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长沙县七中致远四班悦读系列之《目送》教案设计,设计者为致远四班班主任陈灿老师、PEER挚行者郑海萌。
整体教学目标
读一本书,认识一个人,打开一扇窗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读懂书本部分篇章、段落、句子的含义,推动对全书的深入阅读,以至于对作家其他作品的阅读兴趣。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知这本书,品味富含深情和哲理的语言,感悟亲情。
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并成果分享。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前准备
要求学生提前两周购买或借阅《目送》,通读全书,课前一个五人小组至少有三本书。
课前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阅读进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所描写的父亲的背影吗? “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饱含父爱的背影把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打动了无数读者。这节课,我们阅读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目送》,来感受背影背后那双深情注视的目光。
(由学生深度学习过的语文课内情感类似的文章导入)
二、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4分钟)
邀请1-2位读得较深入的学生分享一下自我收获,给予赞美。
(让学生们明确知道我们对于事前阅读的重视,以及由同龄阶段的感受启发其余学生)
三、作家生平(5分钟)
介绍作者龙应台及生平,重点推荐她的作品《孩子,你慢慢走》,《野火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四、经典导读一(15分钟)
1、课堂速读《目送》这一篇文章。
问题设置:本篇写了哪几个“目送”的场景?请简要概括。
2、第9段、16段我慢慢地……不必追。耐人寻味,并且文字完全相同,你们觉得这两段真得完全一样吗?谈谈你的感受。
3、小组讨论:儿子对母亲态度的变化和儿子渐行渐远体现在哪里,作为母亲的“我”是什么感受?
五、经典导读二(10分钟)
1、情境教学:听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
2、问题设置
体会蔡琴的那句:“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不重要。”
谈谈对文章结尾“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的理解”。
你所理解的山路到底指的什么?
六、师生互动(5分钟)
1、教师推荐《幸福》中的精彩段落: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体味幸福一直伴随生活中。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好段好句。
七、课堂总结(机动,约 5分钟)
对《目送》作品的风格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八、课后作业
1、学生写作《目送》读后感
2、有兴趣的同学购买龙应台的其他作品,阅读后在班级作好书分享。
教师反思
陈灿老师
“用一节课的教学去引导学生读一本书,确实有难度。本节课设计的最大亮点是对文本解读能抓住精华篇章,精华段落与句子,达到窥斑见豹的效果。课堂教学实施中基本做到了点面结合,要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多了解学情,以学生实际的阅读理解层面来确定引导的深浅度。多注意师生互动,切忌自说自话。”
郑海萌
“我在带阅读课《目送》的时候,感性解读文章,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对人生、对儿女、对亲人的生离死别和浓浓深情。其次,也紧扣关键词句,抓住重点词,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
“但是现在想来,本课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作为阅读鉴赏的引导课,教师的有效引导十分重要,但是我觉得是不是应该多给学生一些个性化的解读机会呢?从而更大范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我们阅读的目的。
“还有学生在字斟句酌地分析了文章内容之后,对“不必追”也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也分别说了自己的感悟,只等老师来一锤定音的时候到了,我却忘记总结就对这个环节跳过了,所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待提高。”
致远四班学生读后感
人,总要学会长大,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这节课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最后的那句对于父母的态度的话。我们对待父母不能让他们感觉我们越是长大对他们就越是冷漠,越是不理睬,这样不仅伤害了父母,也会对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别总是在缺钱的时候才想起父母,他们不是ATM取款机,他们的胸膛有温度,他们的心跳里有感情。
我不想让我的妈妈有种《目送》之中提到的“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的这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