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表达是我们与其他建立联系的方式。我们通过表达与他人分享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们的喜怒哀乐。沅陵六中弘慧班的学生们也许尚不自知,他们在PEER空间的交流表达为他们创意思维的成长贡献了许多。
作者丨郭心卉
PEER空间项目部
作为挚行者的日常是,待在空间的每时每刻几乎都有学生在跟你说话:
“姐姐,我今天又blablablabla”
”姐我们班英语老师可逗了……”
“姐你还记得我跟你说的那个xxx不?”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空间的日常运营和大大小小的活动让我意识到,这个公共空间究竟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 ——“表达”正是串联起一切的结点。
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空间里,“成年人”的角色被弱化、隐蔽,学生们的声音开始被听见。尚未深入探索内外世界而暂时维持模糊状态的表述,曾被评价体系批评、打压而逐渐失去信心的天真想法,或是在现实世界里被拒绝而被压入心底不愿轻易透露的真实感受,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经由不同的载体,与外部世界产生对谈。
笔友:信封里的宝贝
十月份,笔友项目开始报名。在一周的时间里,报名信息登记了满满两页纸——最初共有55位同学报名了笔友。
由于参与名额的限制,负责笔友项目的管理员设计了一些问题,用于筛选参与者:“是什么吸引了你报名参与笔友活动?”“你想和什么样的人成为笔友?”“假如成功匹配笔友,你想和TA聊些什么?试着给你想象中的笔友写下第一封信的内容。”
最终,我们收回了40+份填写完整的报名表。报名表上稚嫩的中英文字体被用心地组合排布,好像正在进行一场认真的对话。
填得满满当当的报名表
从报名开启的那天开始,“姐姐,笔友的信什么时候来?”几乎成了我在学校里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我们设定的回信时间是收信后5天左右,但几乎每次从领到信件的当天开始,就有人写完了回信。接下来几天,信封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一张又一张填满的信纸,一点零食、小礼品、明信片,还有自己画的画……
参加笔友的学生里有空间的常客。他们有些在空间里显得腼腆内向,人一多起来便退入旁观者的角色中,很少说话,却会在收到第一封来信后的几天内迅速交回一叠厚厚的信纸。
收齐寄出的信件包裹总是又厚又重,承载着孩子们的期待与心意。在无法使用电子设备、网络平台的学校里,来来回回的信件成了他们对交流的最大期盼。两封信之间两三周的间隔,对于大家来说好像太长了些,每次交完回信就开始期盼下一封的到来。
英语戏剧:纯手工自制剧组
“姐姐,我们是弘慧班的同学,正在筹备英语戏剧活动,下周二晚自习可以借用空间吗?”。听到“弘慧班“三个字,我没多想就答应了——弘慧班的学生,应该是空间的常客嘛。
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就有人敲响了门。“姐姐,我们可以先进来布置一下场地吗?”几个穿着衬衫西裤、身着红裙斗篷的孩子随后进入了空间,开始挪动桌椅,在多媒体前围出一块舞台。后来,越来越多穿着“演出服”的孩子走了进来,有人在调试音箱,有人在多媒体上播放演出背景和提前录制的“剧组视频”,有人在搬运道具……
演员、评委、工作人员全部到场之后,活动拉开序幕。六个小组依次上台演出。英语课本上篇幅简短的 The Important Papers 被改编成了五种风格不同的故事。有混搭穿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皇后篡权的反转宫斗剧,有分幕复杂、配合完美的“专业剧组”。有人戴着墨镜哼着小曲儿气定神闲闪亮登场,有人突然凑到评委席前悄声问你“Dear Lady, Do you have the important papers?”,有人咆哮着跪倒在舞台边缘……
自制手写剧本
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小小的空间仿佛真的成了话剧舞台,大部分剧目都改编自同一个剧本,却丝毫不让人觉得枯燥。舞台边堆放的道具也是孩子们自行准备的:舞台上的演员们拿着改造的“权杖”,穿着红纸围成的蓬蓬裙,戴着皇冠、披着斗篷,突然走到观众席前给出一朵朵手作纸花,或是掏出复习资料呈上,引发一阵阵哄笑……小演员们在自己创造出的舞台布景中,讲述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我想起最近几日午餐晚餐时,在学校的不同角落里见到的那些正在排练的身影。不知道舞台之后的他们,为了这场演出,献上了多少个难得的休息时段,写剧本、背台词、制作道具、排练走场。舞台上的每个动作、每句台词、每一幕画面中丰沛的情感和满溢的生命力似乎都在展示着参与者们自发的表达欲。
人生河流:画里的故事
“人生河流“,是指将一段时间内的人生故事画成一段含有不同元素的河流。通过绘画和分享的方式回顾过去,形成自己的人生叙事。
12月底,空间里举办了一场“人生河流”活动。那是一个周日的下午。我踩着点打开了空间的门,很快,十个孩子陆陆续续坐了进来。
介绍完活动的流程,并为大家做过示范之后,所有的脑袋低了下去,拿着笔在纸上涂涂抹抹。
当你走过去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或者是问一问那些画上的鱼、礁石、笑脸和惊叹号是什么,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跟你说起这一年的起起伏伏,说起那些牵挂着他们心情的回忆片段。
“你的河里有好多鱼呢。”
“这个鱼是我特别设计的。你要把它想象成立体的样子,它们的位置上上下下表示了我那段时间里心情的好坏。”
“这里好像有一只反方向的鱼?”
“那段时间里我的模考成绩一直下滑,好像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我很想‘游回过去’,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小学霸们的“七月惊雷”
我看了看那几位坐在一起的女生,在她们的河流中,七八月的时候都有个大大的“冲击”——有时是惊叹号,有些是大大的礁石,或者一个突兀的哭脸。
“你们的七八月似乎看起来都不太顺利?”
“是啊…七月底出了中考分,我原以为自己可以上一中的,没想到分数比预估的低了好多,才来了这里。”
“查分数的时候我有些震惊了…没想到会这么低。”
“不过,后来遇到了她们,我感觉还是很幸运。可能这就是奇妙的‘遇见‘吧。”
这些来自弘慧班的同学们,是同龄人眼中的学霸。在我和他们相遇的那些课堂上,他们大多显得专注而活跃,像海绵一样迫切地汲取知识,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然而,单向的沟通中并没有太多让他们表达的机会。“小学霸”的身份背后的故事,在那些大讲座式的课堂上,并没有被听到过。
倾听彼此的故事
有时候学生们好像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想要表达,又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世界交流。空间能够做的,便是为他们提供的可能就是一些形式各异、自由可选的表达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达,去展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