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恰逢六一儿童节,PEER毅恒挚友北京办公室迎来了特别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本期特邀嘉宾吴鸿清老师介绍他在甘肃甘谷县土桥小学的教学改革实验——探索与实践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缘由和过程,以及对伏羲班和中国基础教育之后发展的思考。
伏羲班的来龙去脉
伏羲班,在吴鸿清老师看来,已经属于过去式。
2006年9月,吴鸿清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土桥小学,招收了32名一年级学生组成了教学改革志愿班,因甘谷是伏羲的故里,故称“伏羲班”。六年的教学实验中,有学生随父母进城,也有学生转走离开,最后只有27个学生留下。
在最初,得到在甘谷办学的允许并不容易。即使可以进行办学实验,招收学生也是一件难事,吴鸿清身边的朋友都说没有人会来报名入学伏羲班。
在彻夜思索后,他决定开一个家长座谈会介绍伏羲班。在座谈会上,吴鸿清介绍了班级必修课和他的治学理念,因武术和书法深受当地人民推崇,再加上在伏羲班上学不收学费,参加座谈会的家长纷纷涌到台前咨询报名。
吴鸿清说,选择在甘谷创建伏羲班,就是想看看处在全国基本水平以下的地方进行教育改革能不能有结果。
甘谷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教育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为了节省毛笔墨汁,学生就用一根根笔做成大排笔,蘸水在水泥地上练字。班里不仅缺少教具教材,就连教师也十分紧缺。
后来,吴鸿清在一家小饭店“捞”到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书法老师。当时这位老师在饭店做服务员,吴鸿清问她是否愿意来到伏羲班帮着做饭,这位服务员答应了,并在之后成为了伏羲班的书法老师。
在疑问中走出道路
许多人对伏羲班的实践充满了质疑。但在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伏羲班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伏羲班教学有五个特点,吴老师将其总结为“五个很”:做的事情很简单,教学过程很轻快,教学成果很明显,学生家长很满意,教学条件很普通。
在教学改革实验中,伏羲班只做了一件事,便是课程教材和其他普通平行班不同。在课程开设上,伏羲班没有开设品德与科学,而是增开了书法和武术,普通班的英语课在三年级开始,伏羲班在六年级才有英语;在使用教材上,伏羲班的语文课主要学习《弟子规》《论语》等古代经典,而现行的语文教材则是学生们的课外自学读物。
对此,有人提出疑问,我们现在的老师能教古代经典吗?为什么只强调背诵而不求理解?
吴鸿清认为,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教学中看到,两千多年里,诵读便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存在着,现在也有科学证明,只读背诵不讲解可以开发大脑的记忆力。
他说,童蒙时期的孩子,最大的兴趣就是玩。秉承着“顺人性”的理念,伏羲班的学生在一二年级没有作业,三年级后单科作业的书写时间不超过20分钟,学习过程很轻快,让孩子有许多的时间尽情地玩耍。看到现在学校的孩子们考完试撕书扔书的行为,吴老师心痛地说,不用秦始皇焚书,现在的学生自己就痛恨教材把书扔掉。“所以宁可让孩子不学,将来还有学的机会,也不能让他学伤,以后再也不愿学习。”
一般人们认为,学校考试不考的就是没有用的,不必要学。因此有人提出疑问,学习书法、武术、经典的内容是学校考试不考的,这该怎么办?伏羲班学经典如何与现行教育接轨?
四年级以前,家长们很少担忧这些问题。但在四年级以后,家长开始担忧了,犹豫着要不要让孩子继续上伏羲班。
为了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也为了使教学实验能够继续进行,2010年,四年级的伏羲班学生参加了甘谷县新兴学区组织的语文和数学统一考试,伏羲班学生的成绩都超过普通班,这样的考试结果打消了家长们的疑问。
与此同时,吴鸿清在伏羲班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在自我提问和反思——如何去掉农村孩子身上的“土味儿”?
