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PEER服务县镇中学生的第15个暑假,100余位挚愿者走进了9所县镇高中,在夏天带着学生探索社区、体验项目式学习,提升综合素养。遗憾的是,挚行伴夏项目因为湖南的疫情提前结束了7所中学的活动。面对突如其来的离别、课程的中途结束,挚愿者们各自努力为学生带来有仪式感的告别。
挚愿者和学生们度过了怎样的夏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夏日故事。
01
我们与社会的联结
挚行伴夏营期中,为了建立学生与社区、乡土的联结,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自我认知、团队能力建设和社会议题认知,PEER将研讨课和社区探索两个模块设计成了贯穿营期的重头戏。
挚愿者们进行了近5个月的准备之后,终于得以在县域的土地上开展丰富的课程实践。
中方一中的社区探索包括家的记忆与口述史、残障与融合、自然教育与可持续生活、乡村振兴与城镇发展、STEAM5个议题。体验、调研、行动、展示,挚愿者们虽遗憾没能完成全部的社区探索环节,但仍相信不同的议题也会带给学生们特别的体验与思考 。
了解什么是口述史、打破对残障人的刻板印象、对比新城与老街的发展变化——学生们在短暂的营期深入社区,发现平时注意不到的事物,锻炼交际能力,在社区探索中寻找自己长大之后的意义所在。
残障融合组模拟盲人试走县城盲道
来自中方一中的营员张雅琳说,在研讨课上,作为现代文学课的一份子,她学到了一些优美的诗歌、了解一些富有才学文化的人,学到了一些写作技巧。“在研讨课里我们相处很融洽很开心,但有喜就有悲,悲伤的是我们诗歌还没有讲完,我们还没有接触写诗歌的环节,就此也只能告一段落了。”
中方一中挚愿者授课
在社区探索里,张雅琳和营员们跟随挚愿者去到了中方老街和新城,通过对比感受到了新城发展迅速,老街也并没有太多的退化。第二次调研在舞水河进行,营员们了解到舞水河历年来的变化。但遗憾的是,正当调查才刚刚开展到火热的阶段,他们却因为疫情被迫提前结营,这令张雅琳有点遗憾,她说,“还记得第一天来夏令营的时候有多么抵触,现在就有多么怀念,那时候的我总想着离开又或者退营,直到真正的要结营时才知道自己有多么的不舍,结束后循环播放的营歌里充满了回忆。”
在本次新开设的STEAM课程中,来自沅陵六中的挚愿者刘心然对教育有了更加直接的体会。
沅陵六中社区探索剪影
“逻辑的建立对于15岁的孩子是较为困难的,在社探成果绘图中,同学们更多呈现的是对信息的梳理与罗列,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又不免有空泛之嫌。但我转念一想,首次社探的目的也许就是对一种认识或信念的具象化理解,通过事实信息的收集归纳得出的感想已与教条地知识输出有本质区别。
于是,当同学们得出在官庄老年人幸福指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结论,以及通过社探中先后遇到的老人的职业属性(前有一位大爷唠嗑吐瓜子皮于路上,后有清洁老人负责道路卫生工作)得出要提高老年人卫生环境意识的倡议,不禁有欣慰与惊喜之感。 ”
在社探途中的沅陵营员们
她说,学生不爱思考往往是因为灌输式教育,因而需要探求教育的新颖形式。STEAM等议题课的开课则促成了大家对服务学习的本质内涵的再思考——有些时候与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的输出是必要的,而这些于一些学生而言是枯燥的,在服务-学习的初衷之下,也不能为游戏而游戏,只单一追求课堂效果的活跃,而是要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中取得平衡。
当每个角色的声音都可以被听到,换位思考成为可能,学生们也会在不同立场的人之间的情绪冲突和利益博弈中认识到社区生活中事务处理的复杂性。
对于城步一中的挚愿者们而言, 他们在社区探索中经历慢慢打开自己的过程。
