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老师(左一)带队参与PEER空间旅人项目
采访/撰稿丨滔滔、杨柳
PEER筹款与传播
龙胜中学是PEER持续服务了8年的学校。在过去这些年,PEER见证了龙胜中学高考人数和高分人数的突破,也和学校一起建造了最具本地文化元素的PEER空间,就连空间设计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石艺苑也是龙胜的校友。
在龙胜,我们在慢慢实现一个理想化的支持网络:以地方为纽带连接外部和本地社群资源,赋能本校团队。
PEER前研究院员工滔滔(黄婷,现就读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在2021年上半年带着“县镇学生画像”项目走进龙胜中学,在5个月的时间里,带着学生组建了一支口述史团队,参与了龙胜中学80周年的校史梳理工作。在这个过程里,她也得到了来自校领导和教师团队的支持与帮助。其中,滔滔最感谢的人是龙胜的罗丹梅老师。
提起罗老师,滔滔总会笑着说道:“罗老师是有少女心的人,即使面对生活和职场中的鸡毛蒜皮,也依然保有对美好的无限向往,罗老师的故事太值得分享了。”
离别前一天,滔滔用了一整个下午在办公室采访罗老师,她们促膝长谈,从青年时期的求学与择业,聊到事业发展,再到对工作的规划和期待……
大学毕业是留在市里还是回县城就业?是分数至上还是探索分数之外的教育发展?这是罗丹梅老师职业生涯面临的众多选择中的一部分,也是大多数县镇教师可能面临的困惑。我们将罗老师这篇真诚坦率的采访以自述的形式整理出来,希望让大家看见县镇中学非主科教师的职业成长历程。

广西龙胜中学——罗丹梅老师
阴差阳错走上教师之路
我其实应该也算是出生在教师家庭。我爸爸之前也是老师,妈妈是学校的后勤人员,都是在学校工作。
80年代时父母都在乡里学校工作,我也还是乡镇中心校的学生,那时我感觉当老师挺辛苦的,工资也不高。我本来是不想当老师的,阴差阳错走上这条路,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否正确。
当时我小升初考得不是特别好,平时我一直都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但那年我们整个乡镇的完小考得都不是特别的理想,我们完小没有一个能够以文化课考上龙胜初中的。但是我非常幸运,因为小时候跟着我爸爸练了点书法,在乡下或者说在县里小有名气,当年就以艺术生的身份到了县城上初中。到了初中以后,我依然挺喜欢艺术的,平时学校的一些活动或者书画比赛我都是经常参加的。
那时候,读完初中的学生要是没有考上中师之类的学校,自然就留下来读高中了,于是在龙胜中学高中部我以美术生的身份继续学习,然后参加了高考。
我们那一届参加高考的学生考得都挺不错的,整个年级就4个美术生,4个专业课都过线。我文化课除了理科也都还不错,但那时考艺术的只有文科,我的数学成绩不好,但我们那时数学科目只要求考试,并未加入高考总分,所以我是幸运的。
高考之后,我完全有机会上师范类院校,比如广西师范大学,但是因为从小看见爸爸妈妈做教师太清贫了,而我更喜欢设计类的专业,我就说坚决不当老师。现在想想,如果那时候去师大的话,我也算是全日制本科毕业了,但我实在不愿意当老师,于是就去读了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这个学校在我们那会儿算是贵族学校,挺难进的,分数也要求挺高的。
在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我读的专业是工艺美术设计,也叫做装饰艺术设计。因为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担任班干,也有书法方面的特长,所以大学我就在校团委担任宣传委员,在系里面当学生会主席、在班上还当过班长。
毕业后很多同学都去外面找工作,但我就想回家乡。我系里的书记、主任都问我怎么不去找工作。我说:我要回去的,我不想离开爸爸妈妈那么远。但其实我根本不知道我回来有没有工作,我就是一心想回到龙胜。
当时人家总说是不是你爸爸妈妈早就帮你安排好工作了,其实没有。因为我不是师范类的,我想我肯定不可能包分配。1999年时,师范类毕业生回龙胜还是包分配的,99年是包分配的最后一年。
