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一中和江华二中都是第二学期接触“友毅思”可持续项目了,上学期的行动收获颇丰,从校园垃圾桶设置到“秃头”草坪的复原,再到回收品制作的灯展,学生们在校园环境方面进行了有趣的探索。这学期,更熟悉可持续概念的挚行者和同学们把调研与行动的内容扩展到了个人志趣、文化传播等方面。小P邀你一起了解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和支持这些想法落地的人们……
作者丨坡坡、安妮
PEER空间
为了更好地在学生活动中引入公共议题,孵化更系统、可持续并且专业性更强的学生社团,PEER期待将建设在校内的PEER空间作为连接平台,把优质的公益项目资源引入校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和开展实践。PEER将这一创新命名为“友毅思”成长计划。
“友毅思”计划主要希望实现以下目标:学生团队的孵化、个人成长的支持、服务意识的培养。可持续项目为了达到这些目标,邀请了议题专家、指导老师、团队导师、挚行者四种角色为学生赋能。
2021年秋季,PEER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引入县镇高中,带领高中生去探讨校园和周边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绥宁一中在2021秋探索了校园垃圾桶设置的议题;江华二中的同学们做了可持续灯展(运用回收的环保材料做了一次浪漫行动),主干道垃圾桶增设项目,以及关注校园草坪修复的“种子炸弹”行动。
2021秋季学期友毅思可持续项目回顾:
“友毅思”可持续项目 | 垃圾也值得调研?厕所水也值得检测?
而这个学期,两个校园中的同学们又有了哪些新的想法呢?
绥宁一中
绥宁一中友毅思一共有食堂调研、垃圾分类、堆肥、物种识别四个小组,四个小组构成了“皮尔村”的一部分,其中食堂调研和物种识别小组也属于CYCAN(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零碳校园”项目。
食堂调研源于发起人高一学生四木(昵称),四木在PEER冬旅人中的“空间与学校”讨论大场中写下了回到学校后“要改变学校食堂环境、造福绥宁学生”的誓言,碰巧遇到CYCAN推出了“零碳校园·食堂剩食调研”,因而报了名,并召集到4位同校同学一起参与进来。在调研的第一阶段,他们参与了CYCAN的线上培训,在指导下开始了对食堂的全面而细致的观察:了解食堂的食物供应形式、减少浪费措施、垃圾如何分类、剩食桶内的情况以及用餐者的倒餐情况,还采访了食堂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学生拍摄
参与调研的另一位学生熏鱼曾在学生会担任食堂检查的职务,因为这段经历让她对食堂剩食有了兴趣,在调研的过程中,她感到开心:“刚开始的时候食堂工作人员看我们拍照,以为我们是来调查的,不想跟我们说话,后来跟负责食堂的叔叔聊开了之后,感觉到叔叔对我产生了信任,什么都跟我说,所以很开心。”而负责食堂的叔叔很开心他们能来调研剩食,也对他们寄予了极高的期待:“叔叔跟我们说他觉得跟每月剩食变化很有关系的是学生的消费习惯,他觉得学生花钱没有计划,月初刚放月假回来花钱大手大脚,以至于到了月末食堂卖出的饭菜急剧减少,就算食堂已经减少了月末的饭菜供应量,月末的剩食量还是很多。叔叔希望我们能倡导大家改变这个习惯。”
了解了食堂现状以及剩食现状后,剩食小组在CYCAN的帮助下进入了气候变化与食物浪费意识量表的制作阶段。
熏鱼的观察笔记
“
堆肥
堆肥的发起人钱哥是在参与PEER冬旅人时了解到了堆肥,并想要在本学期的校园内推广。为了能向全校展示并在校园公共区堆肥,钱哥耗费了一个月的晚饭时间,将木条和铁丝网钉好制作成了热力堆肥箱。在空间制作堆肥箱的过程中,敲打声吸引来了许多学生,有些人一时兴起加入了钱哥的堆肥箱制作,接过了钱哥的铁锤、木条和钉子。当问起钱哥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他回答:“就是有很多人觉得好玩过来钉这个箱子,但钉得乱七八糟,木条也被钉烂了很多,很多都要重新拔出来再钉。”
有的时候看到山上和菜地里随处可见的堆肥箱,挚行者坡坡询问钱哥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做一个这样的堆肥箱。钱哥说:“这只是试用,一个是可以减少气味,也能放在校园里,然后让大家看到,可以让大家参与。”经历了断断续续、做了又拆了重做的漫长制作期后,钱哥的堆肥箱终于在校园的一角里投入使用了。
完成后投入使用的堆肥箱
“
还在冒险中的垃圾分类和物种识别
垃圾分类的发起人小刀(昵称)虽然是最早开始行动的,也召集到了跟他一起的小组成员,但行动的推进一直受到阻碍。在中期总结的过程中,小刀先是跟坡坡说:“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垃圾分类有关的知识、也学到了很多环保技能,在冬旅人时就觉得这个事情很好玩,所以想在学校也能继续做,而且很有意义。”一天以后,小刀又找到坡坡说:“其实我觉得在学校的行动期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因为没有人跟我一起,我太孤单了,组员们都不想做,其他人也不感兴趣。”在这之后坡坡和小刀决定先停下来,思考一下是否要继续。一天以后他告诉:“这是一定要做的,当初答应了就要坚持到底,我想用收回来的塑料,做一个绥宁版图。”
