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忆起2020挚行伴夏的点滴,陈慧依然一脸幸福。夏令营结束后的长沙分享会上,正安营的挚愿者们总是最吵闹的一群,不时爆发大笑或者一起大声唱歌。用陈慧的话来说,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爱,实在太可爱了。
陈慧在2015年作为城步一中的学生参加夏令营,2020年夏天回到PEER做挚愿者,之后又进入幕后成为了服务-学习部门的实习生,在蓝山举办的十一营中也有她的身影。
天生爱笑的她对PEER一直有着很深的感情,当年的挚愿者们给了作为学生的她许多感动与思考,而她在几年后又成为了挚愿者,把那份感动与关爱重新传递了下去。
采访/撰稿丨郭海涵
来自PEER的情感联结
对于陈慧来说,2015年的夏令营对她影响最深的或许不是干货满满的社探或者研讨课,而是与挚愿者之间一些穿插在日常中的细密情感闪光。
被问起印象最深的事情,陈慧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个生动的瞬间——在城步县的一个广场上,挚愿者带学生们组织了一场快闪作为研讨课的最终展示。活动结束后的晚上,陈慧和一个挚愿者姐姐一起走回学校,在那段短短的路上说说笑笑聊个不停。而姐姐的一句话让陈慧至今记忆犹新——“如果我们是同龄人的话,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五年后的现在,那位姐姐已远在美国,陈慧依然和她保持着联系,生日与节日会互相祝福。据说,2015年城步营的挚愿者们至今也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偶尔会一起视频聊天。
漫长的五年仿佛一瞬,将她们的牵绊通过PEER遥远地凝聚着。
陈慧身边有许多由学生身份转变为挚愿者重新回归的人,在她的眼中,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沉甸甸的感动。
15年带过陈慧的挚愿者王唯唯就曾是12年的学生,他在16年又回到城步看望学生们,和大家哭成一团;今年的十一营中,陈慧又偶遇了李澳——15年城步营的另一位挚愿者,相遇的时刻大家又惊又喜。像这样跨越4、5年的相聚,在PEER并不少见。
在大家的心中,PEER是个神奇的地方,能让人从沉闷的学习或工作中瞬间”活过来”。2020正安营的挚愿者们还在一直保持联系,组成了各个地区的小分队,并且准备把营旗在每人手中传递一个轮回。
挚愿者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像是一颗颗种子,它会发芽抽枝,长成大树后刻印着彼此的痕迹,并且不断把种子播种给下一群人。
在学生身上投射自身
拥有学生和挚愿者的双重身份给了陈慧一份更深的感受力。她会把营地的学生当作当年的自己的影子,能够更多地从TA们的角度思考,这是她重新参加PEER的一个很好的优势。
学生们身上蕴含着丰富的多样性,有一些学生非常活跃,而有一些则不太善于表达。陈慧懂过这种感受,所以会更加关注那些想发言却不敢张口的学生。她觉得相似的不自信过去存在、如今也仍然在自己的身上若隐若现。
举办报纸时装秀挑战赛的时候,一个身材小巧的女孩被学生们推选为模特。或许是因为不够自信,她拒绝掉了这个推荐,而在之后的设计过程中,始终没有很大的参与感。陈慧与其他导师起初没有观察到这个细节,在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女孩突然哭了出来,这才意识到她在承受着多么大的心理压力。陈慧和另外一个导师赶忙和她进行沟通,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到了女孩内心的敏感与自卑,温暖地鼓励了她。
陈慧事后进行了反思,自己面对这样的情况仍然不知道如何妥善处理,沟通和表达的技巧还是有所欠缺。即便能够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能够帮到TA们。她就这样在实践中跌跌撞撞地前进,不断地反思自己,也未停止过分享自己心中的温暖。
与夏令营挚友之家的学生们
2020年的夏令营结束后,陈慧产生了一丝无力感,她与学生似乎没有产生当年和挚愿者之间那样深的联结。在自己努力做了那么多之后,无从知道究竟能给学生带去什么。而这也是挚愿者之间普遍的感受——难以体会到立竿见影的成就感。
