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2 1
关于启挚学舍
启挚学舍是PEER为县城高三毕业生量身定制的深度人文游学项目,2021年暑假,来自PEER服务学校的24名高中毕业生齐聚启挚学舍,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此次游学历时3周,场地跨越重庆与湖南,共设置了经典会读、口述历史、启挚议事会、城市探索、主题课程五个板块的游学项目。此外,还有各种工作坊、观影活动与读书沙龙,每一天的内容都十分丰富。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在进入大学前的暑假,
PEER和来自县域的准大学生们,
穿越城市乡野,
对话古今中外,
拓宽思维界限。
是怎样的人文项目?
为什么要带着县域的准大学生感受人文项目?
我们将在「启挚启智」系列推送里找到答案。
这是「启挚·启智」系列的第一篇。
我们将看到学生们最直接的反馈,听他们谈论对经典会读、口述史等模块的直观体验,了解他们眼里的启挚之旅。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第一站
诵读——经典新解
早上7点15分,当整个山城重庆还在睡梦之中时,启挚学舍的学员们早已在导师的带领之下开始了经典诵读。《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从儒家到道家,学员们静心诵读、细细思考经典于我们的意义。
《礼记·大学》曰:“⼤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即将步入大学的他们如何认识“大学之道”?
小云说:“明明德是拨开乌云见到本善,其中有人的乌云厚⼀点,有的人乌云很薄。”
在情绪变化的浮躁⾥,我突然理解到平静于我是最好的状态,既能够以⼀种第三视角看待⾝边的⼈事,⼜能直切有利的位置来和这个世界连接。静也不只是⾝体安稳下来,还可以是⾝处浮躁的社会中,不忘本⼼,平静下来不被外界的诱惑困扰。
《⽩鹿洞书院揭⽰》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之。”
何为“学习之道”?
《白鹿洞书院揭示》已经向我们揭示了古人学习时的反思精神,在读到这一句时,小茜也有自己的思考:
品读经典是与经典交流,思考自己的人生。通过看古⼈的选择,古⼈的世界观,来思考⾃⼰的⼈⽣。学习不能⼀味的相信已有的结论,我们要有质疑精神和怀疑精神。
第二站
会读——批判与反思
经典诵读完毕后是会读环节,在这个环节,学员们继续思考诵读内容,交流各自想法,反思如何去阅读经典,如何与古人对话。
小平说:“要学会换位思考。”
当你读⼀段古⽂时,要想象和了解作者或者说话的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或年代下,为谁写出或对谁说出这句话,这样才能更加理解这段话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我读到曾⼦的:“吾⽇三省吾⾝,为⼈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本以为曾⼦有学识有思想,在教授别的弟⼦如何学习,可是稍微了解了曾⼦这个⼈,才知道他是孔⼦较小的⼀个弟⼦,是不会“居⾼临下”地教其他弟⼦学习的。
小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觉得在阅读中⾸先不能尽信书,这尤其体现在会读上。
读古⽂不能完全被编者的注释牵着走。那只是编者的理解,不是⾃⼰的理解。这⼀点我体会很深,因为在过去我读古⽂,⼏乎都参照译注读的,少了许多⾃⼰的思考。其次,阅读和学习不只是懂它的字⾯内容,还要探索它背后的思维逻辑。
>>
第三站
方法课
——阅读的“不同打开方式”
诵读与会读环节开启了学员们新的一天,在经过短暂休息后,便来到了大学入学前的必经试炼——方法课!
虽然从小到大我们做过无数阅读理解题,但是你真的知道如何“读书”吗?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还有什么“不同的打开方式”?
