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轩成、邢前雯怡 / 沅陵六中营
“没有发现自己身边就有一个美丽的桥!风景区设置的也很好!”沅陵六中营点文化保育组的唐艺感叹道。
“开发商与原住民的协商没有做好,只考虑到了自己的利益,没有考虑到官庄镇的利益,”同组的龙佳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在实地探究文化古迹保护情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
沅陵六中营点的文化保育组在社区探索中来到官庄镇辰龙关对其历史文化和古建筑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并发现了景区开发时居民的“痛点”。

沅陵六中营同学正在社区探索中
第一次议题卡探索
初见辰龙关
第一次文保议题卡成员选择对辰龙关茶文化进行探索调研。
刘轩成,首都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研究生,是本次文化保育组的导师之一。他曾参与山西晋侯墓地车马坑遗址开裂病害防治研究项目、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和壁画修复等项目,对文化保育有着极高的兴趣。
轩成导师与学生“打成一片”,同学们亲切的叫他“大成子”或“大成导师”。第一次议题卡探索中,轩成导师带领刘昊、刘哲彦、袁晟朝、赵旭斌四位茶文化社探同学,对辰龙关的建筑和历史文化进行调查。他们表示对辰龙关的建筑和历史文化等内容有很大兴趣,通过简单的考察,发现辰龙关有许多可以深入发掘的点——如辰龙关和会仙桥。


辰龙关新址与旧址

辰龙关会仙桥

导师刘轩成(右一)与同学们
第二次议题卡探索
确立探索主题
导师刘轩成、王浩然带领选择文保议题的其余同学对辰龙关建筑及文化进行调研,对沿路的辰龙关、傩戏台、会仙桥、游乐休闲设施实地考察,通过此次调研,基本确定社区探索以辰龙关为主。

傩戏台
预调研
深入探究
在经过两轮议题卡任务后,最终加入文化保育的同学有冯勤、刘元、沈帅、唐艺、谢佳、袁婧、龙佳舟、舒克杰、向俊杰、袁晟朝、赵旭斌。
随后,导师带领文化保育议题组的学生前往辰龙关,对景区核心部分的所有景点进行调研,如辰龙关新旧址、傩戏台、界亭驿、会仙桥、文心阁、茶仙谷以及其他复古桥等,分析其中可深入研究的点。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们还发现,辰龙关景区周边居民实际上对景区开发不太满意。
沈帅同学指出,他们采访了示范村桥边的两个原住民,结果发现农民耕地在开发过程中被无理由占用了。“人的脸皮越厚,在这个世上才活得越好。要让开发无法进行下去,才可以得到耕地的赔偿。”沈帅同学转述当地居民的话道。
唐艺同学说,自己在调研过程中其实是奔着居民耕地被占用的问题去的,想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考察回来后,议题组决定将辰龙关新旧址、傩戏台、华寿桥、会仙桥、文心阁和茶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发掘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傩文化、红色文化和茶文化等信息。

文心阁

茶园
社区探索
深入探究
经过前期几次调研和资料搜集后,六大研究点的负责人都明晰了相关内容,并进一步了解建筑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但是,仍有些问题需要实地考察调研——此次社区探索由刘轩成、王浩然带领两组同学对涉及的建筑进行测绘、拍照、航拍、采访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调研内容。

学生采访


调研产出
1)研究背景:
辰龙关是官庄镇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官庄人民的精神与情感,而如今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辰龙关文化受到外界的强势撞击,官庄人民正在逐渐丢失对辰龙关文化的记忆。因此,文化保育小组深入辰龙关,捡拾起那些被丢失的记忆。通过调研发现,辰龙关有大量遗址,部分已得到开发,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思路:
议题组通过调研、研究、分析和分工产出等一系列社探工作,最后回到文化保育这一主题,希望通过文保组的行动,慢慢改变人们对辰龙关的认知,让辰龙关变得越来越好。

3)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资料收集法。
4)问题结论:
1.环境方面:景区内部及周边存在垃圾污染的问题,景区缺少垃圾桶和垃圾处理设备;河流上游区域的开发工作、无节制的修建水坝行为,导致水源污染严重、河流生态被破坏。
2. 设施方面:所有复古桥梁的顶部都存在漏水情况;游客休息区太少,一路暴晒,徒步骑行旅游体验感不佳;复古建筑缺少日常维护;景区内部商业服务设施较为缺乏。
3. 交通方面:道路较窄,车辆通过性较低;路面多为砖石铺设,人员体验感较差。
4. 管理方面:景区几乎没有工作人员,各个游玩设施均已停业;停车场位于崖壁旁,有滚石坠落,防护网长期没有维护,存在安全隐患;景区因开发建设,经常会有大型车辆随意出入。
5. 发展方面:景区规划不明确、不科学,曾出现拆了建、建了拆的情况;大量占用耕地建设茶园,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学生袁晟朝设计手绘明信片
文保组的学生们表示:“我们发现,辰龙关的一些古建筑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也较为严重……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辰龙关的建设,提出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作为官庄的居民和新时代青年,一定要为辰龙关的建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宣传保护辰龙关的重要性,设计明信片、制作宣传视频,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辰龙关,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现在,沅陵六中文化保育议题组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行动”收尾部分。
让我们一起期待文化保育组最终的产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