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0所中学设立了“PEER空间”,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校园里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和公共空间”。
“友毅思”项目鼓励同学们从发现自己身边的公共议题开始,在志愿者和导师的带领下,以微小的学期行动回应和解决校园与社区中的问题,并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发出公共倡议。
#1
化“访谈”为“聊天”
从确定研究与行动的目标后,我就带着学生开始设计访谈提纲。然而我发现同学们并不知道什么叫“访谈”、“访谈提纲”。因此我决定用最直接的“聊天”、“聊什么”,来让同学们理解。
经过一次次会议,我们决定从成长时间线聊起,包括童年时期、小学阶段、中学阶段、高中到现在,以此作为访谈主线。提纲如下:
访谈提纲
保密协约:我们将对内容做好匿名处理,对外保密,因收集资料的需要,需征求您的同意进行录音,转录文件我将全部进行匿名化处理,若今后有相关研究成果,我也将一并告知您,再次感谢您对本研究的支持和参与!
访谈者:
被访者:
访谈地点:
访谈开始时间:
访谈结束时间:
1.分享一下你的童年故事:小时候和谁一起生活、小时候比较开心的事情、比较不开心的事情。
2.小学在哪里读的、小学最快乐的记忆是什么、最痛苦的记忆是什么、有没有比较好的朋友、现在还联系吗?
3.初中在哪里读的、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带来好的影响/带来不好的影响?是否和老师、同学发生过冲突,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冲突是哪一次?你现在看这件事有什么感受?
4.高中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带来好的影响/带来不好的影响?现在每天你的生活是怎样的(追问一天中情绪、情感的变化)?你对学校有什么样的看法(制度、时间安排……)?
5.你和父母的关系怎么样?从小到大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父母对你在学校的情况满意吗?有没有和父母发生过比较严重的冲突或矛盾?你们是如何处理的?事后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2
默默付出的领导者
因为我们的行动组包括高一、高二的同学,前期开会经常没法聚齐,我其实很难同时联系到所有同学,信息差开始成为我的困扰。
某天中午,我在校园里看到高二的小五同学。小五神秘兮兮地说:“我想和你说点事情。”我非常警觉,以为小五要因为时间问题退出友毅思项目了。结果他小声地在我耳边说:“咱们那个访谈能不录音吗?我问了几个同学,他们听说录音都被吓跑了。”
我很惊讶:“小五你上周都没来开会,怎么知道项目的进展?”他告诉我是高一的一个学妹在休息时间找到他,告诉他我们讲了什么,并提醒他下次来开会。
我一猜就是小B。小B是我们行动组的组长,目前高一。她行动力极强,也是其他团队成员的支持者。最初接触小B时,感觉她话不多,是个相对安静的女孩子。然而在我们推选组长的环节上,当大家都担心组长工作过多时,小B主动站了出来。她的积极主动让我惊喜,在之后的行动中,团队中的每一位同学也都感受到了她的用心和负责。小B是默默付出的领导者,团队在她的支持下形成了非常和谐的氛围。
#3
如果不录音,我觉得他能讲出更多
小F是行动组里最积极做访谈的同学,被同学们戏称是“自由的灵魂”,因为当他对自己做的事情感兴趣,他就会非常投入其中。
访谈完第一个同学后,小F激动地找我交流,告诉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聊天”实录
小F:爱需要长期培养,但我只做短期付出,这种短期付出的效果很小,实际上就是微不足道吧?
如风:是的,确实微不足道。因此,我无法长期地爱一个人,也无法培养出深厚的感情。所以我以自己的性格为借口,拒绝交朋友,或者说是懒得去交朋友。
小F:对,因为我没有信心深入交朋友,因为我们无法确保将两人的关系发展得非常好。没有信心。
小F:你有信心吗?
如风:没有。
小F:为什么没有信心?
如风:因为我觉得这种感情只能持续两三年,之后我们会各奔东西。
小F:但是人总是会分离的,这是正常的。但是从长远来看,难道我们就不会再相聚了吗?虽然概率很小,但我们难道就不去尝试吗?如果连尝试都不试一下,那概率不就是零了吗?零和小概率,你觉得我们应该选择哪个?
如风:当然选择小概率。
小F:是的,我们应该选择小概率。那为什么我不去尝试一下呢?
如风:那就试一下,但只做短期的。
小F:试了之后发现没有效果,然后就放弃了。
如风:只做短期的就好,因为没有人能保证长期坚持。
而当小F做完第二次访谈,我看到他充满了困惑。我问他怎么了,他想了想告诉我:“我发现我问问题的时候,对方会比较敷衍地回答我,比如‘对对对’、‘是是是’,好像并不想和我聊天。”
这种问题其实在访谈中经常碰到,我安慰他没有关系,与人交流是一件需要耐得住性子的事情,没有人一上来就愿意把自己的心敞开给别人。
此时上课铃响起,小F走出空间,没过几秒,他转过头对我说:“其实他不想被录音。如果不录音的话,我觉得他能讲出更多的内容。”
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录音”这件事。我临时组织了一次小会,首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记录笔记的经验,告诉他们如果对方介意录音,我们可以用笔记快速地将事件记录下来。我还向大家介绍了《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这本书和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所的研究,希望通过实际案例,让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访谈对自我的价值,以及实践中的研究伦理问题。
最后,我们的讨论转向了“录音”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小J提到:“如果我是受访者,并且被一个不熟悉的人访谈,我也会感到困惑和担忧。”小F补充说:“如果对方向我讲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故事,但又不希望被别人听到,那我是否还应该记录?”这些困惑在我看来都非常有价值。我和同学们明确,必须尊重受访者的意见。而留给同学们去思考的问题则是,研究的边界在哪里。
行动开展到现在,我能直观地看到行动者学会倾听他人、看见他人后,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成长经历。而更多潜在的收获,或许要等后续文本整理后才能体现出来。
同学们目前的困惑是,我听了别人的故事,但我既无法准确呈现别人的故事,也无法写出自己的故事。
书写本身是一项需要时间的事情,它不同于一份作业,需要耐心与勇气来回顾自己的人生。因此,除了提供书写指导,我经常安慰同学们,鼓励他们找到一个不被打扰的时刻,静下心来与内心对话。
2023秋季学期PEER空间挚行者招募中
|
招募人数:10人 |
|
服务地点: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县域中学的PEER空间 |
|
服务时长:2023年秋季学期或一学年 |
|
报名方式: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
招募周期
5月10日-5月31日 第一轮招募
6月1日-6月30日 第二轮招募
7月1日-7月20日 第三轮招募
滚动招募,招满即止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项目信息,可添加工作人员小P的微信(peer0101),备注【挚行者答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挚行者招募答疑群。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挚行者故事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2年8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1所初高中累计逾148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10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7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