在上了启挚学舍的方法课后,学员们这样回答:
小涛:
读书要做笔记,读书要做笔记,读书要做笔记(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最重要的⽅法。
小瑶:
在⽅法课中,我们学到了阅读时攻手与捕手的关系。作为读者,阅读时,我们应该学会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试着去揣摩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从⽽达到成功的沟通。
小环:
⼀是在阅读的同时做笔记;⼆是在读书时要注重思考,⽽不只是接受资讯。当我阅读⼀些技术⽂献或论⽂的时候可以借做笔记来提取其中的主要思想和关键语句,以此来减少下⼀次回看时的⼯作量。
第四站
主题课程——换个角度看世界
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正着看,反着看,从后往前,还是从前往后?在步入大学之前,似乎很少有人会提示我们:世界是个多面体,它并非简单徘徊于黑白之间,透过不同的思维棱镜看同一件事我们会观察到不同的面相。主题课程这个环节的设立,正是为了送给学员们一面棱镜,去观察、去“陌生化”我们熟悉的世界。
在《解构高考》这门课中,小琪发现:
高考不止人生的一块跳板,通过《解构高考》这门课,我们打破了⾼考能决定我们⼀⽣命运的定势思维。课程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个⼈都交流了对⾼考想说的话。在这场交流的最后,我们慢慢的发现,对于我们来说,曾经那么重要的⾼考,其实也只是⼀场考试⽽已。
“⾼考塑造了⼈的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分别产⽣了什么作⽤?”在这场讨论⾥,⾼考变得没那么神圣,它给人从⾝体和心灵上带来的不利影响让⼈记忆深刻。我们曾经以为我们那么了解⾼考,但最后⼀步⼀步剖析完之后的我们发现,原来⾼考不只是往后人生的⼀块跳板,原来高考还有那么多我们曾经忽视过的问题。
在《嘉陵城下》这门课中,小艺向我们说:
在《嘉陵城下》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且是亲切温暖的那⼀⾯。那些⼈物和我们⼀样,都在为现实⽣活⽽奔波,都在做各种选择。也更理解了那些选择“老婆孩⼦热炕头”的⼈,你可以选择做守护万家灯火的盖世能⼈,但要尊重和平视每个只愿守护⼀盏灯火的普通⼈。
当然了,还体会历史其实很好玩儿,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玩法,历史不再是冰冷的,也不再是端着的。
“吃”与“社会学”,看似不搭边的两个词,在《“吃”的社会学》这门课上却奇妙地碰撞在了一起,让学员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事物背后竟承载了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
小杰感叹:
辣椒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在是⼀种太普遍的事物,以⾄于我们常常忽略这个食物中包含的经济、⽂化意义。
在《“吃”的社会学》中,我们学习了《中国食辣史》的相关⽂本,我们惊讶地了解到,辣椒传入中国时作⽤竟然是⽤来代替盐下饭的,贵州人嗜辣,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当地缺乏盐业资源,以辣代盐实属⽆奈之举。因为有了辣椒,劳动人民能够在每⼀顿吞咽更多的饭,以支持他们进行劳动。
第五站
口述史调研
——每一个人都是一段历史
前面几站都还是处于理论学习阶段,在这一站,学员们动身前往湖南通道县侗寨,将课堂上学到的口述史理论方法运用到实践之中。
学员们按照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分别组成建筑小组、侗款小组、信仰小组、生计小组与农业小组,以组为单位在侗寨开始口述史调研,通过亲身调研,他们得到了一些答案:
侗寨建筑的过去与现代化
建筑小组
从这几天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了四位不同的人物与侗寨建筑的一些过往。从他们口中,我们看到了最原始的侗寨木房、鼓楼等建筑,又看到了一些侗寨人们为了适应现代发展,在改造民宿时做出的传统与现代化的权衡。这个寨子里的每一种建筑,有着它们的独特的美,这些美是由侗族人民从古至今慢慢创造出来的,他们丰富的生活,赋予了侗寨建筑鲜活的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侗寨的建筑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功能,但同时,侗族人民也在努力保护着这些建筑独特的美。
侗款的流变
侗款小组
通过在侗寨短暂的生活和学习,我们对侗款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围绕着“侗款的过去和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核心问题进行了口述史的学习和调查。
款既是侗族的款组织(又称“议款”“合款”),也指款组织制定的款约。一方面,“款组织是带有军事联盟性质的,以血缘为基础,地域为纽带的一种民众自治组织。”另一方面,款约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而定的规章制度。
我们发现,过去的侗款对侗族人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约法、婚嫁、集会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的侗款与过去的相比,其影响力明显不如从前,但侗款的影响是一直存在的,并且侗款本身也在与时俱进,适应着时代的发展。
侗寨里,不同的人
如何描述他们的神明
信仰小组
在访谈的准备期间,我们阅读了《侗族款约》、《侗乡风情录》。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将书中提到的神分为自然神和人神。自然神的范围很广,他们会信仰龙、凤、鱼等。人神则包括萨玛萨岁、姜良、姜妹、飞山大王等。
