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8502万人,远大于湖南省常住人口,依然是来自残联的数据,我国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但我们很少在学校见到他们,他们去哪儿了,他们的生活和就学状况是如何的?作为一个高中生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议题的发生
22年秋季学期,来自中方一中的友毅思行动小组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良好健康与福祉” ,针对残障议题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行动。这次行动并不像以往友毅思的项目是可持续生活的学习开始的,而是源于一次“行政任务”,学校有三个参加团中央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的名额,空间理事会的5位同学组成团队认领了一个。这5位同学已经参与过两个学期的友毅思行动,对可持续生活理念和社会意义都有比较深的理解,因此在选择提案主题的时候,他们的视角也更开阔,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现象,大家讨论了校园环境、学习压力、养老、残障、新农村等话题,也一起查找了不同话题对应的资料,最终选择了残障主题。
之所以最终选择了这个主题,一是因为小组成员简单查阅过资料后,发现对残障这一主题确实缺乏了解,小组成员对残障人士没有歧视,但依然有很多偏见,而且这些想法在社会上很普遍,这是个很值得被提出来,跟大家讨论的话题。二是小组成员都知道学校有残障同学,但是既不知道具体的数量也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大家几乎都没有残障朋友,这一群体既明显又透明,大家也想通过这次提案调研去真正地了解他们。
很有意思的是,提案是需要针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然而小组一开始只能定下了残障这个大方向,明确了调研对象是残障青少年,但并不能定下来提案要针对的问题是什么,因为大家真的对残障青少年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有问题。
校园内外的探访行动
确定了大主题后,小组并没有贪心地规划出整个行动,要求自已一定要做到最后一步——做出行动。因为大家现在只是从表象中生发了一些想象,比如残障人士面对着歧视和偏见,他们的生活很不方便,他们希望融入主流社会生活,他们更希望在普通学校上课而非特殊学校,他们找不到工作……然而这些想象只存在在一些报道或资料里,他们一定是真命题吗?所以小组成员带着这些想象和疑问,先从第一步——调研开始计划。
大家讨论后达成共识,觉得要了解残障人士的真实情况,需要以下信息:1、跟残障人士相关的官方数据;2、健全人士对残障人士和社会助残情况的了解和看法;3、残障人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这些信息中进行对比,我们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收集信息的计划:官方数据可以通过上网查找、拜访县残联了解,健全人士的态度和看法可以在学校进行大范围的问卷调查来收集,而残障人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去特殊学校拜访,跟那里的孩子做问卷以及访谈。除此之外还要实地看看学校和县城的无障碍设施的情况。
于是大家开始分头查资料、设计问卷、设计访谈问题、查看学校的无障碍设施。一周的时间里,大家就完成了资料查找、校内问卷收集、校内无障碍设施调查这几项内容,而且校内问卷刚好发到了一个有残障同学的班级,因此回收的数据比预想的更有分析价值。
接下来中方一中的挚行者马里千帮小组向学校申请了前往县残联调研的机会,在了解到小组的行动后,分管工作的田副校长非常重视,和校团委书记一起对接了县残联,县统战部的领导也对同学们的行动很感兴趣,跟着同学们一同前往拜访。同学们在残联了解到本地的残障人士数据和现状,知道原来人口不到30万是无法设立特殊学校的,县里的残障同学需要到怀化市上学,还了解到一个县残障相关的工作需要残联、教育局、住建局等多个部门配合。此行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因为去的时候太过紧张,同学们的访谈一开始并不顺利,问题问得没有重点,而且还忘了做自我介绍,拜访结束时县统战部的领导给同学们做了一个小复盘,从预约、拜访、离开各个环节介绍了一次拜访应该怎么做。同学们的行动越来越多的被看见和支持。
走访县残联
这次拜访给了大家很多信心,回到学校后大家又重新梳理了去特殊学校访谈要做的事情,比如要做好自我介绍,还重新列了问题清单,调整了问卷和访谈提纲。但是很不幸怀化突发了疫情,这次拜访未能成行。不能前往特殊学校,就意味着我们的调研缺了非常重要的残障人士视角,那调研的结果依然还是我们的片面想象。小组紧急调整了行动方式,决定转而给学校里的几位残障同学做访谈。
起初大家并没有选择直接访谈学校的几位同学而是选择拜访特殊学校,一是因为特殊学校能收集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再一个是顾忌到校内几位同学的情感,怕大家会尴尬或者受到伤害。所以在大家决定访谈校内几位残障同学之后,第一件事是做了一份真诚的邀请函,希望访谈能被接受。但因为时间等各种原因,访谈没有成功。小组又重新做了一份问卷,邀请这几位同学填写。
至此,小组终于收获了所有信息,也从信息中发现和印证了一些问题:虽然现在社会对于残障的认识在进步,但依然是同情大于正视,残障人士融入主流社会困难重重,甚至有些残障人士自己也不愿意融入。因此大家确定了《关于改善残障青少年就学环境的提案》这一题目。
接下来该撰写提案了,小组抽出一节晚自习凑在一起,先是确定了提案的框架,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讨论用什么数据、用什么话语,挚行者在旁边负责做记录,最后梳理成完整的句子。
撰写提案过程
提案完成,调研部分也就结束了。同学们又主动提出要在学校里做一次公众活动向大家科普残障相关的知识。于是大家设计了一次“完美体验”行动,进入空间的同学需要抽取一种残障身份,完成对应的体验,比如抽到听障身份的同学需要观看一段默片,复述出片中的内容;而抽到视障身份的同学需要在别人的协助下使用导盲杖在空间行走,并找到特定人员;还有抽到肢残身份的同学,需要在空间里穿越各种障碍。体验结束后,小组成员还邀请了大家写下自己的感受。
小组还购买了一本盲文书在空间内供大家阅读。另外大家还设计了其他几个活动:手语、盲文学习挑战,“助残五件小事”倡导,但是疫情封校的原因都没有来得及实施,可以说是这次行动最大的遗憾。
行动历程回看
虽然过程中的调研、访谈并不科学严谨,特别是来自残障人士一方的信息很少,并不是一份合格的能撑起报告的调研数据,如果没有疫情,也许大家能做的更好。但从过程来说,这次友毅思是一次非常完整的行动,大家从一些表象里生发疑问,带着疑问查阅资料、走访调研,通过将疑问和调研到的情况对比,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行动。过程中挚行者只是一个协助者,帮助把握节奏和查漏补缺,计划、分工、具体的行动,包括外出谈话,都是由同学自己完成的,大家也都尽可能地做到行动前充分讨论,行动后复盘优化,而且整个行动效率很高,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是非常值得令人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