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健,超新星,连续三个学期为PEER服务的县城中学提供辩论以及新闻评论课程支持。目前就读大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他,和目前多数县城学生一样都是00后。高中时,他便对辩论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此期间,他参加过校级辩论队,独立创建过辩论社,在市级高中生辩论赛中带队打败过全省最厉害的高中,也获得了全市最佳辩手。
王子健说:“我有这个意愿去成为超新星,是因为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收获……也许每个学期能够投入的时间不确定,但我非常希望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成为超新星】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子健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期待,一口气报名了学生会组织及三个感兴趣的社团。但在半个月之后,他便因为一些原因选择了暂时离开。
与此同时,也是在无意中,子健在关注的公众号上,看到了PEER超新星的招募贴。“在成为超新星之前,我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志愿活动,当时PEER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PEER志愿服务的内容、方式、对象,都是和我曾经见过的志愿服务都不一样,所以我选择去填写报名表,而后就有工作人员联系了我,就开始了后续的故事”。
【设立辩论与新闻评论课程】
| 设立辩论与新闻评论课程的初衷
(子健第二学期开设的辩论课课程表)
课程开设前,PEER工作人员会与在地挚行者沟通,根据县城高中的实际情况选择接受课程的PEER空间。而后,通过挚行者招募学生,再与招募到的学生协商上课时间。此外,子健也会通过挚行者的协助来了解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课程难易,给学生问题进行反馈。
谈到课程设置的初衷,子建说:“无论是辩论课还是新闻评论课,我都不是想教给大家一种技能,不是单纯让学生们学会辩论或者撰写新闻评论,而是在这过程中,我希望大家能够得到逻辑方面的提升。这种能力区别于技能,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成果的。目前我们在学校里接受到的教育是一种‘向善教育’,它会让我们更多发现人性向善的一面,那我希望在我们的课程中穿插一些人性的恶面或者相反面去思考,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不是希望激起大家的反叛基因,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多角度地去思考这个世界。”
(空间纪实)
子健谈到,最开始去设计课程的逻辑是时间逻辑。除了有关辩论或者新闻评论的知识点讲解,他会把最新发生的新闻也融合进去。除此之外,也会通过一些新闻实例带领大家去讨论一些有关公正、平等的经典话题。
“比如,我们在素媛案的讨论中,去探讨了有关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地位平等的话题,为何鲜有男性的相关新闻?为什么偏偏是女性处于弱势?为什么一个孩子被强奸之后,强奸犯是否应被公开相貌信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在了解到具体信息之后,同学们通过身份置换的方法将自己或者自己的兄弟姐妹带入了素媛的经历,他们都会有更加愤怒的情绪。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去思考,标志性事件的最终决议会给以后发生的相关事件以何种影响,它是否会产生一种新的价值理念”
子健谈到,“我希望大家去思考利弊的时候告诉我,他的权衡到底取决于哪一根杠杆,哪一个支点,而不是单单只有一个撬动地球的结论。”
(子健为空间同学们合影)
| 课程进行过程中的惊喜
“有一次我印象很深刻,是我在课上拿出了《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和学生们一起去讨论。其实我也想直接地去了解相比北上广深,教育资源较为贫瘠地区的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这篇文章的,但是当时听到学生们更多的反馈是,这块屏幕的好处。我很少能够听到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的主观意愿,然而在一个学期结课之后,有那么两三个同学,在给我的回执上写道类似‘我从来没有想过用那么多种方法去提升自己,也许我不一定要受困于地域的限制,现在的网络也让我有了向外延伸的可能性’这样的留言。”
·议题讨论:台湾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除此之外,“挚行者刘浏对课程话题的选择对我来说也很惊喜,”子健说道,“我在设计课程话题的时候,我考虑过关于同性恋的话题,但是我不太清楚,现在的城乡差异到底有多大?也许在大城市中,青年人之间能够比较开放讨论的话题,但面对县城高中的同学,我能否将这个话题合适地带入课堂?”