物种识别小组从五一月假开始,回到各自家中拍摄物种图片,已经搜集并识别到了118个物种,在CYCAN的“零碳校园·生物多样性排行榜”中上升到了社团前列,在参加了第二次培训后,物种识别小组利用CYCAN的桌游和周边,策划了一场“物种大发现”活动,并将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进行最终展出。
无论是经历了长期停滞的垃圾分类还是开始最晚却进展最快的物种识别,都将在五月底为这场“冒险”画上完整的句号,希望他们的下一次“冒险”依然快乐。
江华二中
虽然说在江华二中的校园里,友毅思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点此查看江华校园上学期环境的可持续项目),但在项目报名时以及报名截止后的第一次会议上,有些同学对“友毅思”具体要做些什么还是有困惑,于是挚行者安妮回答“在校园中做一次以可持续为主题的行动” 。这么一说好像同学们脸上的疑惑少了些。
“那什么是可持续呢?“
“简单回答就是让一些我们现在享受及使用的资源让未来的人们仍然能使用到,在尽量不影响到当下发展的情况下”。
这样的对答引发了本学期一系列对于传统文化传播(目标11:可持续社区城市和社区)、食堂安全生产(目标3:良好健康与福祉)、校内学生心理需求(同目标3)以及如何寻找个人志趣以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4:优质教育)的探索与行动。
“
可持续行动打卡
作为本学期友毅思项目的启动节目,江华开展了友毅思校园行动打卡墙,同学们受UN推荐的170个可持续发展行动(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x每个目标10项行动)的启发,围绕着可持续目标2(消除饥饿)、3(良好健康与福祉)、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12(负责人的消费和生产)、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每个人写下了在校园内自己认为可以做到的一件小事,如下图所示:
而这些行动变成了打卡项目中的打卡行动,以月为单位结算。在打卡墙上写下感想也会是完成打卡的一步。每月做到3项、7项及以上的同学会得到相应的小奖品和“行动者、推动者、引领者“的称号。持续两月的引领者会成为可持续大使。该打卡项目长期在空间面向所有来空间的同学的开放,四月初开设行动后,截至截稿日积累了3位推动者。
安妮思索请同学们阅读打卡规则不足以引起大家的兴趣,所以联合了空间管委会成员一起推动,现在可以看见一些同学会在打卡墙前驻足,希望打卡活动在本学期剩余的时间里可持续的一点点推动。
“
本学期行动小结
在报名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你觉得校园中有哪些问题需要被关注和解决”做出了构思。初期的小组讨论根据这些原始的构思拓展到了校园中更具体的现象。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生成以下这些热门议题:
比较新奇的是本学期友毅思项目的成员们讨论的和环境可持续相关的议题倒是占比不重。安妮鼓励同学们以兴趣出发,选择自己最想要深入了解的话题。在持续了一星期的校内观察后,最终本学期议题小组商定为传统(瑶族)文化传播、校园内学生心理健康、学生个人志趣探究,以及食堂安全生产调研。
文化传播小组使用了线上以及线下的问卷调查方式来验证他们认为县域内青年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在调查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县内以及校内的青年对短视频/线上表情包的使用率后,该小组决定了行动方向之一是制作瑶族文化相关的短视频后在线上宣传发布。日前他们邀请到了学校对瑶族文化深有研究的工会主席在江华的文脉——紧邻二中建于清同治年间的文庙进行采访。
(同学们跟着工会主席在拍摄视频前“踩点”)
研究了食堂安全的小组在完成200份线下调查问卷后,整理了同学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建议,通过与食堂阿姨交流找到了食堂负责人沟通。目前已经取得负责人同意换掉了食堂内小部分发霉的筷子,Ta们下一步的计划是根据调查的结果继续向工作人员提议添加素菜以及部分热门菜品。在与食堂阿姨的交流中,他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阿姨态度不好”的刻板印象:食堂阿姨提到,大部分学生在点餐时用手指示意,在Ta们的角度分辨不清楚同学们的诉求可能就会隔着窗口大声提问。该小组日前商议是否用手绘海报的方式来描绘这一因视觉不同而产生的沟通问题,提倡并改善食堂员工与学生的关系。
(同学们设计的食堂标语)
关注心理健康小组在完成面向高一与高二的问卷中发现,并不是每一个班级都会设立心理辅导课程,高二提高班的同学因紧凑的课程并没有能安排上心理课;听音乐是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减压的方式;以及许多同学都会需要倾诉的出口。学生和安妮以及学校里的心理老师探讨后,决定了目前的行动方向:向年级组长争取每个班级至少都设置心理课,去与广播站商议增设流行音乐(或者正念冥想)的播放时间,制作倾诉品或者树洞信箱放置在学校的绿茵长廊处。
(寄宿生因不太可以使用手机,手动统计结果)
