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个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教育的正途是什么?对于县镇高中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正途”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
挚行者郭心卉在对『平行班』和『实验班』的观察中,察觉了应试系统下被掩盖起来的压迫、迷茫和紧张,也慢慢寻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作者丨郭心卉
PEER空间项目部
沅陵六中挚行者
大家好,我是心卉,沅陵六中的挚行者。走出校门成为社会人士的初体验,是在PEER和沅陵六中达成的。
喜欢观察不同的人,也喜欢独自玩耍。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在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之前,想先四处看看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PEER空间长期驻校志愿者招募中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教育有正途吗?
如果有,那是什么?
不可说的专科
初到六中时,我看到了挂在校道入口处的红条幅:
“热烈祝贺XX同学考上湖南师范大学”
“热烈祝贺XXX同学考入湘潭大学”
从高考喜报上,可以粗略地看出一个学校的升学率。
湖南师范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所“211”“双一流”大学。
湘潭大学,是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综合性大学,录取批次为本科一批。
往后的其他条幅上还有一些学校,大多属于本科二批。在2020年的高考中,沅陵六中重本录取30人,二本及二本以上80人。
大门外的高考红条幅
2020届的入学人数大约有450人,减去80位进入本科院校的同学,还有370位同学,他们中有人肄业,有人毕业后直接工作,其他人进入专科院校(至少有一二百人)。
去往专科院校的同学们平时的成绩差不多在年级中游,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中上游的同学。有些来自文理科的实验班,也有人是平行班、专业班中的佼佼者。顺利毕业,升入专科,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并非易事。专科,在这里是升学轨道上很不错的一种出路了。
然而,这样的现实似乎只对高三的同学可见。
留言板上贴满了心愿
在空间的留言板上,我见到过许多新生留下的高考心愿:一本、重本、顶尖院校。
当平行班的同学说,我考不上本科了,以后打算读专科,老师和家长大概会说,“你才高一啊,怎么说这样的丧气话。好好努力,还有两年,机会很大!”
常常听到老师或学生家长这么评价一个孩子,“他/她现在成绩不太拔尖,但是努力一下还是很有可能上二本。”
随着高考迫近,分数竞赛的残酷现实日益显露,有同学说,“我现在的成绩离本科线好远,但我不敢想象考不上本科的未来。”
那些组成大半个年级的升入专科的毕业生们,好像在成年人的话语中被隐去了。也难怪,高三的学生第一次在意识层面接受“我可能要进入专科院校”的现实时,他们首先要面对未知的恐惧。
4月,湖南省单招结束,一百多位已经拿到单招录取的毕业生最后一次在大会议室参加会议。我本想去听看看这场单招学生送别会的内容,意外地遇到了老管理员X。在高三某次联考的红榜中,他榜上有名。现场还有一些熟悉的面孔,是他的同学,也是文科重点班的学生。
聊起单招,他说了许多,为什么选择单招,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录取之后的假期安排……关于升学,关于未来,他收集了很多信息,也有许多自己的思考。
* 单招一般指单独招生。单独招生是教育部为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
大会议室里坐满了单招录取的学生
会议开始时,台上的老师说:“恭喜大家获得单招录取。”
似乎只有在一切尘埃落定,高考升学的收益显然比不上单招时,它才成为值得夸赞的“正途”。
平行班:
赶不上进度,就寻找其他出路
学校入门处有块石碑,挂着几个烫金大字:让每一位学生都好起来。
综合楼的侧壁上大大的宣传栏也写着“让每一位学生好起来、让每一位老师好起来、让每一位家长好起来”。
学校确实给到了这样的机会。
在和其他挚行者的交流之中,当我说起六中学生能自己办大活动时,伙伴们都感到非常羡慕。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有大块的活动时间,大量的尝试机会,也有足够多的经验积累。封闭式管理的学校中,“6106”的作息之下,“搞事情”的活力和动力是非常宝贵的。
筹办六中好声音时,在空间里唱歌的学生们
连续四年的六中好声音、元旦晚会,是一群学生在为全校学生办活动。办活动需要的各种器材和技术支持,老师们总是热情地提供。活动筹办有时需要占用自习,多数老师也默许了。
空间的书柜上摆放着许多相框装裱的画,像艺术品一般,是以前学生们的作品。
空间的灯,是前任挚行者晓晓带着一群学生,用一学期的时间边学边做的。
专业班的学生们一股脑儿地涌进空间,寻找《哈姆莱特》《雷雨》《窦娥冤》,说是语文课本讲到戏剧专题,老师让他们自己组队排剧,排出几部就讲几部。“(老师)不讲也太可惜了,我们得把每一部都排出来才行。”
空间里总是可以见到学生们生龙活虎的样子,不知道是谁起的“六中小野人”的外号,形容这群上蹿下跳,有话直说,创造力和破坏力同步发展的孩子还真是挺贴切的。
