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公益行业不是巧合。
我是王萃,现在是一位全职妈妈,也是PEER兼职筹款专员。以一个志愿者的角色走进公益,已经过去9年了。志愿者、实习生、项目管理及社区中心运营岗、传播及筹款岗……除了职责内容所带来的实际的可操作性经验外,9年间看到心中的那一小股信念,在同行的人的共同努力下,似乎在朝着成为现实的路上走着。曾被很多人问起“你为什么会选择这一行?”,一直是同一个回答“这一行里在做的事情让我拥有价值感和满足感”,而现在,可能还要再加一句“这个圈子里始终有人坚定而缓慢地推动社会朝向更好的方向走去时,伙伴们让我充满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初识公益:从志愿者到全职公益人】
我大概在2010年和公益行业结缘,在一个关于流动儿童课外素质教育的公益项目中担任短期志愿者。当时我们会去城边村的社区里给孩子们做课后辅导的老师,频率是每周一次,持续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
其实在参加志愿活动前,我是不太会参加校内活动的那种人。我个人会有一种偏见,会想那个活动会不会浪费时间,或者是考虑到时间付出很多,但其实收获并不是特别的大。然而当我真的去参加志愿活动的时候,我就会发现,你的一点点付出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和生命,好像你自己的价值感也被激发出来,体现出来了。同时我也意识到:既然自己可以去影响到别人,那是不是我自身需要变得更好一些?因此,公益志愿活动让我找到了一些进步的理由,比如说我会主动找到一些沟通类和教育类的书籍来学习,提升自己。
在那次志愿活动之后,我就申请了在这个机构实习一年。实习之后,大概在2012年3月,我就去面试了一份公益行业的全职工作,毕业之后在公益行业做了一个全职的公益人。
成为全职公益人后,我一开始是做项目工作的,都是在城边村的社区活动中心里做流动儿童和家庭教育类项目服务。直到2015年,我才调到筹款的职位上。
做了筹款工作后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它和项目工作非常不一样,我一开始也很不适应。因为项目工作中,我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付出给受益人所带来的变化,项目的成果可以快速反馈给我。而筹款工作前期需要跟进潜在的资方或已经在合作的资方沟通,再到提交项目书,最后到这笔款项申请下来的时候,可能已经过了半年或是一年,得到反馈会是一个特别长的过程。所以一开始做筹款工作时,会觉得没有项目工作那样令我有满足感,没有那么有激情。
在完整跟进了筹款项目并逐渐适应筹款工作的节奏后,我开始站在机构整体发展的角度上去看待关于财务的工作,关于赠款的使用和管理。在筹款战略上,我需要考虑到项目的设置、项目的打包分类,去思考怎样才有利于筹款……所以筹款给了我一个全新的、宏观的视角,让我从机构整体战略的角度考虑项目发展。
有时候筹款的模式也会很复杂,在我刚开始接手筹款工作的一个月后,我被抽调到央视的节目组,参与一档歌舞竞赛类的节目。节目组希望通过明星背书和才艺竞赛的形式,来帮助公益机构筹款。在加入节目组的六个月中,我真实地体会了艺人的“艰苦”生活,我们经常需要在深夜录影,明星们更是连轴转。对于筹款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创新但间接的方式,参加比赛的艺术院校学生对公益没有太多理解,节目过程中也没法关注到公益行业的运作模式。在私下的接触和交流中,每支队伍里的公益人尽可能传达了他们在关注的领域和进行的实践,但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我觉得2017年是一个分水岭。2017年之前我觉得相对来说经济大环境比较好,慈善法当时也没有出台,所以外国的基金会还是有一些机会的。但是2017年以来,虽然慈善项目本身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资助总额呈下降趋势。由于慈善法以及对于境外NGO的管理法的出台,包括这两年间经济增长的放缓,筹款变得相对艰难一些。
有的时候,我跟进了半年的潜在资方,最后并没有成功,这会让我比较失落。但是后来做筹款的时间久了,就发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大部分时候,你找了很多的潜在资方,但其中能和我们匹配项目内容的资方却很少。可能前面谈的都很好,概念书也提交了,申请书也提交了,最后赠款却没有下来,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心理落差。