实际上,我们的采访对象,有很多相同点,他们都是大于70岁的老人,大半生都在侗寨生活着。但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不同点,性别不同,还有出生后所受的教育程度……
即使是这样联系较紧密的老人们,在阐述到他们心中的信仰时,仍然给了我们不同的解答。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仅仅三人之间,萨玛的身份可以不同,姜良姜妹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生活。
时代洪流中个人的选择
生计小组
侗寨的杨爷爷受教育、当兵、找工作、辞职和吹芦笙的爱好都有环境与自身的影响。在大背景下,很多人有很多的选择。即便能够读书,也不是所有人都读。可以去当兵,但有的人并没有这份能力和想法。国家兴盛时,也有的人生活还是很颓废。即便玩乐,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坚持。我们看过杨爷爷的一生,这些选择都十分重要。
国家政策对“黑老虎”产业的影响
农业小组
作为一名想回乡创业报效家乡、结婚生子、安定下来的985院校毕业生,返乡大学生小杨最终选择回到家乡侗寨。小杨自回乡以后创办了农业相关公司,主要经营“黑老虎”(本地特色水果)的相关产业,在公司过程中,除了他的个人能力和人脉等内部因素外,国家在林业农业相关的政策对小杨的“黑老虎”产业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其中有利有弊,关键在于小杨及其公司如何应对。
小杨的创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之后经历的高潮与停摆期,都有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相关政策的执行,从中我们看到了人与政策的互动。
第六站
启挚议事会
——是自由也是责任
在学舍,学员们形成了不同的委员会,一起在“启挚议事会”中自主商讨学舍的各种事宜。但是,这里偶尔也会“硝烟弥漫”,八次议事会中有两次都在分歧中落幕。
摩擦与妥协、和而不同是议事会的调性,因为学生自治,既意味着自由也意味着责任。在议事会中,学员们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碰撞到反思的一系列心理转变。
(1)被动到主动
小霞:
可以说前段时间我扮演的是个客观者,很多次都是弃票,因为我⾃⼰其实有想法但是因为有很多情绪⽽没有表达。后半段时期的时候我慢慢的就是比较喜欢表达⾃⼰的想法,也有过提议甚⾄还当过记录员,是有不同的⾝份来参与的。慢慢地,我也能体会到议事会的乐趣了甚⾄欣赏议事会规则。
小紫:
在议事会的大大小小会议里,我⼤多数时间是⼀个倾听者,只有少数几次发言。但幸好,在最后的两次会议中,我能更积极地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旁观”的过程中,我看见了大家⼀开始被规则困扰,觉得规则繁琐,到渐渐地适应规则,发言更加有秩序,或许这就是“程序正义”的力量。
(2)碰撞与冲突
小佳:
在学舍的多次议事会中,我扮演的⼀直是⼀个普通的行使自己权益的个体。我⼀直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听到别⼈和自己不⼀样的观点时,我首先会反驳,再让他们接受我的观点,而不是“异弗非”;我在听到别人和自己⼀样的观点的时候,我会选择赞成,进⾏拉票,而不是“同弗与”。
小莹:
我们在议事会中,产生过很多矛盾,但我们有贯穿程序与规则正义,我们对⼀件事情进行了合理的投票,并由此让其落实或不落实,其中的理性得到了⼀定的保护,这样能更大程度保护学舍的利益。
(3)反思与理解
小静:
首先得明确开议事会的目的,如果自己首先不明确, 很容易随波逐流,被别人的情绪所牵动。
其次不应该把个⼈恩怨带到议事会上,就事论事比较好可能。
最后,还是要有⼀个“优质”的议事长来控场比较好,我感觉⼀个议事长的能力会对整个议事会的进程和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同弗与,异弗非”这方面。
小耀:
我觉得“同弗与,异弗非”的状态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并不能去评价或者去左右或者去代表别人的观点,就像“议事规则有议事规则的土壤”,即使零票反对和⼀票反对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议事会的规则上,我们还是有表达反对的权利。
游览完以上六个站点,本次游学活动也进入了尾声,在启挚学舍的这次游学之旅中,学员们一路行走,一路拾取思想的稻穗。
为什么要开设启挚学舍,一个面对县镇高三毕业生的人文游学项目?县城的孩子需要“素质教育”吗?
如果要做到“见素抱朴”,去繁就简,最重要的是,汇聚在启挚学舍的人们——导师、学员、舍友及其他——相信“人”的力量。
这里发生了些什么呢?
在学舍,我们在树荫下探讨什么是“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在山城寻找一桩百年公案的始终;我们探索着共同生活的规则,为了买盆子、去游乐想着要召开议事会,在走走停停的火车上共读一本书;我们在侗寨突然停电的夜里,打着手电在鼓楼里读诗,在风雨桥里为了责任与权利、平庸的恶、性别的分野而“吵架”;我们在田埂站成一排,斜面着晨曦,合抱着风,又为了这段旅程画的是逗号还是分号而推搡嬉闹。
在这里,预设被淘洗,边界被激荡:
我们认真生活——把生活过下去——启门的是“开而弗达则思”,诚挚的是二十余天及更长岁月的执手与共。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1年9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0所初高中累计逾124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8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5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