然而,在采访的前一天,正安夏令营的营长回到了正安一中,与分别数月的学生们重逢,并惊喜地收到了学生们为挚愿者们写的无数封信。透过学生们沉甸甸的文字可以看到,TA们在挚愿者们身上寄托了深深的感情,挚愿者的名字会时不时出现在TA们的日记当中,放假玩手机的时候也会关注着挚愿者们的动态,看看TA们在做什么,从中能够汲取动力。
从营长那里听说了这些后,陈慧恍然间觉得很感动,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曾经的无力感逐渐消弭。她意识到,或许在正安的当下没有为学生们带去什么即刻的改变,但一定为TA们提供了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绵长的情感牵绊,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而这种可能性,恰恰是五年前PEER曾带给陈慧的。除了与挚愿者之间的牵绊,社探也为学生时期的陈慧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正安夏令营的学生们
社探激发的文化自觉
身为苗族人,陈慧对长期浸染其中的苗族文化反而缺少了具体的感受,而PEER夏令营提供的社区探索给了陈慧一个机会跳脱出来,从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文化,建立对自身新的认知。
2015年的城步夏令营正值历史悠久的六月六山歌节,挚愿者带学生们围绕它进行了议题探索,采访了当地的居民。陈慧自此才第一次对自己生活了十余年的地方产生了真正深入的了解,开始思考过去从未思考过的东西——关于民族文化,关于少数民族的身份认同。
2020年挚愿者线上培训期间,有其他伙伴对陈慧的苗族身份充满好奇,提出了各种关于苗族文化的问题,而陈慧却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她发现,苗族或许只变成了自己身份证件中一个无意义的描述,却难以辨认出自己对它的具体认知。
夏令营期间,陈慧和其他伙伴一起去了苗族侗族自治州游玩,观赏到了独具文化特色的民族表演。看着苗族人热情的表演,她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反思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她在惭愧中意识到,自己还需要重新去思考、定义关于自身文化的种种。
在贵州观看苗族演出
在刚过去不久的十一营中,陈慧终于给学生们带去了她精心设计的兴趣课《有趣的方言》。她会播放各种方言的歌曲,让学生去猜它们来自何地。陈慧通过各种这样有趣的小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方言,试着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呼吁大家关注、传承多样的方言文化,最终学生们改编了一首方言歌曲《慧歌》。这门掌声不断、笑声连连的兴趣课也是陈慧对自身文化的一个回应。
为了更了解苗族文化,陈慧还去联系了苗绣的非物质文化继承人,想要在寒暑假期间去学习苗族的传统技艺。
她说,作为一个城步人,她想要做一些什么。传统的文化在逐渐消失、被忘记,陈慧觉得非常可惜。
地方文化的承继,大概就这样随着每个个体对自身文化的自省与体认而徐徐展开。
陈慧穿着苗族传统服饰
无限可能
PEER陪伴陈慧度过了一段重要的青春时光,见证了她的成长。
学生时代,陈慧通过PEER空间的活动拜访养老院,第一次主动进行社区参与,观察到社区的种种细节,也通过夏令营体会到了被关注、被尊重的感觉,品尝到了与人产生联结的美妙;大学时代,作为挚愿者高强度的”魔鬼”实践中,她得到了充分的空间去发挥自主性、表达自己,实习时的细碎工作也让她多了些理性,多了些细心。
这一切帮助了她更有自信、更有底气地去面对即将发生的一切。与其他优秀挚愿者们的碰撞也让陈慧意识到了多读书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更加坚定了考研的决心。
对于刚刚进入大二的陈慧来说,无限的可能性正在徐徐敞开。志愿服务、家教、实习……她正在不断尝试新的事物,试图从生活的蛛丝马迹中觅得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志业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