另外我觉得比较困难的是怎样去把项目包装成一个适合传播的产品,尤其是在网络筹款流行以后,项目传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我记得在2015年,是腾讯99公益日的第一年,当时大家还不太了解这个平台是怎么样的一个玩法,包括当时还有像京东之类的其他平台也在做网筹平台。现在网络筹款越来越规范,目前一共有十一家公益网络筹款平台。
在这种大环境和慈善法的影响下,传统筹款会弱下来,网络筹款地位上升。所以很多机构开始重视做月捐,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忠实粉丝的一个过程。
不管大环境怎么变,我接触的两家机构是在真真正正、踏踏实实地做事情的。虽然过程和步调非常缓慢,看到成果的速度也很缓慢。但是从这些机构可以看到,他们在往前推进他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的解决,这是让我感到安心的一点。
从事公益行业以来,我能看到有人真的因为公益行业这些人所做的事情而产生变化。比如我有朋友在运营女性妈妈赋能的公益机构,我可以明显地看到参与的妈妈们的变化:一个以前只能在家里带带孩子,特别丧的妈妈,现在变成一个特别自信的家庭主导者。她的家庭也会受到这种积极情感的影响,整个家庭氛围也变得积极向上。如果说家庭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小单位,那么家庭好了也会带动社会变得更好。
我在前机构结识了自己的先生,他目前也供职于另一家公益机构。由于我们所在的机构都是教育方向的公益组织,我们的观点和理念有一定的趋同性。工作中我们会学习到儿童教育的方法,同事之间的协作共学的方式也会被用到家庭生活中。因为孩子还小,我一段时间全职在家带他,目前也是兼职在PEER负责筹款。相对身边的家长来说,我们少了很多焦虑的情绪,多花了一些陪伴的时间,我觉得这也是公益从业经历带给我的淡定从容。我们坚持自己带孩子,并且每天给他高质量的陪伴。长期接触PBL的课程,我们会把日常的场景变成项目式学习的场景,和他一起做家务,小朋友也慢慢在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陪伴他玩耍的时候,我们会回到孩子的状态,和他一起疯一起笑,我们相信教育可以在这些即兴发生的场景中产生。
而且我接触到的两个团队的成员真的都是特别会自我学习的高自我效能型人才。大家不仅有热忱、有能力,并且非常认真地在工作。我认为公益机构提供的,能让人成长的机会并不少。如果你想在一个行业做成功、做深的话,其实还是有很多学习机会的。还有一点是,当你进入公益行业时,你对人性、心理和教育方面会有更多的思考。比如说我在和孩子的沟通、对孩子的期待这些方面,会比非公益行业的人更多一些视角,多一些可咨询的资源,而且自我反思会比较多。
【“今年的99公益日,听说大家都在夸奖我?”】
今年的99公益日,PEER 收到了3326份爱心,善款总汇261335.72,其中获配捐22591.52元。活动期间,73位爱心大使参与了传播与筹款。特别地,在学校里,6个PEER 空间的学生和老师支持了“县镇学生的PEER空间”,共筹得7196.8元。
我认为功劳其实在于PEER的社群基础很好,往年只是因为没有一个专门的人去统筹。我只是把这件事统筹起来,做了一定的规划和日程,带着大家往前走。
其实筹款上我自己没有筹到很多,都是社群大家每个人筹一点,最后聚成了我们的目标金额。在活动之前,我分析了社群成员的构成和大家的参与意愿,然后去做了重点动员,这之中我们的工作人员帮了很大的忙。当把社群成员拉进来后,就需要跟他们说明要做什么样的工作,以及我们的工作步骤。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实习生李奕哲同学,她真的帮了我很多忙,很多文字材料都是奕哲帮我调整的。
最后我们形成了一个具体到步骤的文档,告诉被动员的社群成员每一步做什么,甚至给到大家一些筹款的小锦囊之类的。
筹款活动期间,每天晚上我们都有做分享,PEER社群的气氛真得很好,大家一起回忆在PEER的故事,分享筹款技巧,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也让我们的社群联系更加紧密了。
为什么会有这么优秀的年轻人!我来到PEER之后发现,虽然我有经验,但是很多理念和技术性的工作上,这些年轻人给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跟我以往对于九零后的印象完全不一样。他们都是很踏实靠谱、有反思精神和自我觉察的年轻人。大家完全自我驱动,每天激情满满,而且拥有相对宽容和友好的一个工作氛围,让我觉得太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