回到龙胜后,我先是跑去旅游公司面试,但旅游公司的面试结果等了一段时间没有收到消息。我们6月份毕业,师范类毕业生7月份就已经安排分配了。有一天下午,我接到一个同学的电话,他说:“你怎么不来参加师范的岗前培训呢?”我说:“我为什么要去参加你们的培训,我又不是师范毕业的”。他说:“名单里有你的名字呀!你怎么不来”。
然后,我才去教育局询问为什么把我分到教师这边。这时我才知道,那时龙胜民族职业学校刚好开设了一门工艺美术课,恰好对上我的专业,于是就把我分过去了。去学校报到后,我又接到了旅游公司复试的通知。当时我还在纠结,到底当老师是不是我想要的,是不是到旅游公司更好?但亲戚和家人力劝我当老师,他们觉得旅游公司面临企业改制,工作不稳定,教师相对来说是个“铁饭碗”。
就这样,我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教师。
我希望校园活动一直办下去
我在职校待到2006年,然后遇到了三校合并:县里的职业中专学校、龙胜县师范,还有现在的龙胜中学并在一起了。其实那时候在职校,我们的校长已经办起了普高,龙胜中学没录取上的学生就会到职校读普高课程,但是正式的文件一直没有批准下来。在我离开职校的时候,我已经带了两届高中生出来了。
在职校时,我也当过两届女子班的班主任,给初中的女子班上工艺课,也上图案课,包括一些刺绣之类的内容,甚至连烹饪班的课也上,因为有美雕的部分,比如说拿西瓜刻一些图案,那时候我会和学生一起拿食材做一些雕塑。
学校开设普通高中后,学生都是考不上龙胜中学的学生,想从文化上考个专科都很难,但可以在美术高考上找到突破口,三年下来,学校第一届普高学生高考,录取上大专院校的学生里我的美术高考生占了五分之四,所以学校第一次发高考奖的时候,我一个美术老师是第一个拿最高奖的,因为我带的几个美术学生考上了大学。
2006年学校合并,职校只留下成人部,三个学校的老师竞聘上岗,竞得上就进龙胜中学,不然就会分流到乡镇中学。
我之前在职校一直都是团委书记,所以三校合并竞争上岗时我很幸运当上了龙胜中学的团委书记。在职校做团委书记好几年,在龙胜中学做团委工作又是十几年了。有时候老学生跟我开玩笑,也会说县里的团委书记都换了好几任了,就我还不挪窝。其实回到自己的母校,跟赖校长她们这些曾经的师长变成了同事,我觉得挺好的。虽然说我年纪一大把了,可能新想法没有年轻人那么先进前卫了,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团委的工作,应该说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范的。
我们现在的校园活动是一月一主题:每年3月是志愿者学雷锋活动月,有志愿者宣誓大会。4月份有成人仪式,之前成人仪式一直都是放在4月份,后来改到了五四青年节举办。6到7月份是校园文化艺术节;9月份有国庆主题的合唱比赛;10月份有校运会,11月份的知识竞赛、中华经典诵读;12月份有元旦晚会,再加上每个学期的社团之夜。这些活动基本上都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在广西一所县中像这样每月一活动是很少见的。
我们有几个老的社团,像广播站、国旗班、绿樟文学社都是很早就成立的。此外,还有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协会之前只是做一些零散的志愿活动和服务,2009年我到这里以后,我们才真正以龙胜中学志愿者协会的名义来组织活动。从09年开始,基本上每一年的3月份我们都有青年志愿者的宣誓大会,也开始定下自己的一些章程和组织logo。

罗老师(右一)带队参与PEER空间旅人项目
龙胜中学的学生会是由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兼任的,相比起学生会管理我觉得让学生以自愿的形式介入更好。其实学生进入协会的初衷可能并不是因为哪个方面比较优秀,而是想要为学校做一些事。所以说学校的很多检查,都是志愿者协会在做。
以往的学生会有时候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可能有些学生就不服你。而志愿者协会能够给那些本来没有机会的学生一个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甘愿为学生服务和工作,我觉得也挺好的。
