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夏天,弘慧基金会与PEER合作,在湖南省的8个县域开展了为期12天的挚友夏令营。
刘欣彤作为挚友营的观察员,带着对一切不设限的接纳,前往湖南省桑植县,跟随一个营地,入驻一个挚友之家,与一些少年相遇,记录下了令她心头颤动的场景。
“县域”、“高中生”和“公益”对我来说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于它们是我的“来处”,有着诸多像基因一样的牵挂,而陌生又在于它们是在稳固的外壳下躁动不安、孕育着创变的领域。那么,可能性是如何发生的?一切都是未知。
——刘欣彤
戏剧之夜:现实中,我该怎么做?
戏剧之夜是一个晚场活动,选取的是巴西剧场大师奥古斯特·波瓦的被压迫者剧场模式,演员先对一段困境情境进行演绎,之后再重复一次。不同的是,在第二遍时观众可以随时拍手暂停戏剧,替换台上的一名角色,以行动改变剧情走向。
在拓展营期间,志愿者曾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劝阻一名强迫孩子读师范专科的家长、不支持夏令营的校长,那么,在营地里,高中生们又是如何看待可能发生的困境?
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学生们演绎了两出剧。第一出剧的剧情是,高三毕业的小明考上了一所并不太好的本科院校,但是爷爷生了重病,需要大量的钱,所以家人希望她放弃大学去打工。小演员们把人物演得入木三分:权力集中脾气大的爸爸、心疼女儿但又无可奈何的妈妈、疼爱妹妹但也认为外出打工挣钱更神气的哥哥,以及在一旁说三道四的姑姑……其中小明和妈妈的对话:“可是爸妈没用,爸妈供不起你,听话,咱去打工好吗?”让现场的观众忍不住眼圈泛红。
小明的故事戏剧节选
第二出剧是校园霸凌主题,新晋年级第一的女孩和朋友在路上被几位同学堵住进行羞辱、推打,为首的就是上一次的年级第一。过程中她的好朋友被迫撵走,有同学路过但不愿施以援手,有老师路过但没有深究……最终女主也没能脱离被霸凌的魔爪。
在第一出剧的第二遍演绎中,有的同学尝试替换老师,给小明交学费;有的同学尝试替换妈妈来劝说爸爸;最终这部剧以替换小明的哥哥,彩票中了大奖可以为小明交学费的同时替爷爷看病结束。
中彩票并不是现实问题的答案。在当晚的挚友之家复盘里,学生们对这部剧有着更深入的看法:
有同学认为,在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可能从小到大她的爸爸就是压抑她,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少给女主选择。女主在做出选择时结合了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很多人都会做出向现实低头这一选择。”
也有同学说,除非女主自己做出改变,否则这个结局很难改变:“希望女主可以脾气大一点,敢于向她的父母说明自己的想法。”“这个女生应该勇敢去追寻她的梦,因为她就算去打工,作为一个新手,她得到的钱也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她可以去到大学,以她优秀的成绩得到奖学金,也可能奖学金比她的工资还要更高,这样她的家庭也可能有反转。”
也有同学对剧中的父母表达了更多的体谅,“我也觉得那个父母挺可怜的,就是因为他们可能小时候也是受到这样的对待,所以说自己的观念也是这样。”“不要对里面的人物有比较大的偏见,如果觉得家里对你不够好,或者给不了你某些条件,那你就自己想办法,回报自己的家人。”
还有同学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大学里面有贷款,其实她可以自己负担的。其次也可以选择做一份小工,或者是做一份家教,来把借的助学贷款还上去。”
如果说在第一出戏剧中,学生们希望女主能够自强并想到一些解决办法,会在过程中理解父母的局限性,那么在第二出剧中,女主完全处于“失语”的状态。同学们在熟悉了“游戏规则”后,频频上台体验剧中“老大”、“小弟”、“老师”等角色,一些行为不仅无助于改变情节,甚至加深了主角的无力。仅有当上台替换女主的同学演绎了与主角完全不同的性格:态度强硬嚣张,甚至是在台上打滚,才使得施暴者无计可施,只能“认输”。志愿者孟月不禁提问,“你们为什么都喜欢扮演施暴者,而没有人愿意替换受暴者上台?”最终,这部剧由志愿者小艳上台扮演教师,调取监控录像而获得解决。
关于孟月的提问,也许一位同学在之后的分享中给出了一些回应:“我也不愿意去替换女主角色,因为她太柔弱了,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太软弱。”“尽管在小学和初中听过很多校园暴力的讲座,但是当我们真正面临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哪怕是在戏剧上,那一瞬间我的脑袋都是茫然的,因为我真的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才能帮助她,所以校园暴力如果口头上宣传其实真的解决不了问题。”
被压迫者剧场使得台上和台下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其重点并不在于短时间内找到解决办法,而是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以及共同破局的思考和行动。
展演结束后,我们感受到学生们还沉浸在剧情中,好似有好多话想要说,于是晚间复盘内容变成了戏剧的延续。后来一名女生告诉我,她是在那个晚上感觉到和挚友之家的关系更近了,因为“我听到了很多他们平时不会表达的话语和故事。”
共同体的规则:权利与实践来自何处?
