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生到挚愿者,再从挚愿者到挚行伴夏项目面试官,七年时光里, PEER伴随着王唯唯的成长,王唯唯也见证着PEER的发展。
2019年,他再一次报名挚愿者。是什么让王唯唯选择一次又一次回到PEER?是什么让他与PEER相伴,一路坚持?
【高中时代,初识PEER】
2012年暑假,是我第一次认识PEER,那一年我高一,即将升高二。还记得当时老师说,有来自海内外高校的大学生要来我们学校举办暑期夏令营,正好我在名单里,就这样很直接地参加了PEER的暑期夏令营。没有参加项目之前,我是个上课玩手机、和同学说话、不认真做作业、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好在是因为中考成绩还不错,被分到了当时高中的实验班,然后被选上参加PEER的项目。六七年过去了,当时经历的事情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但总有几个时刻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烙印。
(2012PEER暑期夏令营“全家福”)
至今还记得当时参与研讨课,主题为“有友谊的哲学”。挚愿者事先给我们发放准备好的材料,然后让大家在课前预先对材料进行阅读,上课时会针对材料进行讨论。第一节课我们讨论了我们理解的友谊是什么样的,交朋友最看重他人的什么特质等等。讨论过程中得出“通过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的结论,开始让我意识到,用辩证思维去看待事物是极其重要的。
再来说说社区探索。对当时的我们来说,这是全新的课程。探索实践开始之前,挚愿者会带着大家一起学习社区探索的理论方法,会带着我们讨论,自己身处的社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等到社区探索的主题确定之后,我们开始走访、发问卷、做调研。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临近社区探索的展示时间,但我们还没有决定社区探索的成果展现形式。我是个比较急躁又容易操心的人,看到这样的问题后,就决定组织大家一起,完成社区探索的最后一个环节。当时社区探索的主题是改进县城现有的公交路线,让更多的人能够出门就有公交可以搭乘。
最后的结果很是令人振奋——我们在反馈环节见到了当时的县长,县长看了我们的研究,对我们表示了肯定,同时引荐我们认识了当时的交通局局长。整个过程下来,我对社区探索的研究方法、如何针对议题进行调研、如何输出成果并进行反馈,都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项目结束后的第二年,交通局局长找到了我,除了表示当时我们做的改善公交路线图很有价值,也很明确地告诉我,在未来公交路线的改进规划上,会参考我们的建议。这种成就感不是纯粹依靠学习文化课知识就能得到的,走出课堂走入社区,进行实践探索,在培养我们个人能力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公民责任和公民意识有了更深的了解。
社区探索结束后,有挚愿者告诉我,其实我具备了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很好的带领大家合作,合理分配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将工作做完做好。这简单的一句话,可能对他们来说只是不经意地评价,但正是这句话,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在我步入大学后,这句话激励着我脚踏实地、努力进取,一步步走到了学生会主席的位置,甚至在我毕业后走上社会时,这句话对我都在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因此,在项目期间我收获最大的一点,便是挚愿者对学生的引导和肯定十分重要,这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受到他人关注的。在活动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亮点,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收到来自挚愿者的小礼物很开心·图中左4为王唯唯)
PEER的项目结束后,带着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我进入了高二。无论从学习的努力程度还是从学习的方法上来说,或多或少,我都有了一些提升和改变。认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还主动担任了学习委员。我很相信笨鸟先飞和勤能补拙,因此意识到自己不聪明便只有通过时间来弥补之前落下的内容,于是2点钟睡觉成为我的常态,到后来变成了“不熬夜学习第二天上课就会困”的神状态,就这样坚持了两年,通过不断努力,我的考试基本保持年级前三。我想,这是PEER带给我的动力吧。
【以挚愿者身份,重回PEER】
我想了想,其实很简单。在2012年暑期项目结束后,我和挚愿者们一直保持着交流和沟通。在与PEER的联系中我不断前进,并且随之发生着改变。我真实地看到了PEER是如何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慢慢地改变学生,并对其之后的发展产生影响,我希望这种改变不仅仅发生在我身上,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种正向的影响继续传递给更多的人,去影响与改变更多的人。
(2015PEER暑期项目“全家福”)
2015年的暑期项目,我和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或许因为之前是高中生的缘故,在与他们相处时,我更能理解他们的想法。但在理解之后还是有诸多无奈,这种无奈更多地是了解到他们的现状后自己却无能为力。PEER学生的多元化程度是我远远没有想到的,有父母进城打工的留守学生,有与父母关系不好的学生,也有家庭条件不错的学生……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的学生,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挚愿者只能用相对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分析现状,并尽力寻求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015年挚愿者们一起在城步南山大草原露营)