见面的第一天,挚愿者们有些百感交集,因为营员们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积极。许多情况下,挚愿者们反复询问他们的意见,得到的都只是两三个词的不情不愿的回答;在破冰环节,也是三三两两个好友抱团自说自话。
但从挑战赛开始,再到研讨课,同学们慢慢打开自我的过程让挚愿者们弥足珍重。先是在第二天的挑战赛中,每一个挚友之家都分成两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紧密配合,顶着大太阳,满学校的跑着,做各种各样的任务:他们有的跑得快,便在前面冲锋,有的擅长答题,便成为了队里的主力。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在彼此的配合中找打一个集体的节奏。对于城步一中的挚愿者来说,面对慢热的人,慢热的打开,也需要尊重他们的节奏和时辰,不能急。
城步一中的同学们在活动中逐渐打开心扉
同样是第二天开始的研讨课,同学们一开始“冷酷”的反应也逐渐变成千奇百怪的可爱和温暖。有的导师收到了学生真诚的评价“你的课很有趣,但有的内容有点无聊”,“你的课很有趣,但你讲话有点凶”。
同样的,在课上,同学们也慢慢打开他们思想花园的大门。在创意写作课上,每一个同学的即兴写作,都汇聚了他们的一瞬间的灵感,他们阅读过的书籍和他们的生活——慢热的我们,向他们打开自己;慢热的他们也向我们打开自己,用他们自己的节奏,呈现出自己的样子,真诚而美好,一如花开百态。
在社区探索中,同学们展现出探索的勇气
对于城步一中挚愿者李祖星来说,起身发现问题的经历已经足够勇敢,也值得被铭记。“在带领学生们做关于老年人与健康的社区探索时,学生最开始啥也不明白,出去也就到处找找老年人,想聊天也不知道怎么说,回来后,后续的讨论也奇奇怪怪的。但在之后的几次社探和讨论,学生们发现了好几个很有意思的点,比如“有些老年人吃着降血压的药但还是说自己身体很好”,虽然之后发现这些问题似乎都没办法解决或者被证伪了,但是学生也明白一点社探到底是在做什么了,之后他们也会主动的去寻找和询问。”
正安一中的挚愿者们发现,新的连接在社区探索的行动中徐徐展开。
挚愿者王祉心发现,平常由于满当当的课业安排以及短暂的放假时间,正安的学生很少有机会留意到周边社区中发生的事。但在社区探索中,从一开始进行访谈时的犹豫,到后来被受访者邀请进家门,甚至像唠家常一样进行对话,她意识到,学生们与这片土地、与人的连接便徐徐展开。
残障与融合议题组过程性产出
挚愿者刘虹芹在十四天的旅程里,和学生们一起深入这个他们熟悉到近乎习以为常的场域中探索,调查居民生活中的职场男女性别歧视,走进不同年代人们的婚育观念,聆听到更多个体的生命故事。
谈到和同学们社区探索最大的惊喜,她坦言,大家开始自发对于社区的现象有了更多的“看见”和观察,愿意去思考“从来如此”背后的成因甚至不合理性,也愿意去把自己当成社区中的一份子,为这些不合理寻找“变好”的方法。
“这里是我的故乡”,正安一中文化保育议题组部分产出
“大家带给我的是日复一日的惊喜”,挚愿者史天乐在回忆起社区探索中期答辩的时候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当真正地与挚行伴夏的学生们接触时,他发现这些学生们如此富有勇气和智慧,有能力也有想法成为他的“引领者”。残障与融合议题组的学生们可以毫不胆怯地给残联、红十字会、特殊学校打电话,自信地走上街头去采访人们对于残障的理解与感知,并且规划出非常有创见的行动。
在沅陵六中和绥宁一中的夏日记忆中,研讨课的点点滴滴让挚愿者们意识到:教育促进细小变化产生。
绥宁一中志愿者伍淑芬说,“这是个小小的地方,有许多大大的梦想”,而在研讨课的第二节课中,她让学生们试着去画理想的职业,印象深刻的是,有同学想成为科学家,有同学想成为作家。即使他们表达时很羞涩,很害怕别人嘲笑,但令她真的很感动。
绥宁营点研讨课一角
“老师,杜甫中年时期的心境和志向变化,我能理解,但是感受不深刻,可能因为我还年轻,生活阅历还不够。老师,你有这个感受吗?”
