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缩写为PBL)是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出发,引导学生回答一个复杂的问题,由此,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贴近生活经历和体验中的进行持续的探究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习得新知识与新技能并加以应用。(注)
注:Project-Based Learning. Joseph S. Krajcik and Phyllis C. Blumenfeld. In: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2006). R. Keith. Sawyer (ed).
图1.高老师带学生在户外研读剧本
长沙县第七中学教改班的英语老师高艳艳希望打破传统课堂僵化的氛围和改变单向教学方式。在2017年9月开学后高一上学期的英语课堂,她围绕第二单元的主题“成长的烦恼”结合项目式学习做了一次尝试,同学们最终的成果展示是英语话剧汇演。
1.在项目式学习开展前的准备
在这期项目式学习中,PEER教师支持项目部伙伴首先和高老师一起选定了教材知识内容并进行了对驱动性问题的头脑风暴,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环。
高老师初步确定了驱动性问题:
青春期的我们为何常常和父母产生矛盾?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多大的自由?
她最初的设想是,学生为了尝试回答驱动性问题,需要去寻找相关的音频影视材料,再用趣配音的形式把他们成长的烦恼动态呈现。
2.出乎意料的戏剧课
令高老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某节英语课上,她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参加的一个乡村教师戏剧工作坊的照片后,竟激发了同学们对于戏剧的极大兴趣和热情。
无独有偶,学校所用教材的第二单元介绍页正好有四幅展示成长烦恼的图片。高老师尝试让同学们在课堂中一个小组合作先将故事写下来,另一小组朗读范文,发现在短短八分钟每两组合作完成效果非常好,更意外的是还有三个小组主动提出要演情景剧,虽然展示环节同学的英文表达并不熟练,但是他们在讲台上表达时都非常投入。
课后,高老师就在思考:
既然学生对于戏剧表演这么感兴趣,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次PBL原定的成果反馈(趣配音)改成一次戏剧公演呢?
图2. 课本中的家庭短剧(节选自 英语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牛津高中英语》第21页,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老师意识到先前提出的驱动性问题不够吸引学生兴趣,并且难以在真实场景下应用与创造。于是,高老师修改了驱动性问题,更加符合学生对于这次项目的期待,也便于同学们准备成果展示:
你在家庭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成长的烦恼?怎么解决?
驱动性问题(Driving question)是项目式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根据项目具体开展过程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驱动型问题作出灵活调整,有助于打开局面,调动同学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那么,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有那些特点呢?
- 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 对学生有挑战性,不能简单回复或轻易被解决
- 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 问题解决有具体的应用和创造
图3. 同学们为最终演出设计的宣传海报
3. 成果展示之后的收获
由于学生之前对戏剧表演的了解并不全面,PEER教育创新挚行者朱浩基于高老师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戏剧表演指导。为教师和学生赋能是PEER的核心目标之一。
高老师坦言,这次项目式学习让她收获很大:整个项目式学习从戏剧公演的策划,到最后的演出,基本上全程都是学生在主导,兴趣被调动后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老师的好几倍。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老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引导者参与,真正推动学生进行自发探索与成长的是驱动性问题,是他们对于戏剧表演的兴趣和热爱,是他们对于提高英语能力的渴望。
图4. 颁奖仪式, 所有的奖品都是同学们自己准备的~
4. 对团队合作的思考
“我明白了,小组组内应该要有强大的团结精神。如果一个小组不团结,那么个人再优秀也发挥不出最大的作用。”
高老师也在PEER教师社群中发起了对大班制分小组的课堂合作学习进一步探讨。
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组内合作效率,使组员对于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更高,不仅是项目式学习中的常见难题,在日常教学中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