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8日,PEER前往湖南中方一中和绥宁一中开展了关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微课的培训课程,河南本源人文公益基金会学术研发中心的王小杰老师应邀一同前往,并向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做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
微课作为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产物,正引发教育界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轮新讨论和新探索。而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应用研究,是今后较长时期内课堂教学变革的重头戏。
在中方PEER空间里,PEER秘书长刘泓向老师们阐释公开课、MOOC和微课的区别,并用空间电脑进行了操作和演示。之后,刘泓向老师们演示了怎样用一台普通的微单和一只录音笔就能实现微课的制作,还列举了一些制作中的小技巧,比如灯光的方向,如何避免单调感等等。
王小杰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在学习知识之外,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决定人们成功与否,有同学说,学习是为了赚钱,而最根本的东西,按古人的说法是为了成圣成贤。王老师解释,繁体的“聖”,上面一“耳”一“口”,下面一个“王”,即圣人一定是又能听又能言,但是是先听后言;“王”中有三个横,在卦里叫乾卦,三个横分别象征着“天”“地”“人”,一竖贯穿意味着通天达地。“賢”字上面是“臣”和“又”,“臣”是遵命,“又”则是执行,合在一起是执行力很强的贤臣,“贤”是专业人才,就是说“学习”就是在成为专业人才的同时也要成为“圣”,而“圣”是要比“贤”更重要的。
王老师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子,告诉大家一个人行为方式需要学习,要从小培养,如果小时候没有养成习惯,则需要长大后在行为中去反复强化。易经系辞里讲“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说的就是做人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对所有事保持尊敬,哪怕是你不同意的事;二是做所有事都给自己一个理由,一个底线。“敬”和“义”二字,要做到还是需要历练的。
王老师分享的第二个话题:我们要怎么学习。《论语》的开篇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繁体的“學”上面两个手,中间两个叉是”爻“字,古代士君子学习的技术就是占卜;中间是一个屋顶,再下面是一个“子”。孺子在学堂里学技术,获得能力,这就是“学”。但学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字:“習”,上面是一个“羽”,下面一个“白”,下面是鸟巢,上面是小鸟在习飞——有驾照不一定意味着会开车,司机反复练习才能掌握驾车技术,真正掌握后技术就与你融为一体了。王老师说:书本上的东西要反复实践融入到骨子里,今天你们吞下任何知识,要知道将来哪些是改变你生命的,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化为自己的东西。
最后王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白居易问禅师,修佛修禅最重要的是什么?禅师说:诸善皆行,诸恶莫做。白居易觉得太简单了,八岁小孩都知道。禅师回答:“八岁小儿皆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道理人们知道得太多,做到才是你自己的。
此次讲课时间非常有限,没有给老师现场提问的时间,也许很多老师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认真吸收课堂的内容和反馈,仅仅只是听了一个小时的讲座,对项目学习和微课的理解无法特别透彻。项目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过程,而微课是技术方面的事,并非一两日能学好,PEER之后也会及时跟进,继续给老师提供更多协助。
易克俭老师(右)和王小杰老师
活动结束后,城步一中教师、PEER空间大使易克俭老师这样说:
王老师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值得肯定,比如他讲的道德方面的传承,尤其是林森浩的例子,一个孩子学知识技能,从小到老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学,但是培养学生关爱的能力和情怀的机会,等学生走出校门就已经成型很难改变,如果一个老师能无私去关爱学生,学生也会受到感染,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这种文化就有认同感了。
还有就是王老师说的要“静下来”“要忘我”,比如上台发言紧张,这是心中的“我”很大,如果心中无我那就能放下了。我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就是跟学生在一起时忘记自己是老师,跟学生平等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
而关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绥宁的苗寨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希望以后王老师可以更多地关注这些内容,提供更多具体的案例。
关于PBL、微课和翻转课堂,对它的理解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可大可小,它的步骤和设计思维里的步骤非常相似。都是发现提出问题(体会定义)、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知识(创想)、制作(制造模型)、展示产品(试验)、反思评价。当天的课程针对性很强,从理论到实践的案例分享,有团队分工,后期的工作都安排了。
我打算做一个调查研究,在所带的两个班上花两节课做试验,一是像平常一样老师先讲学生有时间再学的方式上课,二是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然后对学生关于这两种方式做一个调查:两种模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论是怎样的方式,只要帮助学生理解,就是很好的方式。
关注&联系我们
官网:www.peerchina.org
联系邮箱:contact@47.104.132.85
新浪微博/豆瓣小组:PEER毅恒挚友
微信公众平台:peerchina
– 认识自己 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