学校各种活动的开展其实还是得益于赖校长的理念。我们龙胜中学比较特殊,学生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以前还要明显一点。好的生源留不住的时候,我们学校按照中考等级录取上来的学生从一等到七等都有。这两年一等的好生源回来了,基本上录到四等五等就录完了。
赖校长很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她一直都说活动一定要举行,活动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反倒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对于一些文化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这些活动里面树立自己的自信心。三类班有很多同学是没有自己的目标的,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是混日子的。所以,有了PEER空间或者说多开展一些社团活动的话,可能就会转移这些学生一些注意力,让他们把上网或爬墙的精力用到正道上。
平时开展活动主要还是赖校长这里支持,有些方面我和她的想法是能够达成共识。赖校长说只要你愿意去为学生做的话,我都会支持你。所以我在龙胜中学的工作经历是挺开心的。
不过,也有一些认识的家长朋友,甚至班主任会直接跟我说,不要安排学生去参加这些活动。一些家长也会找到我们,觉得开展活动会影响孩子的文化成绩,不要让他们的孩子老师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很开明,他就直接讲希望多给小孩锻炼的机会。
说实话,参加活动确实会有点影响文化学习,但如果学生能够合理把时间安排起来的话,这个影响也只是在一小段时间之内。我们应该更多考虑学生今后的一些发展。我觉得会合理安排时间,会学习方法的人,他绝对不会因为这方面落下自己的成绩。我们现在几个主要部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前面班级的,担任社长的一些学生基本上也是成绩排名靠前的。
学校中层,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我是一个执行力比较强的人,但这个优点有时又成了我最大的缺点。我做事都会想要亲力亲为,因而也没有办法放手给年轻人去做。有的时候我会想是不是我不会带领团队,只知道自己单干?
我来龙胜中学之后,其他单位的团委在助学方面都会有一个专门主管的副主任或者干事来负责,但是在龙胜就我一直负责,虽然有过专门的资助干事,但后面也取消了这个配置,就由两个老师来协助,谁课少一点谁就来这里兼任,再加上一个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但他们都不会长期待在这里,可能待一年又要被调走,所以我年年都得带新人,这样的状态我会觉得好累。如果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环境,在资助工作上就可以更加方便应对。
在龙胜中学这些年,团委也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接手我工作的人,高中老师的教学任务重,之前带的新人被安排了班主任的工作,还是主科老师,教学任务实在太多了,我有时候就不好意思叫她来帮忙。
总觉得这么多年来,我是什么都做,什么都想做好,到头来没有一样做好的,这是我最困惑的一点。

罗老师参与PEER联合举办的教师培训
有人就说,好多事情你不是直接给学生去做吗?小的事情我可以安排学生去做,但如果涉及到要决策或跟领导去沟通,这些事情学生是做不来的,也可能会有很多没有预见的情况出现,学生还是无法全力应对。
在一个位置做久了还是会有一些职业倦怠的,我的学科、我的专业其实对自己影响很大,如果不是这样的教育背景,我觉得我应该还可以走得更远一点。之前就有一个学校的老领导跟我讲:“如果你不是美术老师,你可能会走得更高。”其实之前我也有机会走出去,但是我最终选择留在教育领域,我想,还是因为我喜欢上了这份职业。
之后我可能会被调到龙胜中学的分校工作,在那里,除了原来的工作内容,我还需负责德育。按照规划设想,分校是要主打艺术体育特色的,刚好是我的专业,我想我应该会有机会为这些曾经和我一样的学生拓宽一条通往大学的道路吧。老校区会分一些班级的学生去新校,我想,在新学校里学生多少会有些心理落差。新学校的一切都还不明朗,但我希望树立一种新的观念,慢慢树立起学生的自信。
