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悲喜人生
简介
带领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经典喜剧《第十二夜》和悲剧《哈姆雷特》,认识戏剧文体,初步掌握阅读戏剧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去体验戏剧的独特魅力。
第几节课 |
计划 |
实际 |
1 |
《第十二夜》故事情节 |
《第十二夜》故事情节+戏剧人物 |
2 |
戏剧人物理论 |
戏剧人物理论 |
3 |
《第十二夜》故事情节 |
戏剧语言理论 |
4 |
戏剧语言理论 |
戏剧语言理论+戏剧场面理论 |
5 |
《哈姆雷特》故事情节 |
戏剧情节理论 |
6 |
戏剧情节理论、戏剧冲突理论 |
戏剧情节+《哈姆雷特》故事情节 |
7 |
《哈姆雷特》故事情节+悲喜剧理论 |
《哈姆雷特》故事情节 |
结课报告
日期 | X年X月X日 | 填写挚愿者 | XX | |||
总体完成情况 | ||||||
教学目标 |
学生了解阅读戏剧的基本方法,了解基本戏剧理论,增强了文本解读能力和文字想象力,在感受经典戏剧人物塑造层面有初步体验,但未深入。 | |||||
课程内容 |
完成:戏剧理论(戏剧人物、戏剧语言、戏剧情节、戏剧冲突),《第十二夜》《哈姆雷特》故事情节 未完成:悲喜剧的定义与对比、《第十二夜》的第二条主线、哈姆雷特人物性格的深入挖掘 |
|||||
课堂作业/Project |
阅读作业:《第十二夜》完成情况较好,《哈姆雷特》完成情况欠佳。 课堂活动作业:完成较好。包括:分角色朗读、whole group monologue,人物对白竞猜、舞台说明撰写、采访等。(详见各节课课堂进程) |
|||||
拓展成果 | 无 | |||||
学生表现 | ||||||
课堂表现
|
除中期报告中的情况继续延续之外,学生在5、6、7节课中出现课堂纪律松散的问题,回答问题出现搪塞与含糊的情况。 | |||||
作业表现 | 阅读作业完成情况两级分化,女生优于男生。男生在阅读作业上的松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堂进度减慢。 | |||||
进步与不足 | 对戏剧理论的接受速度更快,更愿意与老师一起思考获得答案的过程,更大胆表达自己意见;课堂纪律出现松散迹象。 | |||||
教学方法总结 | ||||||
达到目标的教学方法
|
阐述实例,达到目标的原因分析 “启发式精读”(或称围坐式阅读):第六课中对《哈姆雷特》进行文本分析,老师与同学围坐一圈,通过物理距离上的接近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并且便于眼神交流与实时反馈。老师一方面控制阅读的节点和节奏以精细地梳理情节,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潜藏在文字内容下的情感节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并进一步激发其他想象。 原因分析:1.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第一次在课堂上进行情节梳理,因此较有新鲜感。2.课间休息后进行,学生不会出现精力过剩的现象,沉得住心。3.老师节奏的把握与问题的设置要准备充足,对提出的问题要确保能够给出可信服的权威答案。4.老师近坐的威慑力降低学生开小差的可能性。 |
|||||
未达到目标的教学方法 |
阐述实例,未达到目标的原因分析,改进的方式 戏剧情节的理论体系:在5、6节课中,花费了大量时间介绍戏剧情节的理论体系:一开始以《仙剑奇侠传》为实例,引出情节理论(中心情节、并列情节、主体情节链、从属情节链、情节结、情节点等),有一定效果,但是理论的复杂程度仍让同学有所畏惧。下半节课通过分组表演单一情节的方式落实接受情况,因为课堂纪律的原因占用大量时间,原本安排的《哈姆雷特》文本分析未进行。第六节课中又以检查作业的形式将情节理论应用于玄幻小说的分析中。 未达到目标的原因:如课后反思中所说,这部分的教学过于注重理论本身,即用不同的实例反复强调情节体系。而在教学目标中,戏剧理论的理解是服务于戏剧文本的理解,因此这部分出现了偏离教学目标的情况,不仅没有完全实现用情节理论分析《哈姆雷特》的功效,而且占用了文本分析的时间。 改进方式:简要介绍理论,淡化体系本身,用较多时间将其用于分析故事结构。 |
|||||
新发现的教学方法
|
阐述实例,如何发现新的教学方法 无 |
|||||
作业分析 | ||||||
优秀作业点评 |
见附录 | |||||
不尽如人意的作业点评 |
||||||
作业方法总结 | 达到效果的作业模式 |
分析作业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作业量是否合适 不布置书面作业,希望同学花更多时间阅读文本。实际情况是,作业完成情况依赖于学生的自觉程度与学习态度,越往后越出现两极分化,造成教学进度不好协调。 |
||||
未收到成效的作业模式 | 作业量较少,需要改进 | |||||
总结最优作业结构 | 还是应该布置书面作业,强化学生的课堂收获。在第一章中提出的作业模式现在想来还是可取的,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总结一节课认为重要的知识。这样可以明确获得学生反馈。 | |||||
总结/建议 | ||||||
总结见单独的课程总结。 对阅读手册的修改和补充意见: 希望表格能够更加美观一点,在格式上标题项的加粗和横向、纵向的居中是可以马上修改的地方。 内容设置方面,我觉得每节课中的“预期困难和解决情况”很好,但我之前没有填写,因为备课量太大,设计课堂步骤就已经花费很多时间。建议之后加重强调,以免遗漏。 此外,第一章中的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为什么在每天的教学目标中只有知识、技能而没有价值观?(还是我文档显示的问题。。) 对学生特殊性以及对策的分析: 1.男女生之间的关系:我们班的同学属于比较“成熟”的类型,男女生之间十分敏感,一开始明显有隔阂,之后又演化为嬉戏打闹。因此在课堂活动中一方面要规避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课堂活动中尽量避免自愿组合,而是老师用尽量随机的方式分组(手机号QQ号奇偶数)。 2.提高课堂内容趣味性:我们班的大多学生不是惯常的“乖学生”,即十分配合老师;如果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会明显分心、趴在桌上或者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像其他班的学生至少会跟着老师走。因此调动他们的兴趣就十分关键,提高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也成为备课的重要部分。 对自己在第一章中预测和预估的准确程度分析,预期与现实不符的部分尤其重要 不符:预测中担心学生在应试教育氛围下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因为害羞等性格因素有所保留。实际情况是学生比较愿意袒露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也许因为我们是哥哥姐姐;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创造力较强。不过也可能是由于所讨论问题跟亲情、爱情等主题相关,他们阅读的一些网络小说多少有涉及,给予了他们理解的基础。 相符:学生对于经典戏剧中较为复杂的人物情感,由于人生阅历的原因,在课堂上未体察至较为深入的程度。 课程具体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