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绥宁一元理事会的微信公众号“长铺子的转角”
作者:韦国辉
12那年的热,还在一直延续
转眼,peer进入绥宁已经十年了。在这近十年的时光,绥宁,正发生着零星的改变,在越来越多的平台上,我们都能看到越来越好的绥宁。
而peer在这十年间,一直作为一个见证者,记录着小小的改变。
从9月2日起,将会有九位朋友用自己的经历,向我们描述他们在绥宁的生活。
下面是我们和第八位朋友的对话。
——一元《我们一起 关注绥宁》
黄诗雨 2012年挚行伴夏挚愿者
2012年,要是追溯起绥宁关于peer夏令营的故事,那也是只能追溯到这一年了,作为名副其实的“骨灰”级别的参与时间,它的时间确实是有点久远了。其实,我们一开始也没有报有希望能够真正采访到第一年的参与者,不过,借着peer强大的凝聚力,我们还是找到了诗雨姐,这才有了今天的故事。
12年到现在的距离,属实是有点远了,甚至在回忆当时的通讯时,我们还在当年用不用微信这个问题上思考了一会。留存下来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记忆,慢慢的串联起来,才能构出当年的光景。
诗雨姐说,即使是12年的挚愿者,即使去年是疫情期间,但挚愿者们还是聚会了一次。虽然到了今天,和当年的学生的联系断了很多,但是peer的羁绊还在,大家也就都还在。

学生的海报

绥宁县城中间的巫水河
说起对绥宁的第一回忆,诗雨姐给出的是热。
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现场是那种热火朝天的热,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家感觉到的天气的炎热,正值暑期,气温很高。
其次就是当时的气氛,现场很热,虽然是第一次在绥宁进行,但是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都很热情,在之后学校和挚愿者们的沟通也很多。
当然,所有的挚愿者们也都是一种十分热血的状态,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夏令营中。
学生们的参与度也是相当的高,虽然大家的条件有限,但是大家都在努力一起完成这个美好的夏天。
“还记得当时的办公室在最高楼,宿舍在另一个地方,学生们的活动一般又在另一边的教学楼,或者就是在操场上,到处转移地点也是有点热。”
“有时闲下来会就在高处看看学校,看看学生们,不知不觉的就感觉有画面感了。”
“好像没出什么大的风波,就是一开始缺了营服。”
“还记得在大礼堂前面的素质拓展。”
……



夏令营的生活
诗雨姐说,其实通过夏令营的一些相处之后,她意识到更多的学生需要的是一些倾听,当年进行执行时可能更加偏重了知识性这边。但其实之后问起学生们,其实学生们更多的也是坦诚地说,不记得具体上课讲了些什么了,大家最喜欢的还是挚友之家的伙伴们坐在操场上,在天空之下一起分享,一起聊天,还有就是一起的大合唱表演。
在13年,诗雨姐和一部分挚愿者也再次回到了绥宁进行回访,同学们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在绥宁的下车点等待着他们。当诗雨姐他们一下车看到大家时很感慨,他们随后一起去了稍微离学校远一点的地方,带着大家兜风,虽然时间很短,但是有学生说,他很开心,感觉很放松,就像逃离了学校一样。
大家的思绪也慢慢放松,逐渐飘远,好像又飘回了那个夏天。
记忆回到13年,到底还剩下些什么?
转眼,peer进入绥宁已经十年了。在这近十年的时光,绥宁,正发生着零星的改变,在越来越多的平台上,我们都能看到越来越好的绥宁。
而peer在这十年间,一直作为一个见证者,记录着小小的改变。
从9月2日起,将会有九位朋友用自己的经历,向我们描述他们在绥宁的生活。
下面是我们和第八位朋友的对话。
——一元《我们一起 关注绥宁》

2013年挚愿者:欣然
#1
在现在想起当时的绥宁的话,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个紧凑的县城——紧凑的建筑、紧凑的人们以及紧凑的营期。在13年的那个夏天,在这些“紧凑”下,属于他们的独特物语,也渐渐拉开了序幕~
来到绥宁一中的话,首先给几乎所有第一次来到绥宁的挚愿者们的第一个惊喜,那就绝对是一中的那个大坡了。
绥宁一中的校址选在了绥宁县城的几座小山上,沿着从中心街过来的狮子桥,就到了一中的地界。欣然姐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提到这个一中的坡时,明显是可以从言语当中想象到当年的情况,以及大家对它的“感情”的。
“当时最深的印象就是感觉一天的很多时间都在爬坡,我们回宿舍要爬坡,去办公室要爬楼,出去社区探索做实践回来的时候还要爬那个大坡。”可以见得,一中的这个坡,又尤其是进校门的那个大坡,属实是已经深入人心了。

绥宁一中其中的一个坡
随后,欣然姐继续回忆当时。
她记得当年参加夏令营的学生还非常腼腆,她印象非常深刻的有一个学生,在一次讨论结束后,独自找到了欣然姐,由于在当时绥宁的菜市场,很多人都是坐在地上,以一种摆摊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销售活动,但是这种方法会看起来很乱,同时对于卖菜的那些老人来说,也不是很舒适,于是这个学生想到了,可以做一个菜市场架子,用这个来改善当地的这种情况。
欣然姐觉得他的想法很有意思,就把他的想法分享给了大家,于此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这里的孩子,还是比较腼腆的,闭拢着自己的羽翼。
他们也对这个点做出了一些活动,在一个兴趣班上,举行了一个写作游戏,每一个人写一部分,最后把大家的部分像搭积木一样构成一个大文本,给大家提供一个自由的安全的环境去进行分享和思考,沉浸在一个这样的小世界中,学生们也在慢慢的成长,换一个说法,也许能说成是另一种方式的爬坡呢。


夏令营的照片
到这里,即使是电话沟通,我也能知道欣然姐笑了。
欣然姐说:“其实那一次夏令营也有我们挚愿者和他们一起爬坡的感觉了”,不止那些物理意义上的爬坡,他们一开始开营的时候和学校的沟通出现了一些关于人数上的冲突到结营时有着经验的结营展示(虽然很可惜的是欣然姐在这个时候去了别的地方),从家长们有点担心到最后大家让社区知道了我们在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挚愿者们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属于自己的爬坡,很多人都努力,在熬夜备案,大家都在一起努力,呈现一个最好的夏令营。

2013年的营旗
广场那边的小吃很好吃,还有那边的电影院也很让人向往,虽然当时操场还很破旧,学校也是欠建设状态,但是大家都比较随和,不是很卷,好像是绥宁人的默契一样,在桥的这边和桥的那边,像是两个世界…….
思绪还在随着记忆向前,时间却已经推移至今。
“长铺子的转角”在接下来的日子中将推出一系列与绥宁一中、与PEER、与绥宁一中学生相关的推文,并且打开打赏功能,文章所获得的所有打赏,将被捐赠于绥宁一中PEER空间的日常运营。
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关注绥宁一中,我们一起!
注:99公益日正式募捐活动从9月7日开始,为期3天。