本次参加挚友营的学生都是弘慧生(受弘慧基金会资助的学生),因此一个主线课程便是“弘慧社文化建设”,协助同学们搭建共同体,并能够在学期间继续开展弘慧社活动。“弘慧社文化建设”课程在今年是第一次开展,当它接触到学生时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令人期待。
学生们在营地期间会产生多个组织结构:“全员大会”是所有弘慧生组成的共同体,具有决策权;由全员大会选举投票产生的“干事处”则是执行机构,负责实施全员大会通过的提案,以及日常的活动组织;同时,学生们还被平均分为了6个小组,即6个“挚友之家”,这是学生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共同体;每个挚友之家又将产生2名代表,联合起来组成“家友会”,家友会负责将本挚友之家人员的想法和提案进行汇总,在家友会中提出,并形成解决方案,拿到全员大会上进行表决,通过即可交由干事处执行。
学生们对于投票和选举并不陌生,在初中班委选举时也大多采取这样的方式。那和在挚友营期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这个版块的培训师静静和阿若告诉我,他们的最低期待是同学们“会开会,会办活动”,进一步希望同学们认识到在团体做决定时,不是只遵从领导者的安排,每个人都有提出问题、发言、选举、表决的权利,“如果我不表达,没有人会代替我说出我的想法。”
同学通过体验无序发言和使用规则发言的差异、尝试制定挚友营期间的原则与提案、成立临时干事处等方式练习如何在会议上发言、提出提案、投票。关于规则,同学们学习得比较顺利,但是同时伴随着的是“太无聊了”、“没有参与感”的反馈,大家感到只是在机械地举手。
当被问及:老师规定“不许迟到”和由同学们提出“守时,按时报到”并拿到全员大会进行投票,有什么区别?老师安排班干部做什么事情,与“挚友之家提出问题、家友会确定话题和解决方案、并由干事处执行”,有什么区别?同学们若有所思……也许第一次他们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回答,但是在课程的进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学生们开始带着这样的视角慢慢地摸索着。
全员大会上,同学们举手投票
更为重要的是,权利不只是体验和意识,更是实践。在权利的主体性被唤醒和在框架内被赋予时,学生也需要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在具身化的实践中获得行使权利的智慧和能力。
家友会的职责是汇集并遴选待全员大会讨论的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场接受全员大会成员的询问,并进行投票,2/3人数通过即交由干事处执行。在经历了诸多波折后,同学们带着两个提案来到全员大会:
其一是同学们感觉早餐比较干,所以提出“早餐增加豆浆和面条”。这项“利民”提案很顺利地被高票通过。当第二天早晨看到食堂出现了一大桶的冲泡牛奶,大家都很惊喜,难道我们的弘慧社运行如此顺畅?
其实是志愿者提前问了学校老师这项提案是否有可行性,老师误以为要去帮忙解决,于是与食堂进行了沟通。食堂表示豆浆和面条比较困难,但可以先加一些冲泡牛奶。所以整个过程在弘慧社的执行机构干事处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迅速实现。
这虽然说不上是一次完整的实践,但却让一些同学在间接参与中感受到了改变的力量,“在建议被采纳,被实施的那一刻,有种奇异的感觉,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全员大会的作用,还不完全是个boring的过程。”同学在复盘小纸条上写到。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为没有豆浆而继续鸣不平,称之为“伤心豆浆”。
“胜利的果实”或者说是“伤心豆浆”的平替
相比于豆浆提案的顺利,第二条提案经历了艰难时刻。家友会收集到同学们提出的会场内经常会产生垃圾但是没有垃圾桶的问题,提出“在会场增设垃圾桶”。尽管志愿者提醒要把解决方案一并提出,但显然大家没有意识到面对全员的询问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垃圾桶放在什么地方?”
“上哪里找来垃圾桶?”
“垃圾由谁来倒?”
