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灵睿、薛清扬
不知不觉间,挚行伴夏成都拓展营的日程已悄然过半,开营的第三天,挚愿者们分成了文化保育、媒体与媒介素养、教育与社会公平、公共卫生、残障融合、老年与健康、妇女与儿童,以及环境保护这八个议题组,分别前往与每一个议题密切相关的公益组织、社区、学校和企业参观访问。
他们走进真实的社区,探寻着社区共创者们的行动。
文化保育与艺术–玉林东路社区
玉林东路社区是成都市乃至全国都有名的优秀文化保育社区。工作人员祥哥首先向议题组介绍了整个社区的情况,并带领大家参观了一米菜园、社区餐厅、儿童之家、社区阅览室等有社区特色的地方。
社区中入驻了多家公益机构,领域囊括环保、妇女权益,不一而足。这些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小至免费理发大至权益维护的支持。与此同时,社区也积极与设计师合作对小区的空间和街道进行再创造:玉东故事墙、爱艺花墙以及无障碍咖啡馆。
在问答环节,工作人员向议题组分享了做好社区工作和维护合作关系背后的关键。他讲道:“成都在逐渐优化基层工作人员,他们有敏锐嗅觉。当有新政策产生,能够立刻联系到社区,并在合作时能找对相应的制度层。”
在此之外,做社区工作需要用居民、孩子听得懂的话语体系讲故事,面对不同的人群寻找独属于它们的切入点和语言逻辑,这样沟通才能最为有效。
祥哥最后说:“社区中每个群体都有自己文化,不一定要多大。每一件小事都有背后的价值,文化在每个小细节中,在一树一墙中。”
媒体与媒介素养–好奇学校
媒体与媒介素养组挚愿者们参访了成都一所颇具个性的创新学校——成都好奇学校。
学校的英文名字叫做Curionesty,是由curiosity和honesty两个单词拼出来的,其用意是希望学生们都能诚实地顺着自己的好奇心完成主动性的学习也是为鞭策学校自身,始终诚实地进行教育探索。
在成为全日制学校之前,好奇学校是从钥匙玩校夏令营中生长出来的。钥匙的作用就是入门,钥匙玩校首先致力于解决学习动机的问题,先以勇气教育解决“我愿意”的问题,再以能力教育解决“我可以”的问题。
除了介绍好奇学校的办学理念、历史发展和运营模式之外,好奇学校的创始人池晓也和挚愿者们分享了自己对现有教育体系的思考。
他讲到,其实大家平时常说的义务教育,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强制教育,是一个工业化的教育体系,最初是为了迎合工业革命时代背景需求,在全球大量普及了工业化的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体系的核心指向了在经济能力和个性化教学之间做平衡和取舍。
池晓老师提出:“教育是做心目中30年后社会的样子。它会涉及到刻意练习,但不应该是痛苦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好奇学校是想要建立一种新的标准,创造一种存在。社会的量化评估体系不够准确,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完成更准确的画像,需要多元的评价体系。”
教育与社会公平–先锋学习社区
教育与社会公平组的挚愿者们参访了另一所别具一格的创新学校——先锋学习社区。先锋学习社区成立于1998年。
从最早对在线教育的探索、中期采用私塾的教学方式,到2012年在成都建立实体学校,先锋学习社区一直秉承着“人人都能成才”的核心价值观,实践着“生活即教育”。
先锋社区的学习没有必修课,而是以学习者真正的兴趣为导向,以丰富的社会资源为辅助,让学习和自我探索在真实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发生。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先锋,这个词一定是“自由”。先锋一贯实践着自下而上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从学校空间的使用、学校基本规则的制定、访客接待,到学习目标、内容和时长的选择、学习质量的评估,甚至是毕业的时间,基本上通通由学生说了算。
比如,一位先锋的校友出于对黑金属摇滚的热爱,有一学期将自己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定为:制作一张专业的黑金属摇滚专辑。他真的经过一整个学期的探索和钻研,实现了自己的学期目标。
接待挚愿者们的桔子老师在介绍时说道:“先锋的教育完全基于学生的需求,而不是自上而下地带着一个既定的目的。我们不认为有任何一门知识是一个人必须掌握的,但是有五项能力,也是先锋的核心教育目标:学会做人、思考、学习、交流和合作,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挚愿者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学校在其中如何扮演基本的引导角色呢?