他让孩子们来到自己的住所吃饭,教他们学习基本礼仪。在学习“我吃好了,你们慢慢用,我先退席了”这句话时,最初有孩子会紧张地说成“我吃好了,你们先退席吧”,还有的孩子会面对着大树,一遍遍地练习。经过不断地学习和锻炼,学生们都变得举止文明,彬彬有礼,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此外,学习美术、书法、篆刻等内容,也让学生们在艺术素养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书法作品经常参赛获奖。
2011年十月,伏羲班的学生们画了罗汉写了寿字送给朱镕基总理祝寿,朱镕基高兴地给同学们回了信。同年,伏羲班六年级的20名孩子去到港澳,参加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交流活动,孩子们的种种表现都让大家赞叹不已。
在摸索中看到成果
吴鸿清老说,伏羲班的教学其实很简单也很普通,只不过是把中国古代教育的优秀经验运用了一点,用的还不够好。古代贵族的教育讲求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伏羲班只是捡起了一点,不算是古代教育。
但目前,伏羲班已看到了明显的教学成果,而正是因为存在不完善,伏羲班才会有很强的可复制性。2008年甘谷县开始招收第2个伏羲班,2011年第三个,每次都有十几个县城里的学生来到农村的伏羲班上学。在五年多的时间里,全国自发复制了300多个伏羲班。2018年,首届伏羲班学生迎来了高考,以比全县高出13%的二本上线率为伏羲班的教育改革实验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
对于伏羲班在社会上受到的关注,吴鸿清很是看得开。因为要有对比和检验,伏羲班现在不会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甚至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但他相信伏羲教育迟早会被认可。
循着追求去实践
回顾自己为什么要办伏羲班时,吴鸿清说自己从小是学雷锋长大的,青年时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以及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着很大的影响,自己常常会想怎样度过这一生才算有意义。
经历过从政和学术后,他感到自己都不适合这些,便思考着自己能做什么。1992年,他的孩子上小学后,吴老师开始接触小学教育。为了每天接送孩子,他成为一名宅男,经常在家研究小学基础教育,看到了读诵古代经典是怎么让基础教育成功的。直到2006年,终于有机会在甘谷开始自己的尝试。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课程和教材的“奶粉”问题。他想证明,我们的古代传统经典就是“有营养的文化母乳”,只要“奶粉”“有营养”,孩子“吃了”就能“长大”。
2013年后各地开始自由复制伏羲班,对此他采取“无为不治”的态度。他希望2025年之后可以打通出国留学的路,这样就可以反过来“治”。
吴鸿清笑着说,原先别人说自己复古,现在有人说自己崇洋。但他认为自己并不区分古今中外,只有好与不好。好的教育是对改善大脑有帮助的教育,他希望伏羲教育成为好的教育,因此把伏羲教育的使命和目标确定为培养各行业有理想和担当、可以建设社会与国家的英才。
吴鸿清说,创办伏羲班不是为了奉献社会,也不是为了别人办的,仅仅是循着自己的追求和志向,是为自己而办的,不想让自己的人生虚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讲到“三立”,即立德、立功、立言。吴鸿清希望自己也能如此,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立德。
“善”与“简”的处事态度
我们作为人,终生要处理的就一个问题,即个人和外界的关系。相比于儒家的“止于至善”,吴鸿清说他更喜欢老子的“上善若水”,他将此作为自己处理事物的基本准则,虽“处众人之所恶”,但“利万物而不争”。
最后,吴鸿清将诸葛亮《诫外甥书》中的一段话送给毅恒讲习堂的众位来宾以共勉——“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惠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场外分享环节
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靳大成教授也参与了本期毅恒讲习堂。靳大成老师在听了吴老师的分享后说,“像水能流动一样,智者也是行动的,吴老师在经历几个转折点后看清了自己的选择和道路,然后开始自己的尝试和实践,大道至简, 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但‘去做事’这个行动就很令人佩服。”
最后,伏羲班的小同学为大家表演了一套武术拳法,吴老师也对现场朋友们的提问进行了回答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