……
在现场同学的不断追问下,措手不及的家友会成员只得现场不断修改方案。甚至有同学提出,既然家友会为人民服务,那大垃圾桶应由家委会成员倒,并对这个方案发起了动议投票,最终因票数没有达到2/3而失败……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角色的同学切身感受着变化,一些同学在复盘小纸条上写:
“关于垃圾桶的放置和管理这个议题,我们家友会并没有提出合理的方案,带来诸多不便。所以作为家友会的一员,我做事前要多思考、多了解人民的意愿。”
“我们可以选举、讨论等,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群众力量大,我们不能拘束自己,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议事就是一个征求大众意见的活动。”
“十分正式、庄严,让我从抱着玩乐尝试的心态转变到重视、需要深思熟虑才能做出决定的心态,让我面对问题多角度去思考,也体会到了身份就是责任的象征。”
……
最终,在提出了5个方案并频频动议但没有通过后,同学们终于开始寻找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又或许是大家的兴奋与耐心开始减少,全员大会的同学们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家友会不断填补方案的空缺,最终通过了“在挚友之家教室设置一个大垃圾桶,在行政楼左右各放一个小垃圾桶。”这个也许并不完善,但经历过“共同努力”的方案。
后续是,志愿者找到了适合搬运的垃圾桶并告诉了学生,但垃圾桶一直放置在走廊无人问津,最终也没有被拿回教室使用。我们的营期接近尾声时,脏乱的挚友之家教室最终以组内志愿者安排值日生的形式进行打扫,而大会议室撑到了最后一天的大扫除统一清理。
教学是相互的。“弘慧社文化建设”既是一个组织形式,也是教育真实发生的场景。这个场景中参与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基于互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同学们只有在参与中才能获得对自身权利的实际感知以及改变的力量。同时,当志愿者和老师“代劳”解决问题时,是否某种程度上也使学生惯性地放弃了自己作为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当学生提出“全天使用手机”、“外出上社区探索课程时允许买零食”这样挑战志愿者和老师管理边界的提案,是否也考验了我们如何看待与接纳混乱、在何种程度上相信学生,以及引导共识的智慧?
社区探索:屏障开始溶解
对于在初中就参加过“弘慧乡村训练营”的同学们来说,起初他们认识到的挚友营与前者的最大区别是“可以出校门”,说的就是社区探索课程。走出校门、走向社区意味着什么尚且未知,但也许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学生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采访,“之前我不敢主动跟别人说话的,买个东西都等着别人问我要什么然后再开口。但是总要有人去问,于是我就做了那个采访的人,这让我感到胆子大了许多。”
也有同学在采访老爷爷时被周围的人打断,表示不要说太多“不好的事情”。同学纠结了一下说,“我挺赞同老爷爷的,我觉得他说得挺对,我们肯定就会记下来,在汇报的时候就会让更多人看到老年人的心声。”
看着他们从拘谨不敢向前、不知道手放在哪里,到蹲下来和聊天对象有越来越多眼神与表情共鸣,我感受到学校与社区之间一道本不该存在的屏障开始溶解,同学们开始动用自己全部的感官和思考去体会:
“当时选老年与健康主题是因为它是当今比较热的话题,听一听可能对以后高考写作有帮助,但是等我上完这些课以后,我决定回家要跟我妈妈好好聊一聊,然后更多地去陪伴奶奶,因为真的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到底谁先来临。”
“在我印象中觉得街头好像并没有什么需要公益的。”社区探索之职业生涯规划议题中有一个小组前往社工站了解社工职业,这对同学们来说也是第一次真实的接触,“但是当社工姐姐谈到那些走丢的儿童、精神病人还有流浪者的时候,我就是被打动了,好像这个时代真的没有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人真的不见了吗?他们被公益爱心保护起来了。”
听到高中生可以在暑假成为志愿者给小学生开夏令营,她们也拿出手机加入志愿者群。甚至有的同学梳理着这样的一家社工站是由什么样的人创办、如何维持与运营,让我这个公益行业从业者“欣慰”地看到了同学们的赤诚纯粹和深入的思考。
和志愿者们夜聊时,我们说起同学们浪漫的想象、深刻的提问,因此惊异和欣喜。惊异的原因与其说是“现在的小孩……”这样老气横秋的评价,不如说是想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独特,又如此的充满可能性。也许每个人都有如“开口期”一般珍贵的时光,那个时间段的少年好似懂了很多东西,同时又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疑问,有使不完的精力想创造点什么。很高兴能在这个时间段里遇见彼此。
尽管尚未开学,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紧张的预备高中课程的学习中。同学们似乎比我更明确高中是“做什么的”,会说“我想我以后都不会这么疯狂了。”但因为有挚友营,有我们在一起,更有开阔着、探索着、无限的潜能正在等待迸发的你们,这个夏天变成了“漫长的季节”,变得熠熠闪光。
战略资助方
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是由泰康保险集团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
泰康溢彩基金会以“关爱生命、造福民生”为宗旨,聚焦养老、公共卫生、助学、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公益事业,致力于支持生命大健康相关的公益项目,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帮助更多人享有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
战略合作方
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弘慧基金会”)正式成立于2008年,十余年来长期扎根于县域,坚持“以乡村孩子为中心”的原则,倡导乡村学校办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让乡村孩子在属于自己的环境中成长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精神的人。同时,弘慧基金会重视县域模式发展,通过感召和赋能,陪伴一批优秀的乡村校长和老师共同生长,从而提升本地教育生态的活力,推动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截止2022年9月,弘慧基金会累计公益支出超过1.27亿元,合作县域/区34个,项目合作学校389所。长期陪伴6040名乡村学子,陪伴和赋能乡村教师与校长9964人次。累计有超过27443人次志愿者参与弘慧公益,贡献了约65.79万小时志愿服务。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2年8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1所初高中累计逾148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10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7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