桔子老师向大家强调了,首先,先锋是有基本的边界的,在边界范围之内,学校不是要为学生的人生负责,而是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由不意味着无法无天,反而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先锋的每一个学生被赋予越多为自己做选择的自由,也就承担起了更多把握自己人生方向的责任
公共卫生–倪家桥社区
位于玉洁巷3号的倪家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像是玉林街道深处的雅致院落:蜀都味的中式建筑彰显着玉林本地文化底蕴,窗框上的福字透出一股老成都的韵味。这就是公共卫生议题组的参访对象。
倪家桥的工作人员带领议题组参观社区,在此期间介绍了社区的总体情况、社区入驻机构的服务细节,并与挚愿者问答交流。
倪家桥社区覆盖3万平方公里,服务2.4万人。在过去的营造中,他们大幅度增大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并且创造性地建设了院子文创园,希望吸引年轻人的参与。他们致力通过对社区服务空间的改造,拉进与居民和社区成员的距离。
与此同时,他们通过与小酒馆合作,周六开设市场,吸引年轻人在活动过程中接触社区服务,并形成了独特的“院子文化”。
社区还与其他文创工作室有着丰富合作,通过“以场地换服务”的方式,倪家桥社区吸引了ummroom、早上好、摩诘琴院等机构为居民带来有特色的艺术文化体验
残障与融合–圆梦助残
残障与融合议题组来到了成都武侯区残疾人双创中心。这是一个帮扶残疾人创新创业的综合性的平台,由武侯区圆梦助残公益服务中心代为运营管理。
这里承担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创业创新项目孵化、残疾人素质拓展训练、残疾人创业创新成果展示、残疾人创业创新社会资源和资金对接等功能。
接待挚愿者们的老师们详细介绍了圆梦助残的主要运营内容:解决残障人士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无障碍,起到企业与个人两个方面的中介桥梁作用。
圆梦助残对于残疾人士的就业有三个方面培训:一是素质培训和岗前培训,让残障人士的心打开和“走出来”,并且培养基本的职业礼仪。同时也需要岗前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建设,包括企业员工的团队建设,改善他们对残障的认知。二是技能培训,比如个人考证、做手工和烘焙等等,再对接企业定向招聘信息。三是空间支持,提供公共区域的设备支持,社区中的残障人士可以在这里阅读和参加各种活动。
此外也有其它合作企业的技术支持、基金支持、培训支持、岗位支持和创业指导。比如圆梦助残空间内部有一个烘培工作坊,专门有老师教授残障人士制作蛋糕、雪花酥等。残障人士可以在这里直接体验和接受培训,完成学习后可以自主创业。
圆梦助残也提供配套的营销课程,帮助他们完成整个创业的过程,助力他们融入社会,为他们的个人发展赋能。
老年与健康–晋阳社区
老年与健康议题组来到晋阳社区,在社区工作人员苏琳的带领下参观了党建中心和各活动中心。晋阳社区智慧型居家养老站是晋江首个升级智慧养老、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城市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主要服务社区65周岁以上的老人。
在参访过程中,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社区为老人提供的丰富服务,它们横跨文娱休闲、康复训练和心理咨询,而且都是无偿、低偿的养老服务;对于残障老人,社区会安排志愿者定期去上门提供保洁清理的服务,或是请孩子来表演,以提供关怀。
除此之外,挚愿者在与工作人员的问答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到晋阳社区对于细节的关注与努力。
由于小区比较老旧,社区工作者会设计一些微景观来改善小区环境,做到“因地制宜”。与此同时,当被问到社区活动宣传的方式时,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老人的手机使用习惯,小区会通过“专人张贴活动公告”和“人传人带动”的方式,更快速有效地通知到老人,也为这些社区通知增添了更多的人情味。
妇女与性别–爱有戏
在导师的带领下,负责妇女与儿童社探议题的挚愿者来到了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进行参观。
“爱有戏”诞生于2009年,主要服务于城市社区和青少年,通过创新性的社区项目,让居民在参与中传播社区文化、凝聚社区精神、重建社区社会资本从而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爱有戏深信每一个社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没有一种模式是万能的,唯有在充分了解社区需求的基础上,研发和设计的项目才是最适合的项目。义仓、义集、义坊、基于口述史的社区文化艺术、参与式影像、共生太极等等,无不体现着爱有戏人的智慧和真诚。
在参访中,挚愿者了解了“爱有戏”的社区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他们善于用戏剧等形式展现社区真实样貌,有创造性地解决社区问题的案例。
同时,挚愿者重点围绕“妇女与儿童”的主题向工作人员提出问题:“婚姻调解的目的是什么?”“离婚冷静期的实际操作现状和顾虑在社区中有何种体现?”
在工作人员的真诚解答中,拓展营参访小组逐渐挖掘出这些问题在真实社区项目中得到了何种舒缓,又面临怎样的挑战。
环境保护–野趣生境
环境保护议题组挚愿者们本次参访的主题为生态修复和环境教育,他们来到了成都野趣生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野趣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社会企业,主体客户是政府。
公司从创立到现在,携手各大高校著名专家学者、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野禽与湿地基金会咨询公司等,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公园、各级自然保护区、国际NGO组织提供包括湿地科普宣教、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设计、生态文化创意产品、生态产业规划、生物多样性考察评估、专项生态文化园区规划建设、国家湿地公园验收七大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在介绍和提问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向挚行者们介绍了自然保护的未来模式:需要多方资源介入,其中也包括市场的介入。
关于环境教育本身,工作人员介绍到环境教育需要注意的一大重点是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平衡,而这也非常需要方式方法和策划能力。
感谢以上公益组织、社区组织和企业的支持。通过参访和交流,2020挚行伴夏的挚愿者伙伴对于8个公益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社区的工作场景、一线机构的直接经验对于初出茅庐的“社区探索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源。
在未来的三周,挚愿者们将带着本次参访的经验走入县域,带领高中生探访他们身边的社区。我们如何更好地走入社区?我们如何更好地服务社区?公益议题在社区层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我们仍在寻找问题的路上,而答案,或许就隐藏面向未来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