命定的教师生涯也许就藏在童年
我小时候不理解,但是现在想想,走上教师这条路其实也是受我父亲影响。
我父亲挺有才的,喜欢书法、音乐、绘画。他一开始是英语老师,但是没有受过很专业的训练,所以后来又去进修了大专文凭,专修美术,因此他既上英语课又上美术课。
父亲很重视对我的教育,像练书法这件事,小时候放学回家,人家做完作业可以出去玩的时候,我爸还要抓我在家里天天练字。小时候也挺烦他的,甚至挺恨他。那时候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投机取巧。比如说,我爸爸规定了我每天得写完他倒给我的墨水,我就偷偷把墨水又倒回去一点。练字的时候,他必须检查我练的字有多少字达到他满意,满意的就打个圈,练完字才可以休息。
有一些大人问我:“你爸爸逼着你练字,你开不开心?”我说我恨死我爸了。这个话就不知道怎么就传到我爸的耳朵里面去了,他就好一阵子不理我,也不太督促我了。我又觉得过意不去了,就去讨好他,写好字让他看。

罗老师的书法作品
现在想想,如果不是我父亲让我练字,我可能就没有机会到龙胜中学上初中,甚至走到今天。我有一个弟弟,他从小个性要更强一点,比我还要抵触练字。原来我儿子就读的龙胜小学开家长会,校长还经常拿我们姐弟俩做对比举例子,把我俩后来的发展和小时候的一手字联系在一起。
也因为自己的这门特长,我才能够胜任学生干部的职位和教师的工作。在大学和刚工作时,有领导来检查需要写标语,或者拉一些横幅。那时候不流行电脑打印,全靠手写,都是我自己拿毛笔、排笔一笔一笔写出来的。
我从小也喜欢音乐,喜欢舞蹈,家里的文艺氛围对我影响很大。我父亲退休十几年也在坚持练字,他还去了老年大学免费教书法,他这种执着追求的境界我永远达不到。
滔滔眼中的罗老师

在学校举办校史展览那段时间,罗老师来看了滔滔的展览,打趣说道:“我是龙胜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为啥不来访谈我呀?”这句话让滔滔铭记在心:是呀,帮助我最多的罗老师,为什么没有被访谈呢?临别之前,滔滔也一直在想送罗老师一件答谢的礼物,听到这话,滔滔便联系了罗老师,把这次的访谈当做一件小礼物送给她。
访谈罗老师那天,滔滔拿出了摄像机准备录像,罗老师笑眯眯地说:“啊,要录像啊,早知道录像我就穿得美一点。”在滔滔的印象里,罗老师永远是美美的,永远怀揣着一切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用自己的行动让一切事物发生得更美好。访谈过后,这种美好又增添了一份坚韧与温柔。这篇文章仅选择了罗老师生活的一个面,但滔滔依然想透过这个面送给罗老师一份关于“看见”的礼物。
罗老师的办公室和滔滔的办公地点同在一层楼,每次路过,滔滔都会习惯地看一眼罗老师的办公位,看到她经常带学生去外面参加比赛或活动的空位,看到她周末和深夜也在办公室加班工作,看到学生们围着她讨论事情。
5月份滔滔跟着罗老师去研学旅行,深夜罗老师敲开滔滔的门,递给她蚊香:“滔滔,这里蚊子多,你记得点上。”和同龄青年老师聚餐,提到罗老师,大家也会感叹一句:“她真的做了好多,也教了我好多。”
或许,每一位在龙胜中学待过的志愿者,都不会忘记罗老师暖心的照顾。当然,关于罗老师,关于在龙胜的岁月,滔滔最难忘的,还是在龙胜饭桌上人人最爱说祝酒辞:“情意满满,满心满意。”
如果你愿意支持挚行者在县镇中学
带领学生探索课堂以外的学习
就加入PEER月捐计划吧!

关于PEER毅恒挚友
PEER毅恒挚友是致力于促进中国城乡教育公平、改善中国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并发展博雅、人文与素质教育的非营利组织。
截至2021年9月,PEER 在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广西、湖北和吉林的30所初高中累计逾124次服务-学习寒暑期项目和专题项目,短期项目直接服务学生约8000人,参与项目志愿者逾1500人。
自2015年起,PEER 在湖南、广西、贵州的11所中学设立了自主设计的“PEER空间”,围绕中学生成长提供长期支持。每个空间驻扎1-2位长期志愿者,和中学生共同营造学习空间、生活空间和公共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