生龙活虎的小野人们大多来自平行班。进入教室之后,他们可能就是另一副样子了。
生物课上,老师发现,完整讲过两遍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还是有很多人没搞明白。
语文课上,老师把复习思路连带方法都清清楚楚地写在黑板上,带着大家一步一步地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基础问题提出之后回应的仍是大段沉默。他曾经也尝试过翻转课堂,但是这个方法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学生们撑不起来,这课堂就翻不过来。
数学老师把平面向量课后题的每个步骤都详细拆解,逐一推导。但课后仍有很多孩子觉得,数学老师讲不清楚,听不懂数学课。
从早到晚,一天有十一节课,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学习新知识,考试将近也不会有多余的复习时间。即便如此,市统考来临时,平行班的大部队依然赶不上教育局要求的进度。
和年轻老师们聊天时,他们常说羡慕我和学生的关系好。某位老师一语道破:他们(学生)会喜欢所有不给他们上主科的成年人。
挚行者和学生的关系与老师和学生关系的一大不同就在于相遇的情境。应试的系统下,成绩、升学是价值衡量的最重要标尺。在这把标尺之下,关系中的压迫性和紧张感要花费多大努力才能减少?更何况,对于这些并不擅长课堂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在这个标尺下,他们的优势和能力并不能被看见。
他们有些人在空间里就像块学习海绵,在实践中,在和同辈的交往中迅速吸收和处理信息,高效地学习着,但在强调另一种学习模式的课堂里却无处施展。
实验班:是特权,也是束缚
平行班学生考入本科的可能性不大,学校的老师们大多明白这一点,于是会鼓励他们尝试不一样的活动,探索其他出路。这其实是一种幸运:学校给他们留出了足够的灵活度和机会,能够和分数至上的价值体系解绑。
但实验班不一样。
在实验班上课的时候,我能很清楚地感觉到,他们有相对其他班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好的学习习惯和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作为他们的课程老师,我体验到很多成就感。科任老师们会说,“实验班就是不一样”。挚行伴夏(夏令营)的名额几乎全给了两个实验班的学生。他们做出的调研报告和成果展示,也确实能够看出思考和沉淀。
但成绩好,既是光环,也是束缚。他们需要更精细地规划、更高效地利用时间。
熄灯钟声后,后教学楼成为校园里唯一的光源
全校的实验班集中在同一栋教学楼里,那是一栋每天需要多上1-2节晚自习的教学楼,基本由高三和各年级实验班组成。九点半的熄灯钟声响起后,那便是学校里唯一的光源。
高一几乎每个班都有一小群空间常客,但空间里却很少看到实验班的学生。
当我建议实验班的同学们“有空来空间转转”时,得到的结论大多是“没时间”。夏天的学考对整个年级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对实验班尤甚:
“你们上体育课的时候路过也可以来看看呀。”
“我们最近都没有体育课了。”
“这学期要学考了,真的很忙,学考会影响考大学。”
这也确实。对于平行班的学生们来说,学考的压力在于“能不能及格”,全校及格率有97%,最后大部分人还是能顺利通过,拿到高中毕业证。
但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学考成绩越高越好。虽然学考分数不直接影响高考录取,但有些学校、专业和招生路径是会限制学考等级的。对于这些尚有较大机会冲刺一本、重本的小学霸来说,这就是一场冲锋。
既然升学这条路还有机会走通,那一定要全力以赴。
他们和他们的同龄人,在一个并不大的校园里共同度过三年,可能有些人却始终不会认识彼此。
成绩像一条无形的线,把两群人分开了。
Plan B,或是锦上添花
从实验班和平行班的对比中不难看出,教育是有“正途”的。成绩好的学生就倾尽全力,以期在高考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如果应试实在走不通的话,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作为一个Plan B。
学校提供了尝试其他道路的机会,从这一点说,沅陵六中作为一所面临许多现实困难的乡镇中学,已经是非常努力地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下坚持自身的教育理念了。
但这似乎也是因为,升学的希望,对这里的大部分学生来说非常渺茫。
如果还有升学的机会呢?
那么升学才是“本”,时间要最高效地用起来,计算效率的指标是成绩。
人文教育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没有就算了。不着急,上大学之后有的是机会。
得先走出去。
真的如此吗?
走出去,成长需要的其他养分就能够自然地获得吗?
这个阶段缺乏的养分,下个阶段就能补上吗?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0年12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27所初高中累计逾111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73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4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吉林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