在《一起演绎杜甫的故事》的课堂上,讲到杜甫在成都杜草堂的经历时,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沅陵的挚愿者闾小黄知道跟大家交心、真正联结的时刻到了。在一起描画杜甫草堂图画时,营员慧妍,提出问题的那个女生说:“老师,我可以和你聊会天吗?”
利用作画的空隙,闾小黄和慧妍随性地聊着,分享了在杜甫草堂和三星堆考察时拍摄的照片。慧妍说,她以前学诗词的时候,一直都是在学习字面意思,从来没有老师跟她讲过诗人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事件、心境下,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更加不会想到去体会诗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次是她第一次系统了解诗人所处的年代,结合诗人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来分析诗人的作品,这样诗不只是诗,而是活生生的诗人状态的写照。
沅陵营点研讨课一角
慧妍还分享了她对农村教育状态的观察和理解,令小黄惊讶的是,慧妍从弘慧组织的几次公益夏令营的挚愿者身上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多元色彩,并鼓励自己也要走出去看外面,她很惊讶于营里两位和她父母年纪相仿的老师所呈现出来的不一样的生命状态,她看到了接受文化教育和走出去对人的影响,同时也强调她以前不理解父亲,这两年通过深入了解父亲的生活,消除了以前对他的误解,开始理解父亲……
江华二中的挚愿者在和学生们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打破刻板印象的发现。
学生的活跃程度远超挚愿者的想象,许多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十分强。从开营第一天,大家就发现有许多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强,表达欲望也很强。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即使不太敢在公众面前表达,在挚友之家或者是一对一的聊天中也都能很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观点。
江华二中的挚愿者与学生
不过,对于校园以外的社区,学生们还是非常有距离感。在社区探索课程里任务卡的板块中,学生普遍反馈之前没有用这种形式探索过自己身边的社区,无论是亲手绘制社区地图,还是采访社区中的居民,对他们来说都十分新鲜。
挚愿者杨远戈在第二次探索社区时带着学生们去了盲人按摩店,同学们切实地看到了残障人士,看到店员李师傅在店里行走自如,使用手机也十分顺畅。学生们的惊奇,好奇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他们主动邀请李师傅展示视障人士如何使用手机,后来又把问题拓展到残障人士的出行,医疗,教育等纬度。
而在研讨课中,由于挚愿者带去的基本上都是有关自我探索、文化哲学思辨的课题,对于学生来说和他们日常接受到的应试教育区别较大,也是十分新鲜的。挚愿者游怡婷的研讨课因为内容偏哲学,在课程之初很难调动同学的兴趣,这一度让她感到沮丧。但一位同学在课间和她的对话让她重拾授课的信心,这位同学刚进入高中,但已经可以和挚愿者聊起加缪,聊起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前者正是让他对哲学有初步认识的源头,后者则让他发现自己似乎与身边的同学有些不同。“那本书我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跟身边的同学也提起过,但他们一看这么大部头,就跑了。”
怡婷的研讨课上,学生写给未来的一封信
02
突如其来的离别也要有仪式感
2021年7月末,正当挚行伴夏各营点在火热筹备或开展中,新冠疫情再度打乱了大家的生活节奏。响应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防疫号召,同时也是为了保障挚愿者和营员们的安全,湖南省内的营点只得提前结束这段夏日的旅程。
对于幸运未受到疫情影响的龙胜中学营点而言,结营仪式不仅仅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