思考再三,子健还是保守地决定取消这个话题。但是没想到的是,当时江华二中的挚行者刘浏将’同性恋婚姻是否该合法化’这个话题,结合当时台湾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新闻,又拿到了课堂上,并且非常成功地带动了学生们的思考。“在学生们的讨论中,我看到了很多正面的思考,例如‘虽然我不是同性恋,但是我依旧捍卫你们爱人的权利’。这对我来说,震撼是很大的,因为我看到了县城高中生们对同性恋话题的思考是深入的。我也在猜想,或许大家的思维通过网络或者其他方面的弥补,也在慢慢缩小差距。”
| 课程进行过程中的困难
但子健依然说,“PEER的超新星计划在无法去到当地进行服务的志愿者和县城高中生之间搭建起了稳固的桥梁功能,提供给了外界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平台。比如,我现在依然和以前参与过我的课堂的学生保持联系,有时候,他们举办辩论赛或者组建辩论队的时候,也会来问问我有没有什么建议。”
(王子健和同学们参加爱奇艺活动)
【为何对辩论、公益产生兴趣】
| 从接受公益启蒙到主动参与公益
“在小学的时候,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当时学校组织捐款捐物,我把自己暂时用不上的衣服图书文具捐了出去。因为当时老师所传达给我的理念就是,公益是件好事,是光荣的。所以我认为我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了我对于公益最初的引导。”
到高中之后,子健也逐渐萌发出支教的想法,“但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又能做些什么呢?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对我来说是不现实的。”
在上了大学之后,身边人的影响也在慢慢显现。“我看到了我的师哥身体力行地对自己的家乡做出来一些贡献,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也许我这样的小人物在大城市中间是不起眼的,但也许我到一个需要我的地方去,我可以成为一个闪光点。不仅是为他人带来一些价值,我也能感受到自己没有白活。”
“参与公益是件好事,但是目前为止做公益并不能带给我们更为实际的利益。然而,因为每个人对于公益的认知不同,所以也会带给自己不同的考量、不同的选择。于我而言,公益其实是能够带给我利益的。这个利益就是,我去认识了公益、认识了县城学生、认识了志愿者,我在这个过程中开拓了眼界,也更加认识了自己。”
“所以,我想做什么事情我就先去做,做好了就继续做,这也是我一个学期接着一个学期开设课程的原因所在。我觉得‘我想做,我能做,所以我去做了。’”
| 对辩论从偶遇到热爱
高一的时候,由市教育局举办了全市高中生辩论大赛。子健所在的学校接收到 这个消息之后,先举办了一个校级的辩论赛进行初选。当时无意中知道消息的 子健,主动在班里问了有没有人想要组队。在这个过程中,子健得到了来自同 学、老师的支持。他说,“当时我的班主任甚至会拿出一节语文课或者班会课让我们进行练习,观赛的同学们也会给我们提意见。所以,从我决定开始做辩论这件小小的事情开始,似乎来自自己和他人的力量随着进 程在无限被放大。就像是你想做一件事情,连老天爷都在帮你。”
于是,子健从最先对辩论陌生的状态,通过不断学习,成功闯入了学校的决赛,进入了校级辩论队,甚至代表学校取得了市级辩论赛一等奖,最后回到了学校创办了辩论社。
“通过辩论,在高中我收获了作为艺术生的闪光点,找到了认同感。我觉得辩论让我从一个卑微的艺术生,变成了被他人正视的学生。”
而谈及“为何形容自己为卑微的艺术生?”时,子健说,“我感到卑微的并不是我是一个艺术生,而是在那个环境中,学习成绩成了彼此间唯一的衡量标准,大家并不是看不起艺术生,而是看不起艺术生的成绩低。在一些人奉行的唯分数论中,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泯灭了,大家过的都是千万人走过的相同的河,而分数是唯一的独木桥。”
【来自学生与挚行者的评价】 在与挚行者刘浏谈讨论课程时,她说道,“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做素媛案的那一期。为什么我觉得那期比较好,是学生有主动去查更多的资料。也因为素媛案是他们以前没有关注过的,所以更感兴趣。比如在素媛这一期,一开始学生们会不太理解,为什么性侵这个事情会对受害者造成的伤害那么大?但是了解到案件的真实情况之后,在讨论了之后,他们对性侵这件事情带给受害者的伤害就真的能够体会到。” 除此之外,这学期在上新闻评论课的学生也提到,“在新闻评论课上,大家在一起学习的氛围挺好的,那和班里的氛围不一样,因为班里氛围比较严肃,是不允许讨论的。在这边有很多和高中生活贴近的话题去讨论,感觉还是挺放松的。”
如果你也想像王子健一样为公益教育出一份力 一起来成为最亮的那颗星吧~~ 或是成为长期志愿者 在地服务一学期或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