当时有一位挚友之家的学生,经常性地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要不要来参与项目。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找到他聊了聊,交流内容围绕他的兴趣爱好、家庭、学习等展开。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位同学很聪明,但复杂的家庭关系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我们讨论的议题,他很有想法,却不愿说出口。此时,“引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慢慢地,我跟他的聊天次数多了起来。夏令营期间,我经常和他一起讨论他感兴趣的话题;一天的课程结束之后,我也会去到他们的学生宿舍,和他聊点其他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和学生建立信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可能性,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曲折,但是当他反馈给我“通过最近的努力,他发现项目其实很有趣,觉得自己状态也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当下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
(2015PEER暑期项目 “四季豆”挚友之家)
2015年暑期项目结束之后,他语重心长地跟我说,希望等他考上大学之后,我还能回去看他,他很期待。但是事情往往没有想象的这么简单。我们走后,他一度辍学,离开学校,想要自己一个人去社会历练,他是这么想的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在此阶段,我的角色更像是陪伴者,他们告诉我他的想法,我也会适时地给他一些建议。这是我看到的一种无奈,我知道学习可能不是通往成功或者幸福的唯一途径,但是在十六、七岁这样的年龄就步入社会,对他来说,有些残忍。好在最后,他回到了学校,在意识到当下走入社会对他来说毫无意义后,他决定留级,重新来过,甚至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会告诉我他这一天都做了什么,有了哪些提高,这些倾诉让我感到很欣慰。整个过程,我有过无奈和失望,也因为他的“迷途知返”而欣喜,我选择一直陪伴着他。我想,倾听与陪伴,原本就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因为当时我的挚愿者哥哥姐姐也是这么陪伴与倾听我的,也因为他们,我想要变成更好的自己,在具有一定的能力之后,能更好的帮助“像曾经的我们一样的”他们。我想,这大概是我在2015年暑期项目中最大的收获。
(和学生们在学校操场欢脱的摆拍)
说到这里,其实想说明一点:引导他们、启发他们,和他们一起讨论如何正确地看待事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让他们更好地成长。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像是一起成长的朋友。
【成为面官,和申请者一起交流】
这几年面试的申请人,也有几十个了。有遇到“志同道合”的挚愿者时的欣喜,也有凌晨3点的跨国面试而感受到的疲惫,但始终感受到的,是幸福。面试的整个过程,无论是申请材料还是面试,我都很关注挚愿者是否具有同理心,是否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从项目本身考虑问题,是否能联系实际和面试官交流。挚愿者的能力是需要考察的一方面,但是如果挚愿者具有一定的同理心,便能够在项目中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更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探讨,而不是一开口就让学生感受到了距离。
我更喜欢把“对申请人的面试”理解为“和申请人交流”。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式、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PEER的认知都有所不同,在与申请者交流的过程中也是我学习和收获的过程。我们不能对每一个回答判断对错,但挚愿者对超长的申请材料(哈哈确实是挺长的)和面试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才是我们最看重的,也希望能从和申请人的交流过程中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从PEER始,一路相伴,行路至此,我看到了许多,思考了许多,也改变了许多。我觉得,教育不仅是狭隘意义上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朋辈关系中碰撞出的火花,驱使人不断前进。在2019年的面试工作中,申请材料有这么一道题,即如何区分素质教育与素养教育。通俗来说,素质教育能让人拥有谋生的基本能力,而素养教育才是真正让人成长并且得到更好发展的方式。在我看来,PEER更偏向于发展对参与项目学生的素养教育。
从教育欠发达地区学生的角度来看,处在14-18岁这个阶段的高中生,他们渴望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知,去了解不同的新奇事物,但同时他们也处在对自我认知较为迷茫的阶段,处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朋辈关系带来的教育能够更好的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并改变自己。这里的教育像是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能生根发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PEER影响了我,改变了我,直至现在工作上有不如意,但仍觉得再次PEER可能让我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悟,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在2015年暑期项目结束后,我和学生们还保持着联系,当我迷茫找不到方时,只要想到他们,就浑身充满能量,好像打了鸡血一般,在我失意的时候,只要做与PEER相关的事就会心情变好。是PEER的学生、挚愿者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所以PEER是我的福星,文艺一点说,PEER就像灯塔,能够在适时的时候引导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