结营仪式起始于一段回顾之旅。104位同学排成一队,在挚愿者吴宗键的带领下,走过充满“挑战赛”回忆的小花园,走上每日经过的楼梯,来到二层的教室,看到晨午醒日常、一起看过的恐怖片、上过的研讨课,精彩的戏剧之夜历历在目,草地音乐节的曲目还在耳边回响……
回忆之旅结束后,同学们在阶梯教室落座。屏幕上放映的照片合集和记录十八天生活的结营视频让现场充满欢笑声:社探时勇敢迈出的第一步,研讨课时的情感表达与针锋相对,撒彩时五彩斑斓的衣服与背后的蓝天,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龙胜2021年的夏天。
结营仪式中,龙胜的伙伴们在体育馆内围坐一圈
体育馆里,挚愿者和营员们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开始结营仪式最后的环节。在静默与无言中,他们用“拍一拍”与那些没机会交流的人进行对话。活动结束后,有同学分享道:“我还有很多想要靠近但没有靠近的挚愿者哥哥姐姐,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能保持联系”。接下来的“结绳游戏”由挚愿者祝信然作为主持人说明规则,当有人想要发言时,会把一团毛线的一端传递给ta,最后所有人会连在一起。
在结绳游戏的发言中,我们听到了下面的故事:
学生说:
“在夏令营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我们彼此了解,增进了情谊。”
“这是我第一次去社区探索,也发现了很多原本没有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原本我很抗拒来参加夏令营,但是现在我很庆幸我来了。”
“我原来以为自己是个很奇怪的人,但是现在不是了,我遇到很多新朋友。”
桑植一中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境内,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在开营之前,作为桑植一中营点统筹营长的吴沛捷提前预想过各种突发事件应该怎么应对,却怎么也没想到开营当天晚上宣告结营这种突发的情况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本来就只有短短的一天,还因为一些营长事务,错过了一场挚友之家,吴沛捷不仅遗憾还有些愧疚。不过他认为,正是因为相聚的短暂,对于错过的营期,大家都能永远怀着最美好的想象。即使在短短24小时内,吴沛捷也不断有新的发现——调皮叛逆的学生在挑战赛中能很好发挥团队带领作用,沉默内向的学生在活动中也更愿意表达自己。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他想,一定会充满了精彩。
对于突如其来的结营,挚愿者一时有些遗憾
而令桑植挚愿者董珊杉遗憾的是,她还没有和研讨课上一位独特的学生有深入交流,也没能将自己准备的研讨课与学生好好分享。
在桑植一中,营期在第一天夜晚便被宣告结束。晚上,挚愿者们组织大家给彼此写信,即使彼此的相处仅有一天,礼堂中的每一位挚愿者、每一位营员依然在低头默默写着,想要握住那来之不易的缘分,想要令彼此的平行线有多一分相交的可能性——即使无法相触,至少距离上能更靠近。
那一晚,郑晓琳脑海中全是营员们看着自己的那一双双明亮的眼晴,眼底里尽是那纯粹的期待与真挚。
虽然遗憾,但快乐的时光总是难忘的
临别时 ,蒋阳迪给每一位他挚友之家的学生都说了一句话,“很荣幸且很遗憾”——荣幸于能在桑植营点和营员们一起享受了一天一夜的欢乐,让他对县镇、对学生、对国内教育有了新的认识,遗憾在于疫情的骤然而至使这段本就不长的时光变得极为短暂。
如果明年夏天,还有时间,还有机会,蒋阳迪还想再一次续写这段篇章。
在溆浦一中,结营仪式显得格外温馨和感动。
营员们浏览着营期期间的照片
结营仪式在傍晚时分开启。挚愿者与助教们一起精心布置了一条“走线”,复刻出一幕幕夏令营的重要场景。开营日的签到、挑战赛的积极参与、研讨课的丰富收获、社区探索的挑战自我……从一楼到五楼,十天的经历和挑战浓缩于此。学生们穿过拉满照片的时间线,拉开记忆的阀门。
在五楼的大本营里,每个挚友之家都划定了区域,他们悉心装饰,营造一个又一个温馨的“小家”。每个“小家”里都有可以投信的信封。伴着《亲爱的旅人》,大家拆开自己的信封,里面装满了一张张纸条,寄托着彼此的情感。
大家用歌声欢送离别的时刻,期待着未来的阳光
在结营仪式的最后,所有人围坐在大厅的中央,合唱着PEER营歌。“这是个小小的世界,有许多大大的梦想。”大家用歌声欢送离别的时刻,期待着未来的阳光。
沅陵营点8月1日傍晚决定结束营期,第二天一大早挚愿者就需要离开学校。
