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在学生活动中引入公共议题,孵化更系统、可持续并且专业性更强的学生社团,PEER期待将建设在校内的PEER空间作为连接平台,把优质的公益项目资源引入校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和开展实践。PEER将这一创新命名为“友毅思”成长计划。
“友毅思”计划主要希望实现以下目标:学生团队的孵化、个人成长的支持、服务意识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些目标,PEER在其中串联起议题专家、指导老师、团队导师、挚行者四种角色为学生赋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
具有关数据统计,平均每人每天产生1.2千克的垃圾,而2020年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指出当年城市垃圾处理量达23492.68万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被“垃圾围城”所困。
作为县域高中的学生怎么减少学校的垃圾,促进校园生活的可持续呢?2021年秋季,PEER合作的县域高中江华二中和中方一中的学生们以不同的视角和行动关注到了校园内的垃圾问题。
“不是吧!不是吧!还有这么懒的人吗? 吃完饭垃圾都不收拾” 这样的标语出现在了中方一中学校食堂的桌子上,这正是友毅思行动组同学们的创意,通过一点“刺痛”类的标语,提醒同学们清洁自己的餐后垃圾。
“对于校园食堂桌面垃圾遗留的这种现象是我不太能够理解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大批人把垃圾留在桌面上。” 食堂桌面上大家视而不见的垃圾,成为了友毅思行动组同学们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便“潜伏”在食堂进行观察,记录食堂的人流量、同学们打菜和回收餐盘的路线、同学们的用餐习惯等。经过观察,同学们把食堂桌面的垃圾问题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同学们自身的懒惰心理;二是由于食堂垃圾桶数量有限,距离垃圾桶远的学生丢弃垃圾不方便。于是同学们迅速氛围“懒”组和“远”组分头行动,尝试以一些新方法解决问题。
“懒”组的同学认为传统的节约粮食、避免浪费、清理垃圾这样风格的标语对于同学们而言已经看得麻木了,并不会触动他们产生改变。于是他们从同龄人的视角想出了一套讽刺式的标语来更加贴近同学们的心理。同时他们发现标语贴在墙上的效果并不大,因为用餐过程中同学们的目光关注的是打菜口和手中的饭菜,而不是周围的墙面。于是他们想到把标语贴在桌面上,让同学们在用餐的过程中就一直能够看到,才更有可能促进用餐后垃圾清理的行为。
中方一中同学们对食堂垃圾现象的观察
中方一中的同学在食堂桌面上张贴标语
“远”组同学们则通过实地观察调研找到了合适的挪动垃圾桶的位置,并共同写了提案提交给食堂。但是当同学们真正去跟食堂沟通时,发现一个小小的垃圾桶背后还有着各种复杂的关系。
由于食堂有不同的承包商承包了不同的区域,而垃圾桶也是由不同的承包商自行配置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所以把一个区域的垃圾桶挪到另外一个区域便会引发更多问题。于是同学们又提议去购买和增加垃圾桶放在食堂,然而当他们再次跟学校沟通提议时,方案依旧没有通过。 与此同时,“懒”组在张贴了标语之后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发现桌面垃圾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
两个小组共同遇到了各自的挑战与困境,但这依旧没有打消他们行动的决心。中方一中的挚行者刘馨恬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中期复盘和反思,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我们遇到了哪些挑战?我们的行动方向真的在回应问题吗?我们的行动想要实现的是什么?这两条路走不通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尝试?同学们在真实行动发生之后,再来回看问题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和启发。意识到校园内的行动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可行动的发生本身就在推动改变。
于是同学们把自己的行动初心与历程在校园内进行公开展示,并以此吸引校内师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用过一小部分人的行动,唤起大部分人的意识。
中方一中的同学们在校园内的活动介绍展板
中方一中的同学们在展板前了解活动
“在我们小组进行讨论如何治理这种现象时,大家都说用规则。我当时觉得本身自己都已经是被压迫的一方,我们却还要用规章制度去压学生,这样的做法有些不妥。所以我们更想从学生们的视角出发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中方一中友毅思行动组成员的思考。
“我不想揣着垃圾走过大半个校园”
“我如果不想随手丢垃圾,就要把垃圾揣在口袋里穿过整个校园才能找到垃圾桶。”江华二中的校园主干道是没有设置垃圾桶的,江华二中的同学感到丢垃圾不方便会引起大家随手扔垃圾的行为。
于是项目组成员们通过校园内的实地调查收集同学们的意见,并形成报告与校方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学校之前主干道是有垃圾桶的,但有垃圾桶的时候反而出现垃圾成堆的现象。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增设垃圾桶的建议,校方也提出了相关的考量因素,例如:后续不易管理、影响校园整体风貌等。
友毅思行动组的同学们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有多少垃圾桶,而在于同学们对可持续校园建设的意识。于是项目团队从学生群体入手,在校园内发起了“可持续校园打卡”行动。行动包括无塑料、无废纸、无剩饭、垃圾分类和可持续校园行动建议等内容,邀请校园内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打卡的行动中。班级内、走廊中、食堂里,可持续的理念在这所学校里“走动”了起来。
江华二中行动组成员在食堂宣传零浪费
江华二中行动组成员向校内学生介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校内同学登记可持续打卡行动
“让更多人了解并有意识地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个行动培养了我在应对困难时,第一想法不是退缩,而是去找到解决办法”,这是江华二中友毅思行动组成员的感受。
“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八个字一直让我不是特别理解。在这次活动之后,我总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理解,在先前的生活中包括参与友毅思的所有同学都没有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只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友毅思活动的开展对于所有人来说可能是一次平平无奇的倡导,也亦可能是一次蟠然醒结的自省。但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精彩而又有意义的旅行,在这次旅途中也许会有迷茫、困惑,但在我们的努力下还是相继迎刃而解,同时收获了新知、友谊和对于‘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新理解。保护自然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说起来轻飘飘的,但重在我们如何理解以及如何将其付诸于行动”,江华二中友毅思行动组成员如此反馈道。
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当县域高中学生敢于在校园内发声,勇于在校园内实践的时候,他们其实已经在影响和建设着“可持续校园”。
友毅思项目由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支持,慈弘基金会为怀揣梦想的贫困学子提供经济资助、精神激励、视野拓展等全方位支持,助力他们实现自我发展与成长。
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以“支持乡村教育发展,为理性公益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为使命,以“悦读成长计划”“乡村师生赋能计划”等项目为载体,为期待获得成长的学生及教师提供多方位支持;科学广泛发动各类社会资源,服务乡村振兴,促进教育公益组织专业化发展,以期为理性公益搭建一个值得信赖的平台。
使命:支持乡村教育发展,为理性公益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
愿景:以专业汇聚伙伴,以陪伴传递善意
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1年9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0所初高中累计逾124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8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5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