,不管任何状况,都必须要和善吗?虽然我们是正面管教的读书群,我也很支持正面管教的理念,我还是不觉得这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方法。我们是要辩证地看正面管教,而不是奉之为模版去直接套用。”
主题分享及讨论
每周我们会邀请一位参与教师准备10-15分钟的线上分享,分享内容须与阅读的书籍相关,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或想法。讨论会将由领读人根据笔记打卡内容与从文本提炼出的核心问题与老师们一起探讨。
在个人分享环节,每位老师都有相对充分的整块时间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分享经验,一个很有趣的情况是:每次都有老师提出了引发集体共鸣的困惑,进而主导了讨论会的后续讨论,不妨来看看是哪些困惑?您又有什么样的见解呢?
第一周:胡老师分享
正面管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我们的中学教育中施行会碰到以下的几点问题:
1)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已经初具雏形,是否已经很难改变?
2)学生在校时间短,是否真正有效呢?
3)不同类型的老师与家长(严厉型、骄纵型、正面型)之间的交替反复,对学生是否会有什么负面影响?
4)国内老师常常要负责多个大班,是否有足够的精力进行正面管教?
第二周:李老师分享
疑问:老师也会有自身状态不好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调整呢?
老师们压力都很大,都有身体不适、精神不佳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老师很容易出现两种心态,一是容易发怒,另一种是容易自暴自弃,除了老师自身要调整以外,有什么方法可以和学生们合作,相互理解和支持?
第三周:谢老师分享
这本书中印象深刻的几个词:理解他人,理解情境,似乎是一直要表扬、鼓励孩子。但如果老师过多表扬,学生仿佛会觉得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不需要太多压力,尤其是成绩本来就很好的孩子?
疑问:对不同的孩子,是不是应该用不同的激励方式?有哪些不同的激励方法呢?
通过读书会的讨论交流,老师们更加有信心地实践着新的教学方法和尝试。
正如谢老师所说,参与这场读书会便是为了“学习提升自己,以在教育中更好地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