由于疫情原因营点提前结束,挚愿者向莹一共给学生上了四次《中国民间美术》研讨课。令她遗憾的是,前几节课都是偏理论的课程,营员们喜欢的外出寻找民间美术作品和自己制作扎染作品的课程内容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完成。在结营的时候有学生过来和她说,“小象象,你还没有教我们扎染”。
结营仪式上,大家合影留念
对于结营而言,沅陵营点的挚愿者霍家欣印象深刻——
“记得那天中午我们还在一起吃饭,分享着学生们在第二次挑战赛当中的感动表现。就在我们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的时候,格格(沅陵营点统筹营长张晴)接到电话,说我们的营点因为疫情的原因被提前取消。一切都发生得好突然,我们只能赶回学校,开始进行离开前的物资清点和结营策划,当晚我们在星空下,坐在操场上和同学们进行了夜谈。晚上的星星很亮,还有流星划过,同学们仰望星空,我们组是通过‘真心话大冒险’的方式分享了彼此的悄悄话,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坦诚相待,助教哥哥们也分享了自己的悄悄话。”
对于挚愿者杨杰川来说,意料之外的结营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结营式结束,夜谈间有居民投诉扰民,看办公室和教室还未收拾想到一大早我们就离开,也没法送学生回家,还把一大堆事务留给向莹和助教们,加上身体疲惫心里有些烦躁。将近子夜走到操场,看到旁边心然和她挚友之家伙伴安静地围在一起,心然招呼我们加入。心然言语真诚,有诗意哲理,她说话不急不缓,我一坐下马上心里安定许多。
我听着同伴和学生们的话,心里想着多美妙的夜晚啊,仿佛有一根根线将我们紧紧联结在一起。心然跟我说,虽然这次营期结束得这么匆忙,但她感受到周围那些带着思考的脸庞,有着个性的头脑,不会因为突然分别而带有过多伤感和个人化情绪,她明明感受到自由的灵魂和个体意识已经启航,向往着开拓自己的明天和新世界。我深以为然,也想起刚到这里的第一天午饭,心然说她自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来这里,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那些回忆中的美好
这也是我在想的事,实际上这群坚强可爱的少年们带给我的远远比我给他们的多。从武汉拓展营、到沅陵六中和伙伴们充实愉快的每一天,到仓促撤回、飞驰在山路上、回北京的高铁上,到看着郑州郊外仍泡在水里田地,直到现在在家里突然发愣的一瞬间……
我头脑里一直回旋着心然的问题,你为什么去,你得到了什么,你要往何处去?头脑里浮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脸、人与人具体的联结、不屈服的向上的心…… ”
战略资助方
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是由泰康保险集团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
泰康溢彩基金会以“关爱生命、造福民生”为宗旨,聚焦养老、公共卫生、助学、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公益事业,致力于支持生命大健康相关的公益项目,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帮助更多人享有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
资助方
合作方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0年12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27所初高中累计逾111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73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4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多媒体社区中心“PEER空间”,与学校共同实践人文素质教育实验。除图书、可移动桌椅、多媒体设备外,每个“PEER空间”还驻扎一到两名志愿者为学生提供长期在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