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户外班会课记录推文中,教育创新挚行者朱浩描述了其流程和可能带来的效果。但是对于大多数班级来说,挪出90分钟的时间用于班会课,这对课程时间安排是不小的挑战。
这期班会课记录推文,朱浩将带大家一起了解室内班会课的一种实现形式:致谢——提问——讨论——解决/施行。
作者丨朱浩
PEER教师支持项目部
说起室内班会课,部分班主任老师可能会想到两种形式:
第一种,让班干部组织,先确定一个主题(比如生活幸福感,节日传统等等),然后由他们设计活动,带领班级同学参与。
第二种,应学校的安排,直接由老师带领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比如学雷锋、安全教育)。
在和几位班主任老师沟通之后,我强烈感觉到,老师们希望通过某些活动来增强班级凝聚力,让班上的同学更加团结友爱。这样的目标能否通过室内的班会课来实现呢?
《正面管教》书中提到,班会课不一定需要有一个“主题”,它可以成为一个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这样一来,班会课既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又能让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在理想情况下的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1-2-3
室内班会课有三个步骤:
致谢
同学们相互表达感谢,可以给出一个具体情境和时间范围帮助同学更快写出来。
鉴于班级人数较多,让每个人都自由发言会占用较长时间,因此,一种可能的形式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空白的小纸条,然后让他们补充下列句子:
我很感谢_______(同学的名字)因为_______(这位同学做的事情)。
随后,所有同学把小纸条上传到讲台,由班会课主持人随机选读(或者都读一遍)。
提出问题
由班主任老师或学生提出一个与班级纪律、生活相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与提问者息息相关的,也可以是和某条班规相关的。
例如:(班主任老师提问)上个月,我们班级因为卫生问题被扣了很多分。这个月我们有没有什么改进办法?
(同学提问)有些同学近视,他一直坐在教室后排,黑板上的字看不清。换座位的时候他还是会在后排,有什么更好的换座位方式?
任何人都可以提问。主持人需要将问题写在黑板上,为之后的讨论作准备。
讨论解决方案
由于县城和乡镇中学大多数班级总人数都超过了50人,因此在教室里围成一个圆圈进行讨论,是非常耗时耗力的。
一种可能的调整办法是,在讨论问题开始前,班主任老师先站(坐)在教师中央,然后所有同学转向老师。由主持人确定发言顺序,并把同学或老师的解决方案写到黑板上。最后,所有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解决方案,然后指定负责人施行。
班主任老师(穿黑色衣服)站在全班中央
换位思考
很多班级的班规往往是由班主任老师直接制定的。诚然,有的同学可能会单独给老师提出修改班规的建议,但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班规的环节是缺失的。同学们富有创造力、天马行空、甚至犀利的想法都没有机会去表达。
尽管《正面管教》中描述的班会课效果很好,但在没有尝试之前,我保持着一定的怀疑:有些班级问题,真的有讨论的必要吗?直接由班主任制定解决方案会不会更有效?同学们用这堂课的时间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会不会更有价值?致谢真的能够帮助班级形成一种合作的气氛吗?
其实,班会课讨论的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室内的班会课是赋权(empower)的一种形式。但老师们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对话
我:“老师,其实还有一种可能的班会课/活动课的形式,就是让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老师:“哦,讨论什么问题,能举个例子吗?”
我:“比如说,学生上课迟到。”
老师:“是的,这是个问题。”
我:“那当您发现学生迟到了,一般会做什么呢?”
老师:“我一般会罚他们去操场跑几圈,或者留下来打扫卫生。”
我:“学生对于这个措施有什么反应吗?比如说觉得它有没有效果?有没有表现出抵触?”
老师:“那肯定会有一些抵触的,有的同学就不愿意去跑步或者打扫卫生。你看像之前,同学上课睡觉,我就罚钱。睡一节课罚10块钱,就没有同学愿意掏钱。”
我:“那我们或许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然后班级集体投票选出一个,由老师来监督执行。”
老师:“这样子不太好。其实我刚刚就换了解决措施,上课睡觉不再罚钱了,罚他们去操场跑步。现在又要改,这是不是变化太频繁?如果是学生来提解决方案的话,会不会他们提出的方案会过于宽松从而没有效果?比如说以前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差,我找他们去谈话,他们说自己会好好学习的,结果过了几天,就又非常松懈了。”
上述对话提醒了我,还应站在班主任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我是班主任的话,面对班级里的60位同学,尝试放下自己制定规则的权力,并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失去权威了怎么办?学生变得更加不受规则了怎么办?后果谁来承担?
即便如此,有态度开明的班主任老师还是愿意尝试。
室内班会课其实有点像PEER空间理事会的讨论…
但是人数一多,场面就难以把控了
课堂观察与反馈
在【致谢】这个环节,同学们写在纸条上的内容大多包含在几个方面:
1、学习:感谢同学帮忙辅导题目,讲解知识点
2、饭卡:卡里没钱了,同学帮忙垫付
3、买早餐,买零食
4、借用生活用品:例如笔、洗发水等等
5、一起玩游戏:开黑
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思考的过程——每位同学回忆起他/她所感谢的对象和具体的事情。
之后的分享环节(主持人大声念出纸条的内容)有助于营造一个全班合作的氛围。当主持人念到某些同学的名字或者一些神奇的事情时,全班常常一起鼓掌或大笑。
在一节室内班会课后,有同学找到我说,【致谢】环节也可以换成【致歉】。因为她班级里一些同学会写道歉信。这其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吃中饭排队时被插队怎么办?
同学们共同讨论给出了8种解决方案
放飞自我
在【讨论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同学们提出的方案往往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我把这个环节理解为“放飞自我”的环节。
例如,在贞丰中学某个班级的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提出了问题:有的同学常常在课间睡觉,一直睡到下节课。
对此,同学们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
1、请小组长在课前叫醒同学(此时有很多同学质疑说,如果小组长也睡着了怎么办)
2、在课前做一个小活动(但是活动没有被设计好)
3、课前2分钟一起唱一首歌
4、老师提前进班级,询问原因
在热烈的发言和讨论之后,“课前2分钟一起唱一首歌”这个选项得到了最多票数支持。对此,我再次询问了班主任的意见,他同意了这个选项。于是,我请一位同学成为了负责人,然后计划第二天就开始执行这个方案。同学们对此感到比较满意。
令人惊喜的是,过了5天,有位班上的同学通过QQ告诉我:同学们一起投票选择这个方法还挺管用的,现在班上睡觉的同学减少了,唱歌比较醒瞌睡。
如何“可持续”
即便一节班会课能解决班级里的1-2个问题,在外来力量(教育创新挚行者)撤出之后,班主任老师如何延续这种班会课的形式并有效地解决更多的问题呢?
一方面,班主任老师全程参与室内班会课,如果课堂整体感受不错,那就极有可能继续沿用这样的形式。
另一方面,我还建议老师在讲台上放置一本“问题本”,以便同学们随时在本子里写问题(此建议来源于《正面管教》的“议程本”)。这样即便班会课不再采取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形式,这个“问题本”也能够为班主任老师提供一个了解问题的平台和机会,尽可能为学生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