行动开展到中后期,各小组都已完成行动的一连串初期“动作”。不论是已经在编辑短视频的文化传播组,或是在准备向校内师生介绍相关方交涉结果的心理组与食堂质量组都在过去几周的历程(行动的推进->碰壁->再推动)里受到了启发与成长。
“
议题外的成长
除了对具体的议题探索外,挚行者也会观察到同学们逐渐收获的新技能。例如通过了解不同的团队角色后更优化的团队协作。在初期的友毅思共学会议上有一个“你是团队中的哪一个角色“的活动,“a.我喜欢在一开始就做领导;b.我愿意坐等别人来带头,只有在了解了其他人的看法后,我才会尝试去影响事态的发展。c.我不喜欢直接介入小组讨论,而是宁愿安静地做些事情,与别人合作”,同学们判别不同的几项角色描述,站到了觉得最符合自己一边。
根据角色分组的几个小组分别阐述了自己认为这样的角色中能为团队带来的协作能力以及可能稍有劣势的方面,也向其他角色小组的同学提出了疑问“你们对我们有什么建议吗?” 不同角色间的立场引发了非常有意思的对话,也为之后议题小组的团队建设与沟通协作做了铺垫。
另外,同学们在探查议题的现状时运用了科学模式做了行为研究,即提出Ta们对某一学校现象的想法,通过验证以及访谈的模式来收集数据,验证先前的想法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来调整团队行动的方向,再尝试1-2个行动后也会根据现状再次调整其计划。
这整个循环的探索研究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一次为期较长的“实验”。挚行者前期访谈了解到因课程紧凑,并不是所有科学课都会安排动手的实验课程。许多同学虽然在高一后期或高二的时候选择了“全理“的模式,即物理、化学、生物的组合,但从高中开始进实验室的实验课程屈指可数。希望这次从“行”到“知”的过程可以让参与的同学觉得有意思从而记得此类探索模式。
从挚行者的角度出发,这一段行动协作中最珍贵的莫过于看到许多同学们面对一个陌生的概念/学习方式愿意去快速接受、适应并且主动参与:原先不曾接触友毅思项目或者项目式学习的同学,还有那些一开始在小组内不敢发言的同学,在项目进行中开始主动在校园内去做出行动,并与挚行者反馈交流。有些同学在中期复盘时戏称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推动者。希望这一段有意思的项目经历可以使这些摸索精神快乐的持续下去!
2022秋季
挚行者招募正式启动
招募人数:12人
服务地点:湖南、广西、贵州等地县域中学的PEER空间
服务时长:秋季学期或一学年
报名扫码
咨询请加
备注“挚行者”
2022年秋季挚行者招募周期
滚动招募,招满即止
4月26日 第一轮招募启动
5月20日 第二轮招募启动
6月25日 第三轮招募启动
7月15日 三轮招募结束
7月20日 公布最终录取名单
友毅思项目支持方
友毅思项目由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支持。
慈弘基金会为怀揣梦想的贫困学子提供经济资助、精神激励、视野拓展等全方位支持,助力他们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
绥宁&江华友毅思行动支持
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络 (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 CYCAN) 是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推动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的非营利性环保组织。
CYCAN始终与青年朋友站在一起回应气候变化,致力于为青年提供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落脚点,从气候教育和社群运营着手,为青年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并引导他们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知识,形成青年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诠释。
造点是一个研发、实践、研究共益设计与相关社会技术的实验中心。
造点所推动的共益设计方法采用社会设计、跨学科创新、行为科学等社会技术,通过1. 联合更多人一起产生更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2. 对人、事、物、科技等元素的创新重组,不应仅限于创造“美好的物品”,而是向上游的系统、社会组织形式、与文化等底层架构移动;3. 对其效果的科学验证,促进企业的商品与服务具备更高社会价值,公共与公益服务更加以人文本,经济与环境发展可持续。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1年9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0所初高中累计逾124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8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5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